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57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246篇
地球物理   201篇
地质学   374篇
海洋学   182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利用建立起的浅海水层生态动力学箱式模型,模拟了胶州湾北部1995年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无机氮、无机磷、溶解氧以及DOC和POC年变化特征。结果是合理的。通过模型参数敏感性实验分析,揭示了该模型系统的一些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2.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析养心活血通脉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Herb、TCMID平台检索养心活血通脉汤成分及作用靶点;经GeneCards、OMIM、DisGeNET平台获取稳定性冠心病靶点;运用Cytoscape 3.9.1建立“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由Metascape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 Dock Tools软件进行有效成分与和核心靶点分子对接。结果:养心活血通脉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主要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芒柄花黄素、黄芩素、丹参酮ⅡA,关键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关键通路为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糖基化终产物/受体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各有效成分与各核心靶点结合活性较好。结论:养心活血通脉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作用机制主要为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53.
根据地层层序保存程度,将造山带地层分为无序地层体、断片地层体、有序地层体。本文认为造山带绝大多数地层体可进行沉积学的恢复。沉积学在造山带地层和岩相分析中具巨大作用,应更多强调构造与沉积学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4.
太湖波浪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在太湖实际波浪观测的基础上,采用率定验证后的第三代动谱平衡方程,考虑实际水底地形、波浪折射、浅化、反射、破碎、湖流等条件下,对太湖波浪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太湖波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SWAN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风作用下太湖风浪的生成和传播过程,模型在太湖应用是合适的;波高、波长、波周期等波浪参数在太湖的分布与风速、风向、水深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相同风向、不同风速情况下,太湖波浪发展至稳定状态的时间不一样;在不同风向,相同风速持续作用下,有效波高达到稳定的时间差不多,变化趋势也比较相同.说明波浪的发展不光取决于风速的大小,还同风的持续吹的时间和风区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5.
The dynamics of stably stratified stellar radiative zones is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due to the availability of increasingly detailed observations of Solar and stellar interiors.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first non-axisymmetric and time-dependent simulations of flows of anelastic fluids driven by baroclinic torques in stably stratified rotating spherical shells – a system serving as an elemental model of a stellar radiative zone. With increasing baroclinicity a sequence of bifurcations from simpler to more complex flows is found in which some of the available symmetries of the problem are broken subsequently. The poloidal component of the flow grows relative to the dominant toroidal component with increasing baroclinicity. The possibility of 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 thus arises and this paper proceeds to provide some indications for self-sustained dynamo action in baroclinically-driven flows. We speculate that magnetic fields in stably stratified stellar interiors are thus not necessarily of fossil origin as it is often assumed.  相似文献   
156.
新型预制装配式楼盖抗倒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及爆炸荷载下的结构连续倒塌问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威胁,是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方向。为了提高新型预应力空心楼板结构的整体性,防止由于竖向支承构件的失效形成楼板的局部或者连续倒塌,对2块新型预应力空心板足尺模型进行四分点静力加载试验,研究新型预制装配式两跨连续楼板的抗连续倒塌能力。试件均由预应力空心短板通过板端伸出U形筋和胡子筋进行对接连接,板侧纵向拼缝通过胡子筋和植筋与边梁的纵筋进行连接,2个试件的计算跨度相同。本文采用在加载过程中突然拆除中间支座,得到楼板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承载能力、应变、最大变形等试验结果。对试件的受力过程、悬索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最后得到楼盖拼缝及板侧边梁连接构造的布置合理,新型预制装配式楼盖采用合适的周边连系和横向拼缝连接可以达到理想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157.
雷江 《地震工程学报》2018,40(3):432-437
传统低层建筑砌体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砌体结构的完整性欠缺,导致动力特性分析的准确度较低。为提高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提出地震作用下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首先利用低层建筑砌体结构反应自功率谱,完成砌体结构的自振频率辨认;然后通过941B型超低频率测振仪测试自振频率,筛出振动波形中噪声干扰的区域,获取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最后依据时域波形和频域波形塑造低层建筑砌体三维精细化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通过子空间迭代算法获取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模拟结果,分析地震作用下芯柱、圈梁等构造措施对建筑砌体结构动力特征的影响,完成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对地震作用下低层建筑砌体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得到的分析结果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8.
僵尸网络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僵尸网络为平台的攻击发展迅速,当前大多数的检测方法是通过分析历史网络流量信息来发现特定协议的僵尸网络,难以满足实时需要,且不能通用。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独立于控制协议与结构的僵尸网络在线检测技术,能够从网络流量数据中快速检测出可疑僵尸主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高效地实现僵尸网络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59.
受大量射频干扰信号影响, 快速从海量观测数据中准确识别出单脉冲信号已成为天文数据处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设计和提取有效数据特征, 是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单脉冲信号高效识别的决定因素. 针对如何选择最优特征, 进而提升单脉冲信号的分类精度这一关键问题, 设计了面向单脉冲信号分类的集成特征选择方法. 方法首先混合单脉冲信号的参数特征、统计特征和抽象特征, 然后分别利用5种单一特征选择方法选出各自的最优特征集, 最后利用贪心策略对5种单一方法获取的最优特征集进行集成筛选, 获取最优集成特征集. 实验表明, 最优特征集合既包含统计特征也包含抽象特征. 在相同特征数量下, 利用集成特征选择比单一特征选择能获得更高的模型精度, 可使F1值最高提升1.8%. 在海量数据背景下, 集成特征选择对减少特征数量、提升分类性能和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0.
轨道尺度亚洲气候演化是古气候热点问题之一,其变化过程和机理对理解当前全球变暖下亚洲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最近几十年,基于黄土、石笋、湖泊等载体的轨道尺度亚洲气候重建研究获得显著进展,气候演化历史的基本框架已被构建,不同区域和指标记录之间的差异暗示了气候演化机理的复杂性。数值模拟作为研究气候动力学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轨道尺度亚洲气候变化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尝试对最近十数年轨道尺度亚洲气候演化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做一简单总结和梳理。目前的数值模拟尚未对地质记录给出的各种变化特征、区域差异等现象,尤其是东亚夏季风的黄土和石笋差异、季风和干旱气候的耦合关系等,给出合理解释。因此,在未来工作中亟须涵盖多轨道旋回的高分辨率瞬变试验,结合良好定年的重建记录,以期对轨道尺度亚洲气候变化机理获得更深入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