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n 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 (ADCP) was moored at the deep-sea site of the ANTARES neutrino telescope near Toulon, France, thus providing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compare high-resolution acoustic and optical observations between 70 and 170 m above the sea bed at 2475 m. The ADCP measured downward vertical currents of magnitudes up to 0.03 m s−1 in late winter and early spring 2006. In the same period, observations were made of enhanced levels of acoustic reflection, interpreted as suspended particles including zooplankton, by a factor of about 10 and of horizontal currents reaching 0.35 m s−1. These observations coincided with high light levels detected by the telescope, interpreted as increased bioluminescence. During winter 2006 deep dense-water formation occurred in the Ligurian subbasin, thus providing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ese observations. However, the 10-20 days quasi-periodic episodes of high levels of acoustic reflection, light and large vertical currents continuing into the summer are not direct evidence of this process. It is hypothesized that the main process allowing for suspended material to be moved vertically later in the year is local advection, linked with topographic boundary current instabilities along the rim of the ‘Northern Current’.  相似文献   
92.
基于球谐展开和两分量模型,推导了基于Poisson积分方程的重力异常延拓的远区效应截断误差的函数表达;研究了近区半径、移去重力场阶次、延拓高度与远区效应截断误差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值分析表明,当延拓高度为1 000m时,移去360阶的重力场模型,积分半径大于0.5°能保证远区效应截断误差可以忽略;当移去2160阶的重力场...  相似文献   
93.
利用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2月20—21日浙江省中西部地区的一次冷空气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伯利亚冷高压与东亚大槽共同作用形成的强气压梯度是此次大风天气过程的重要成因;高空槽槽后动量下传是此次区域性大风超出一般冷锋大风强度的关键因素;200 hPa高空西风急流入流区的辐合下沉运动与冷锋前的上升运动叠加形成的次级环流是此次大风天气出现的增强条件。  相似文献   
94.
Periodic Orbits of a Collinear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n this paper we study symmetric periodic orbits of a collinear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when the middle mass is the largest one. These symmetric periodic orbits are obtained from analytic continuation of symmetric periodic orbits of two collinear two-body problems.  相似文献   
95.
为了深入认识负地闪放电过程中光辐射信号的特性, 对广州高建筑物雷电观测站所获得的回击光脉冲波形进行了分析。对观测到的88例负地闪事件中的184次回击(包括60次下行闪电首次回击、58次下行闪电继后回击、66次上行闪电继后回击)的光脉冲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下行闪电首次回击光脉冲10%~90%上升时间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32.5/31.4μs, 20%~80%上升时间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22.6/22.4μs, 半峰宽度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31.1/117.0μs。下行闪电继后回击光脉冲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30.4/27.7μs, 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9.5/17.6μs, 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53.6/142.6μs。在21例下行多回击负地闪事件中, 光脉冲回击间隔时间在12.6~368.6 ms范围之间, 算术平均值为78.7 ms, 有14%闪电事件存在继后回击光脉冲峰值大于首次回击的情况。上行闪电继后回击光脉冲T1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27.5/24.3μs, T2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7.0/15.7μs, T3的算术平均值/中值为132.2/124.5μs。总体上, 下行闪电首次回击的光脉冲上升时间最长、下行闪电继后回击次之、上行闪电继后回击最小; 下行闪电继后回击脉冲半峰宽度比下行闪电首次回击及上行闪电继后回击的更大。   相似文献   
96.
Hip-hop solutions of the 2N-body problem with equal masses are shown to exist using an analytic continuation argument. These solutions are close to planar regular 2N-gon relative equilibria with small vertical oscillations. For fixed N, an infinity of these solutions are three-dimensional choreographies, with all the bodies moving along the same closed curve in the inertial frame.  相似文献   
97.
我国在海域开展了大规模的航空重力勘探,这些资料对构建高精度大地水准面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利用海域航空重力测量数据快速构建大地水准面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移去-恢复法思想,利用位场最小曲率方法对航空重力数据进行高精度向下延拓并获取相应的扰动位,实现航空重力测量快速构建海域大地水准面.与斯托克斯积分计算相比,采用了处理效率更高的频率域位场转换,解决了向下延拓及垂向积分时航空重力异常数据空白及扩边问题,具有较高的位场转换精度.本文应用EGM2008模拟航空重力数据进行模型验证,计算结果与其给出的水准面的精度相当;同时,也选取GRAV-D计划的航空重力数据进行实际验证,计算结果与xGEOID18B水准面模型精度基本一致.模型验证和实际应用验证了本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8.
针对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常规计算方法中向下延拓计算的不稳定性,提出了基于泰勒级数迭代法进行快速稳定向下延拓的重力归一化总梯度场( GH 场) 计算模式。水平圆柱体模型试验表明: 该方法的GH 场表现为单一高值特征,而且极大值位置与模型体质心位置相吻合。非均匀( 含油气) 球冠模型表明: 在油气含量较低时,Fourier 级数法和Fourier 变换法无法识别出“两高夹一低”的储油特征,而本文方法可以清晰地识别。这充分说明基于泰勒级数迭代的重力归一化总梯度计算方法不仅提高了计算结果的稳定性,而且还提高了异常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9.
盆地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年龄蕴含了地下水循环与演化过程的信息,是研究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利用实测示踪剂年龄校正地下水模型,是当前国际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在数值模拟计算中,地下水年龄有三种确定方法,分别是利用"活塞流"模型计算对流年龄、根据同位素浓度结合半衰期计算浓度模拟年龄和利用地下水年龄控制方程计算直接模拟年龄。利用地下水年龄控制方程计算的直接模拟年龄适合于从理论上分析盆地中的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各级次流动系统内,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年龄有整体上变老的趋势;盆地下游,地下水年龄在垂向上会发生突变,可作为识别不同级次流动系统的实用指标。研究还发现,驻点位置或者附近,地下水年龄存在一个偏大的峰值。这些规律可为利用地下水年龄校正盆地地下水模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