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2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70篇
地球物理   422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新一代网络信息传播模式的深入发展,志愿者地理信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其规范性和均一性方面的缺陷,在应急公共服务领域,志愿者信息的有效利用依旧是亟需突破的难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国家应急测绘公众服务平台设计思路和总体架构,并结合志愿者地理信息特点,探讨该类信息在国家应急测绘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中的处理流程和应用模式,力求在应急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共建方面进行新的尝试,为我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22.
利用无人机获取多视角的倾斜影像,结合自动三维建模技术,模拟地质灾害受灾情况,可以对受灾程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管理,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受灾情况,为救灾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3.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应对各类地质灾害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本文以安康市白河县茅坪镇山体滑坡灾害为例,介绍了灾害应急中两大无人机系统以及IBIS微形变监测设备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阐述了无人机飞行设计、现场快速影像处理技术、灾区三维模型构建技术以及潜在危险区域形变量实时监测,并通过获取的数据成果对灾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4.
针对海南省台风、洪水灾害频繁的特点,论述了海南省防洪应急指挥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结构设计和主要功能模块设计等内容。该系统已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5.
地面大直径钻孔可作为井下被困人员的逃生通道,是矿山事故造成人员被困井下时重要的应急救援方案之一。而常规大直径工程孔以泥浆正循环、多级扩孔工艺为主成孔,无法满足救援要求。着眼于大直径孔救援逃生目的,阐明包括精准透巷、优化孔身结构、高效成孔和安全透巷等四项成孔工艺设计原则;以此为指导,针对覆盖层钻进、二开基岩层钻进、下套管及固井具体施工情况,分析了全套管钻进、导向孔下导管钻进及集束式潜孔锤扩孔钻进、浮力法下套管及内插法固井等技术;借用巷道围岩松动圈及塑性区成熟理论,视透巷钻进所破坏的塑性区岩体为潜在垮落体,进行顶板稳定校核,提出了安全透巷距离及位置等关键参数设计选取方法,为地面大直径应急救援钻孔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中国地震紧急救援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国 《华南地震》2006,26(1):118-125
如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地震应急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地震应急工作,是地震界面临的课题。根据目前地震应急的现状,提出了以下2个有关地震应急理论的创新点:地震速报的基本模式,新闻媒体传播地震消息模式,地震应急预案启动模式,地震考察地区性差异,地震灾害死伤的基础数据模式,地震应急期分期模式,地震应急期救援真空模式,地震应急期黑箱、灰箱、白箱模式,地震救援队伍的后勤模式,国外地震救援队到中国参加救援法规模式,地震受灾体分类模式,新建和加固农村公共建筑提高一度模式。并且给予了论述。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从市级基础测绘与城市应急系统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城市应急系统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从而指导市级基础测绘工作更好地为城市应急服务。  相似文献   
28.
无人机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受限于地形、天气等外界条件,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灾害的详细信息,而无人机具有灵活性强、时效性高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6·24”新磨村滑坡和“10·11”白格滑坡为例,阐述了无人机数据获取及处理流程,重点介绍了无人机获取的数字地形产品在地质灾害精确描述、定性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现场影像采集和遥感成果处理及应用方案,为应急救灾工作的顺利实施及分析研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科学有效地保证了现场施工救援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9.
社交媒体数据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交媒体是灾害应急管理的一个新兴但尚未充分利用的大数据源。然而,社交媒体数据在灾害应急管理中能发挥什么作用,目前国内的研究较少,而国外的研究亦较为分散,相关应用受限。论文对国内外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灾害管理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归纳出社交媒体数据在灾害应急管理中应用的潜力、优势和问题。结果发现:① 社交媒体数据含有丰富的灾害信息,能够依靠态势感知和信息共享支持灾害预警、实时监测、损失和救助需求评估、协助快速应急响应以及预测可能的灾害风险等灾害管理工作;② 社交媒体数据的优势在于能保证灾害信息的实时性和连续性,进而提供致灾强度图、损失预测和舆情分析等结果服务于灾害应急管理;③ 地理位置信息有限、专业语料库缺乏、信息噪声处理的复杂性等原因使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结果精度受限。如何发挥社交媒体数据社会感知的优势,以弥补传统观测调查手段的不足,更加科学应对灾害应急,仍需要在社交媒体数据处理及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30.
避难场所可达性是指避难场所与受灾居民之间的通达性,即灾害发生时,避难人员通过避难疏散通道到达避难场所的难易程度,是评价避难场所布局合理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合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和网络分析法,从供需双向出发对村镇地区避难场所进行可达性分析。2种方法的结合,既充分考虑了需求点与设施点的相互作用,又充分考虑了设施点的吸引力随距离的衰减关系,并基于实际道路,以步行疏散时间作为搜索半径,降低了传统研究中因忽略供需间相互作用及实际距离而引起的可达性结果的误差。最后,以神农架松柏镇区为例,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测定村镇地区避难场所的空间可达性,同时,基于GIS软件可以直观地揭示研究区域内避难场所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该方法可为制定科学的村镇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