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220篇
地质学   220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781.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_(PET)) is usually calculated by empirical methods from surfac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such as temperature, radiation and wind speed. The in-situ measured pan evaporation ET_(pan) can also be used as a proxy for E_(PET). In this study, E_(PET) values computed from ten models a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ET_(pan) data in ten Chinese river basins for the period 1961-2013. The daily observe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t 2267 stations are used as the input to those models, and a ranking scheme is applied to rank the statistical quantities(ratio of standard deviati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ratio of trends) between ET_(pan) and modeled E_(PET) in different river basins. There are large deviations between the modeled E_(PET) and the ET_(pan) in both the magnitude and the annual trend at most stations. In eight of the basins(except for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China), ET_(pan) shows decreasing trends with magnitudes ranging between-0.01 mm d~(-1) yr~(-1) and-0.03 mm d~(-1) yr~(-1), while the decreasing trends in modeled E_(PET) are less than-0.01 mm d~(-1) yr~(-1). Inter comparisons among different models in different river basins suggest that PET_(Ham1) is the best model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PET_(Ham2) outperforms other models in the Huaihe River, 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basins, and PET_(FAO) is the best model for the remaining basins. Sensitivity analyses reveal that wind speed and sunshine duration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for decreasing E_(PET) in most basins except in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China. The increasing E_(PET) trend in Southeast China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reduced relative humidity.  相似文献   
782.
正It is well known that boron exists as polyborate anions in aqueous solution.Boron atom can coordinates to three or four oxygen atoms and borate can exist as not only the monomer but also the polymer.The polymerization  相似文献   
783.
正1 Introduction There are numerous salt lakes in western China(Zheng Mianping,et al.,2011).Yiliping playa o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is a magnesium sulfate subtype dry salt lake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otassium,boron and lithium.  相似文献   
784.
青藏高原湖泊蒸发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以纳木错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美美  周石硚  何霞 《冰川冻土》2017,39(2):281-291
基于青藏高原纳木错湖面2012-2014年日尺度气象观测数据,运用五类水面蒸发模型中的9种经验式估算湖面蒸发量,分别与涡动相关实测值对比分析,优化各公式的参数,进而评价、比较优化后各式的精度和适用性。优化后的Dalton系列估算式精度最高,但要求日尺度数据,且所需参数较多,因而其应用受限;组合模型精度近似Dalton系列公式,适合在气象资料较全时使用;温度-辐射模型和温度-日长模型的精度能达到较高要求,且所需参数少,因而经济简便,是利用常规气象资料估算湖泊蒸发的优良选择;温度模型估算式的精度较差。纳木错季风气候明显,需分季风期和非季风期分别对水面蒸发进行估算,两个时段经验估算式的参数有差异。还分析了纳木错湖面观测点与周边地区四个气象站(当雄、申扎、班戈和那曲)之间常规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其中,太阳总辐射、气温和比湿等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因而可以在通过线性订正后用于湖泊蒸发估算,不会产生大的误差;但风速的相关性差。  相似文献   
785.
残余含水率在非饱和土渗流理论、强度理论等方面都是重要的参数,然而土-水特征曲线(SWCC)试验测量时一般难以达到残余阶段,常常通过经验法(包括模型拟合法)估算残余含水率,方法的适用性值得论证。以武汉黏性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初始孔隙比试样,利用压力板仪测量SWCC,通过模型拟合的方法计算残余含水率;进行自然状态下水分蒸发试验,根据失水速率定义了临残时间,依据临残时间确定残余含水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微观孔隙分布特性,解释控制残余含水率大小的微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的方法可估算残余含水率,但准确性与模型选择及残余含水率初步范围的限定直接相关;水分蒸发试验是确定残余含水率有效可行的直接方法;武汉黏性土微观孔隙呈三峰分布,残余含水率与第1峰之前的微观孔隙水分紧密相关,依据弛豫时间小于0.267 38 ms的T2谱面积可较为准确地预测残余含水率,对于其他土体该方法需要进一步论证与完善。  相似文献   
786.
以高台盐湖冻硝析盐后苦卤,模拟当地气候的条件,进行兑卤蒸发和直接蒸发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冻硝后苦卤可以制取钾混盐,作为生产硫酸钾的原料。  相似文献   
787.
依据边界层梯度输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物理意义,蒸发皿蒸发量是多环境因子共同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并利用我国有长期太阳辐射观测的62个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通过蒸发皿蒸发量与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 分析了近40年蒸发皿蒸发量和环境气象因子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也表明只利用单个环境因子的变化来解释蒸发皿蒸发量的气候变化会产生偏颇,譬如将蒸发皿蒸发量的逐年减少归因于地表接收的太阳辐射减少的解释在中国东部比在中国西部较合理. 分析1983~2001年间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观测的资料得出,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总云量保持微小的减少趋势而总云水路径处于明显的增加趋势,这表明云变得更不透明了,它的物理属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预示着大气可降水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地气系统变得更湿润. 结合水循环过程,利用大气环流模式用数值方法证明地气系统的水汽变化能引起陆地近地层大气相对湿度、地表接收的太阳总辐射和地表潜在蒸发量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88.
为探究陆气系统对于冠层截留过程敏的感性,研究基于NCAR CAM-CLM陆气耦合模式探讨了截留参数对于全球陆地蒸发、降水、径流及气温的可能影响,揭示了冠层截留与植被光合作用之间的潜在联系。通过GLEAMv3.0a陆面蒸散发数据评估了CLM4.5冠层截留方案,并指出该方案高估了低茎叶面积指数植被的冠层蒸发,而低估了高茎叶面积指数植被的冠层蒸发。在CLM4.5中引入冠层截留偏差校正方案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球林区冠层蒸发和陆面蒸散发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789.
采用单调趋势的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M-K)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1961-2007年20cm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及其影响气候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7a来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的蒸发皿蒸发量平均每年减少4.47mm,各季节的蒸发皿蒸发量除秋季变化不显著外,其它各季以0.55-1.83mm/a的速率减小,其中春季减幅最大,其次是夏季,冬季减幅最小;日照时数的减少导致了气温日较差变小和空气饱和差的减小,是造成该研究区域蒸发皿蒸发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0.
贵州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境内18个气象站1961-2001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Mann-Kendal非参数检验方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贵州近41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太阳净辐射、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进行了相关性及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近41年来,贵州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99%的置信度检验,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冬、春、夏三季.从区域分布来看,蒸发皿蒸发量整体上东部及西北部分地区显著减少,其他地区趋势变化不明显.蒸发皿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净辐射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