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1篇
  免费   409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132篇
地球物理   271篇
地质学   780篇
海洋学   590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152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00篇
  2020年   172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1.
基于多源空间数据的中国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利用多种来源的不同专题空间数据,通过建立生态环境背景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实现了大范围的生态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价,通过计算生态环境背景指数,以数值方式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生态环境背景的整体特点以及区域差异,可以直接进行全国生态环境背景状况的区域对比研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而且为进一步开展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监测,以及开展针对区域特点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12.
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锁志 《西北地质》2003,36(3):92-96
西北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对水资源的不合理或过量开发利用,引发诸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多种生态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上述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如下对策和措施:在水赍源利用上要以流域为基础,合理调配,计划用水,既要保证发展经济用水,又要保持生态环境不遭受管理坏;严格控制地表水库的建设,充分发挥戈壁滩天然地下水库作用;要把水资源评价与如何开发管理联系起来,建立具有超脱地位和跨部门的权威性机构,按流域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913.
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  董增川  赵斌 《水科学进展》2003,14(6):745-748
依据生态适宜性理论,建立了植物生长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基于此模型,结合遥感技术进行的生态分区和植物生理需水的现场实验数据,提出了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应用此方法计算了黑河流域额济纳旗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成果与其他成果比较相差较小。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的,可以推广应用于干旱区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14.
任明强 《贵州地质》2003,20(2):118-120,117
文章简要分析了老万场喀斯特红土型金矿的开采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因素,对治理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治理对该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5.
黄连种植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连对生境要求特殊,其生产完全依赖于森林资源的消耗,每种1hm^2黄连要破坏3hm^2林地,消耗150m^3木材,每个种植阶段都会引起较严重的水土流失,其中第一年的土壤侵蚀模数为5360t/km^2。在重庆市石柱县黄连主产区黄水镇,由于历年来一直种植黄连,野生动物生存环境长期受到破坏,沟河鱼类资源2001年比1981年减少。73%,有8种大型陆生脊椎动物绝迹,而一些食草性动物的数量近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16.
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冯学武  王弋  吴丽萍 《中国沙漠》2003,23(3):322-327
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比较恶劣,影响生态环境的因子很多,从土地利用方式、环境现状和人类活动排泄物等3个方面出发,选取了对环境影响最重要的17个主导因子,采用综合指数法和灰色关联系数法,以旗县为评价单元进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内蒙古西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28.35~2.67之间。根据评价结果将内蒙古西部各旗县的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其中一级占15.4%,二级占36.5%,三级占34.6%,四级占13.5%。结果表明以牧业为主的旗县生态环境相对良好,旱作农业和灌涸农业次之,城市市区的环境质量最差。  相似文献   
917.
Because of the human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Tarim Basin,the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has changed from mainly natural ecosystem to artificial oasisecosystem,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correspondingly. The basic changes are: desertifi-cation and oasis development coexist, both "the human being advance and the desert retreat" and"the desert advance and the human being retreat" coexist, but the latter is dominant. In the upperreaches, water volume drawing to irrigated agricultural areas has increased, artificial oases havebeen enlarging and moving from the deltas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many rivers to the piedmontplain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Tarim River, the stream flow has decreased, old oa-ses have declined, natural vegetations have been degenerating, desertification has been enlarging,and the environment has deteriorated. The transition regions, which consist of forestlands, grass-lands and waters between the desert and the oases, have been decreasing continuously, theirshelter function to the oases has been weakened, and the desert is threatening the oases seri-ously.  相似文献   
918.
黑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34,自引:16,他引:34  
程国栋 《冰川冻土》2002,24(4):335-343
黑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研究黑河流域的诸多生态经济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黑河流域的水资源不仅是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限制因子,而且是联系流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纽带. 在系统总结国际上关于流域尺度生态经济研究状况、进展和黑河流域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为纽带的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研究框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生态过程模拟模型的研究; 2)宏观经济水资源模拟模型的研究; 3)环境变化条件下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4)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研究; 5)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 最后, 根据现有的基础和条件,指出了在黑河流域生态经济综合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19.
解决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举足轻重的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对全球生态环境影响破坏的基础上,讨论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920.
Based on GI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with the help of searching historical literatures andcalculating the landscape indices, the land use changes of Qian'an County in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aspects from 1945 to 1996 has been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sand their ecological effects are discussed too.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1)Landuse changed greatly in Qian'an during 1945-1996, characterized by a decrease in grassland, wetlandand water bodies,and an in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saline-alkali land, and the land for housing andother construction purposes. Grassland decreased by 175,828.66 ha, and cultivated land increased b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