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26篇
地质学   85篇
海洋学   30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651.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water compensation on growth and physiology of reed in degraded wetlands,three water treatments in the field were conducted to test the height and photosynthesis of reed,the ions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s of different organs.In the controls(without extra water compensation for 10 years),the height of reed was only 50 cm,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tomatal conductance,the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and transpiration rate were very low.The contents of Na + and Clin rhizom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other organs.Discontinuous water compensation(continuous for 8 years,then stopped for 2 years)increased the height(2.1-fold),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41.8%),stomatal conductance(1.8-fold),transpiration rate(1.3-fold)of reed(Phragmites australis),and decreased the content of Na + (62.3%)and Cl- (71.1%)of rhizome significantly.Continuous water compensation(continuous for 10 years)increased the height(3.2-fold),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104%),stomatal conductance(2.4-fold),transpiration rate(1.5-fold)of reed,and decreased Na + (82.5%)and Cl - (64.7%)contents in rhizome, then accumulated the K+ ,H2PO4-,SO42-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s significantly in rhizome.Interrupting water compensation led to the decrease of height(25.3%),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30.7%),stomatal conductance(17.3%) and increase of Na + (1.16-fold)in rhizome when comparing to the continuous water compensation.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recovering the degraded reed wetlands needed continuous water compensation yearly to promote reed growth.The organs of reed had corresponding physiologic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to the different water compensation condition.Under long-time dry and waterlogging condition,the rhizomes both helped reed to adapt located environment,by enriching the ions such as Na+ ,Cl- ,and K+ ,H2PO4-,SO42-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52.
东北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长锋  李大鸣  白玲 《湿地科学》2012,10(2):149-155
从人工湿地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以现有废弃渠道、坑塘为基础,通过开挖回填、调坡整治、基础压实等措施,建立了衡水市故城县郑口镇东北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前池、沉淀池、垂直流湿地、生态塘湿地、表面流湿地和蓄水池。探讨了人工湿地渗滤处理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采用Freundlich公式、Kikuth公式和有关经验公式,分析了渗滤系统对污水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的处理效果;研究了处理系统中垂直流、生态塘渗流和表面流的污染物去除率;针对水质、水量和环境温度3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给出了渗滤系统敏感性分析结果,并与湿地去污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应进行敏感性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系统的控制运行预案;②湿地出水口高度应能够调节,以便控制湿地床体的"饱和"状态,充分发挥湿地渗滤、微生物的作用;③北方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应采取塑料大棚或秸秆覆盖进行保温,在冬季,塑料大棚能够使湿地温度维持在13.3℃以上,日照时间基本不减少,湿地植物可正常生长;④当进水的生化需氧量浓度超过75mg/L时,应减小进水负荷,控制污染物总量在湿地高效处理范围内;⑤当日污水处理量超过3000m3/d时,应提高集污渠、前池、沉淀池的临时蓄存水位。  相似文献   
653.
2011年8~10月,对北京市以再生水为补充水源的11座公园河、湖湿地进行了植物现状调查,共记录了水生植物42种,隶属于22科35属。42种植物中,有沉水植物5种,占被调查的植物物种总数的11.9%;浮水植物7种,占总数的16.7%;挺水植物30种,占总数的71.4%。挺水植物是被调查植物资源中的优势生态型。采用二歧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方法,将调查的143个植物群落样方划分为9种植物群落类型,其中,荷花+香蒲-睡莲+萍蓬草-苦草+金鱼藻群落(Com.Nelumbo nucifera+Typha orientalis-Nymphaea tetragona+Nuphar pumilum-Vallisneria natans+Ceratophyllum demersum)、芦苇+千屈菜+野慈姑-金鱼藻+石龙尾群落(Com.Phragmites australis+Lythrum salicaria+Sagittaria trifolia-Ceratophyllum demer?sum+Limnophila sessiliflora)、荻-王莲+凤眼莲-轮叶狐尾藻群落(Com.Triarrhena sacchariflora-Victoria sp.+Eichhornia crassipes-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为北京市典型的3种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类型,且前二者为优势植物群落类型;其余6种为零星分布的湿地水生植物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654.
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郑春雨  王光华 《湿地科学》2012,10(2):243-249
阐述了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特点,以及主要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在地域、环境、湿地类型中的差异;概括了主要功能微生物在湿地中污染物的降解、温室气体释放等方面的作用;概述了氨氧化微生物、产甲烷古菌和甲烷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真菌以及硫酸盐还原菌与硫氧化细菌等主要功能微生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植被和养分元素对湿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影响的研究成果。针对各种外在因素影响湿地微生物的详细机制尚不明确,湿地生态系统中植被与微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存在争议,以及湿地微生物在净化污水、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功能类群及分布特点研究相对匮乏等问题,提出了湿地功能微生物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55.
2009年4~5月,对北部湾北部滨海湿地水体和表层沉积物进行了取样调查,研究水体中营养盐和表层沉积物中碳、氮和磷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滨海湿地水体富营养化水平和表层沉积物的污染状况.研究区水体中的溶解无机氮(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DIN)、活性磷酸盐PO43-—P和化学需氧量(CODMn)平均含量分别为(211.84±37.44) μg/L、(11.01±12.11) μg/L和(0.92±0.32) mg/L;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和总有机碳(TO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3±355) μg/g、(232.28±157.34) μg/g和(0.45±0.46)%.北部湾北部滨海湿地水体中的DIN含量和PO43-—P含量在茅尾海和廉州湾东部西场海区都很高,且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大规模的海水养殖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区水体中CODMn含量空间分布呈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研究区铁山港顶部、南流江口、大风江口、钦江和茅岭江口较细的表层沉积物中的TN、TP和TOC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TOC/TN值分布表明,钦江口、钦州港区、防城港、企沙港区和珍珠湾东北部的沉积物有机质含量受到了强烈的陆源影响.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除了钦州湾顶部的龙门港区、大风江口中部和铁山港顶部西北角一小部分区域的表层沉积物中的TOC、TN和TP含量分别略高于1%、550μg/g和600μg/g,已被明显污染,而处于最低级别或严重危害级别,会对部分底栖生物产生影响外,其他绝大部分区域都属安全级别,为清洁或部分已被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656.
泛绿色设计是处理解决各种环境问题的新理念和新技术路线.泛绿色设计不是为解决单一环境问题而进行的工程建设,而是多目标的协调和共赢,尤为关注的是对人类行为的规范化设计,系统地、综合地、集约化地解决多方面的环境和生态问题.针对大庆油田受损湿地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运用泛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在对受损湿地的修复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与实施途径:首先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进行规范油田生产行为的绿色设计,提出了构建油田生产活动绿色作业体系的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开展遵循油田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结构特征的绿色设计;综合运用生态工程的绿色设计;城市湿地公园的绿色设计;生物质能生产基地建设的绿色设计等一系列工程技术措施.泛绿色设计所实行的软件工程与硬件工程相结合的新理念和技术路线,在大庆油田受损湿地修复上的运用,现已初见成效,并为创建绿色油田奠定了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657.
乔丽芳  张毅川 《湿地科学》2012,10(3):365-370
城市滨河湿地作为河流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美化环境和休闲娱乐功能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如何对城市游憩型滨河湿地的景观规划方案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一直是方案评审中的难题,研究合理的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将因子分析法应用于城市游憩型滨河湿地景观规划方案评价中,以新乡市卫河滨河湿地的48个景观规划方案为样本,选取边界的连续性、绿化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文化品质、场所丰富性、亲水宜人性、交通流畅性、夜景品质作为城市游憩型滨河湿地景观规划方案评价指标,构建了城市游憩型滨河湿地景观规划方案评估函数.应用该方法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案的综合得分和排序.提取前10名的方案作为专家决选的依据,占样本总数的20.8%.这些方案或者整体质量较高,较全面兼顾了规划的需求;或者某些指标具有亮点,对方案整合具有借鉴意义.该方法可以减少评价指标的个数,有利于实现优中选优,增加评价的准确性并提高评价的效率.  相似文献   
658.
高邮湖湿地是江苏省重要湿地之一,对生态、环境控制、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7年的LandsatTM影像作为遥感信息源,选择影像的光谱特征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差异绿度指数(NDG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和最佳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6种植被指数做了光谱特征分析,从而确定出最佳指数模型,并基于决策树方法,实现研究区景观信息的遥感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决策树分类法易于综合多种特征进行遥感影像分类,植被指数参与到决策树分类中能够提高分类的总体精度,其总体精度达到79.58%,Kappa系数为0.721 0,分类结果理想且人工参与灵活。  相似文献   
659.
黄翀  刘高焕  王新功  叶宇  李亚飞  黄锦辉 《地理研究》2012,31(10):1764-1774
准确掌握流域湿地资源的数量和分布, 是流域湿地评价、修复与保护决策的前提。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黄河流域2006年湿地格局现状进行了监测, 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流域湿地资源分布的影响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 进而结合不同流域分区水资源条件, 对流域湿地保护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 2006年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为25134km2,其中, 河流、湖泊、沼泽、滨海、人工湿地面积分别占该流域湿地总面积的36.2%、8.0%、45.0%、3.9%、6.9%.受气候及水资源支撑条件的影响, 黄河流域重要湿地集中分布在源区高寒沼泽湿地、上游河湖湿地、中下游河道湿地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流域天然湿地分布受气候影响显着, 随着气候干燥度的增加, 湿地率呈明显递减趋势。研究认为, 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区, 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 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的支撑能力和干扰影响, 在流域层面和河流生态系统的尺度上统筹考虑, 构建科学合理的流域湿地保护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660.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健康条件评价概念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滨海湿地健康与生物学特征主要取决于区域上的水文与盐度体制以及景观尺度上的土地利用现状。然而,由于滨海湿地条件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对滨海湿地系统条件进行评价,目前仍是环境科学的难点。中国地质调查局(CGS)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与美国地质调查局湿地研究中心合作先后为美国密西西比河下游生态环境及中国黄河三角洲(YRD)滨海湿地评价建立了概念模型。本文将陈述YRD湿地评价的概念模型。此模型的建立在于确定滨海湿地当前的条件和随时间改善或退化的过程,以及确定优先管理的区域。CGS项目之所以选取YRD作为滨海湿地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由于上游来水减少或黄河断流,该区湿地生境十分脆弱。本文提出此概念模型可为今后湿地条件评价指标确定、调查研究活动和数据采集提供指导。通过该模型的构建,使环境变化可用具体指标来度量,从而服务于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