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0篇
  免费   3949篇
  国内免费   2554篇
测绘学   659篇
大气科学   1268篇
地球物理   12823篇
地质学   5191篇
海洋学   1025篇
天文学   141篇
综合类   1373篇
自然地理   160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510篇
  2021年   649篇
  2020年   655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708篇
  2017年   697篇
  2016年   603篇
  2015年   827篇
  2014年   989篇
  2013年   989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1122篇
  2010年   949篇
  2009年   1267篇
  2008年   1005篇
  2007年   1154篇
  2006年   1110篇
  2005年   1074篇
  2004年   965篇
  2003年   938篇
  2002年   758篇
  2001年   654篇
  2000年   615篇
  1999年   517篇
  1998年   531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475篇
  1995年   400篇
  1994年   389篇
  1993年   314篇
  1992年   243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6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991.
地形对于气流运动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建立了二维、非静力平衡的数值模式,研究地形对上游气流的阻挡以及大振幅背风波谷与下坡风的形成。结果表明:地形的阻挡效应受地形高度、大气层结及地形非对称性等因子的影响。数值试验与理论分析都证明地形越高、层结越稳定时阻挡作用越强;同样条件下,迎风坡坡度大的地形容易对气流形成阻挡。此外,分析了地形高度、大气层结、地形非对称性以及基本入流大小对背风波谷及下坡风强度影响的规律,并通过一次实际观测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用钢管混凝土柱作为结构底层耗能柱、用承重墙和隔震器控制结构底层倒塌破坏,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耗能-隔震柔性底层结构体系。通过本文12根钢管混凝土柱和文献[7]中7根钢管混凝土柱的低周疲劳实验,初步确定了钢管混凝土柱地震损伤模型的参数;通过两个钢管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和一个纯钢筋混凝土三层框架模型的拟动力实验,研究和比较了两类结构体系的地震损伤。  相似文献   
993.
地震活动性的细胞自动机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二维平面设计了一个模拟地震活动性的细胞自动机模型,分析了模拟地震离列的活动性,并探讨了强震前场兆和源兆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模型的地震序列很好地反映了实际地震的丛集特性、幂律关系和空间转移概率的稳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4.
中国海城地震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海城地震区地壳与上地幔构造特征可以归纳为如下四点:1.震区所处的辽南地区,其地壳是由高速与低速相间的成层介质组成,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不论纵向和横向都是不均匀的,且被深大断裂切割为若干块体;2.本区地壳按其界面分布特征可分为上层地壳、中层地壳和下层地壳;3.本区地壳介质在纵向及横向上均存在明显的不均一性;4.海城地震震源区位于耿庄——海城上地幔局部隆起东侧的中层地壳上部。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以“铀矿区域评价准则”为依据,试用因子分析主成分比值法,铀对钍(钾)的区域相对场法和铀成矿有利指数法,对我国YW-10和YW-10B两个测区的区域航空γ能谱场进行了地球化学解释及预测方法的研究,与已知矿区660测区从宏观上做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γ能谱参数在走向长270km,宽50—70km空间上的分布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对了解成岩时原始铀的分布及后期铀的地球化学活动规律,估计成岩、成矿阶段铀源岩可能提供的生铀量,识别铀成矿有利地区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996.
Balloon-borne observation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n the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were performed using conductivity sondes at Garmisch-Partenkirchen, West Germany, from June to November, 1980, after the Mt St Helens eruptio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atmospheric ions in the altitudes from the troposphere to lower stratosphere has been detected until several months after the eruption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bservational results obtained before the eruption. Simulteneous ruby lidar observation a month after the eruption indicates an increased amount of aerosol at nearly the same altitude as that of conductivity decrease. Several months after the eruption it appears that aerosols detected by lidar and those effective in reducing ion concentration have different profiles.  相似文献   
997.
Very little work has been done in generating alternatives to the Poisson process model. The work reported here deals with alternatives to the Poisson process model for the earthquakes and checks them using empirical data and the statistical hypothesis testing apparatus. The strategy used here for generating hypotheses is to compound the Poisson process. The parameter of the Poisson process is replaced by a random variable having prescribed density function. The density functions used are gamma, chi and extended (gamma/chi). The original distribution is then averaged out with respect to these density functions. For the compound Poisson processes the waiting time distributions for the future events are derived. As the parameters for the various statistical models for earthquake occurrences are not known, the problem is basically of composite hypothesis testing. One way of designing a test is to estimate these parameters and use them as true values. Momentmatching is used here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The results of hypothesis testing using data from Hindukush and North East India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提出了“数字地震”的概念 ,讨论它的主要内容和问题 ,并对建设“数字地震”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99.
在Version 2的基础上,对短波辐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引入了新增非灰体气体吸收效应、冰晶粒子形状效应和尺度效应以及云的不均匀性效应(称为Version 3)。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Version 3能更好地模拟出全球冬、夏季的降水场、海平面气压场及地表气温场的主要分布特征,并且能相当准确地反映出这几个场的季节性变化特征。Version 3对这3个场的模拟能力明显优于原版本(Version 1)。此外,它对东亚地区的季风降雨具有很好的模拟能力,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区域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可见,Version 3为进一步研究云-辐射相互作用提供了很好的模式基础。本工作还清楚地表明,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进行对相关物理过程中各个因子的更精确刻画,只有这样,模式才能得到更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000.
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中地震动衰减关系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核工程场地设计基准地震动确定中涉及弥散地震的地震动估计,这导致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成为被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一些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记录资料,分析和探讨了国内外多种地震动衰减关系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的适用性问题,并结合我国几个核工程地震问题研究工作的实践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的思路和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