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0篇
  免费   1111篇
  国内免费   1622篇
测绘学   94篇
大气科学   202篇
地球物理   795篇
地质学   4573篇
海洋学   622篇
天文学   2148篇
综合类   317篇
自然地理   119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315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273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315篇
  2013年   370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47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442篇
  2007年   489篇
  2006年   541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404篇
  2003年   449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308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189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26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非洲粮食问题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洲粮食生产与发展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其粮食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研究的非洲粮食问题主要是指其粮食生产、消费及其自给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时间与空间视角对非洲粮食此类问题的演化过程和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时间视角上,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期非洲粮食问题表现较为典型,同时限于相关数据获取因素故,仅研究了1994-2007年,非洲粮食生产量、粮食消费量及生产性粮食缺口量的演化;空间视角上,从整体与区域两个层面,探讨了非洲不同粮食自给类型国家的空间差异及演化。最后提出解决非洲粮食问题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92.
近百年来由于受气候暖干化、青海湖湖体水位下降和周围草地退化及沙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变化,加速了湿地环境变迁的生态过程。本研究在青海湖北岸地区选取三种典型沼泽湿地(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华扁穗草Blysmus sinocompressus、盐地凤毛菊Saussurea salsa),建立地层的年代序列,计算得到每一测年段内的沉积速率,结合前人研究的历史气候变化,分析湿地形成的历史背景,初步揭示三种沼泽湿地的发育和沉积规律与全球变化的耦合性。结果表明光释光测得的三种沼泽湿地其发育时期各不相同,华扁穗草沼泽湿地发育于8.436±0.6 ka,藏嵩草沼泽湿地发育于2.058±0.11 ka,盐地凤毛菊沼泽湿地发育于1.143±0.20 ka;从整个剖面的平均沉积速率来看盐地凤毛菊湿地沉积最快(0.63 mm/a),藏嵩草湿地次之(0.39 mm/a),华扁穗湿地最慢(0.09 mm/a)。三种沼泽湿地主要在气候由暖干向湿润期转变时形成,自形成以来由于受到全球变化和人类因素的影响,沉积并非随时间呈线性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天津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环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磊 《湿地科学》2012,10(2):181-187
七里海古泻湖湿地位于天津市宁河县西南部,是全新世以来海退过程在天津平原留下的众多古泻湖湿地之一。分析了七里海古泻湖湿地形成、演变的区域地质背景,指出七里海古泻湖至少经历了3次大规模萎缩,其西南部萎缩较快,东北部萎缩相对较慢。利用历史资料研究了近5000a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形成、演变过程,并以1950年航空照片和1976年、1981年、1987年、2000年、2005年的MSS、TM和ETM+影像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了近百年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环境变化。结果表明,距今5000a,七里海地区为海相沉积环境,海岸线穿越宁河的潘庄镇、大海北、小海北一带;距今3800~3000a,海岸线退至造甲城、七里海镇一带;到清朝乾隆年间,七里海湿地逐渐被分割成前海、后海、曲里海3部分,湖底不断淤积,水面不断萎缩,逐渐演变为湖泊、沼泽湿地;1926~2005年间,七里海湿地大致经历了3个变化阶段:1926~1950年为自然变化阶段,七里海湿地的变化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该阶段七里海湿地仍由前海、后海、曲里海3部分组成;1951~1981年为改造治理阶段,七里海被潮白河拦腰截断,分为东、西七里海,后海被改造为农田;1982~2005年为围垦和水产养殖阶段,东、西七里海的大面积水域以及湿地周围的大片农田都被改建为养殖池,自然湿地在减少,人工湿地在不断增加,导致七里海湿地景观类型日趋单一,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94.
南京市主城区住宅地价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城市地价在空间、时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特殊性,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土地市场的不断发育,城市地价的时空变化日趋复杂。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基于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克里金插值方法,研究城市住宅地价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从宏观上讲,地价时间上演变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大的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的变动,对地价变化影响显著。从中观上讲,地价空间上演变主要体现在城市内部的区位条件、交通条件、城市规划、公用设施状况和环境条件等的影响。上述两者共同作用于地价的变化,并且两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通过城市地价的时空演变研究,以期快速、直观、准确地反映城市地价变化,为城市地价的宏观调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5.
珠海市旅游用地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莹雪 《热带地理》2012,32(4):444-451
从生态环境质量、结构、功能3方面构建旅游用地演变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定量评价近23a来研究区旅游用地时空演变对生态环境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珠海市旅游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综合影响指数为-0.24,斗门区、金湾区和香洲区分别为-0.28、-0.13和-0.29。表明珠海市旅游用地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其深层的影响机制是:首先,旅游用地空间分布与地类结构演变的欠合理;其次,旅游用地规模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忽视了生态内涵建设,旅游用地复合化开发层次偏低。  相似文献   
996.
刘鸽  张威  贺明月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2,24(4):104-110,F0004
哈巴雪山(5 396 m)位于横断山脉中北段,与玉龙雪山(5 596 m)以金沙江相隔,受西南季风影响强烈。在哈巴雪山3 100 m以上保存第四纪冰川侵蚀与堆积地貌,主要沿哈巴雪山西北脊两侧分布。应用相对地貌法,对比邻近山地尤其是玉龙雪山,将哈巴雪山冰期系列初步划分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和末次冰盛期(LGM)。以哈巴雪山哈巴河谷的冰碛物为研究对象,其末端海拔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约为3 100 m、3 500 m、3 900 m。应用TSAM法、MEIM法、CF法计算得出哈巴雪山古雪线高度在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早期、末次冰盛期分别为3 675 m、4 000 m、4 200 m。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分形的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区域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理论,选取长江三角洲1995~2009期间4个年份的县级以上行政单位经济发展数据,计算了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维数。以该地区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分形维数的演变特征为载体,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体系经济规模等级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虽然当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心城市垄断性仍然较强,但其均匀化趋势明显。②经济规模等级的空间梯度特征明显,经济规模等级的均匀性随着距离区域核心城市距离的扩大而降低。③产业空间布局层次化逐步分明,中心城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区域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中小城市形成有机整体,区域经济竞争力整体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998.
Abstract

The agricultural system in West Pakistan is largely subsistence-oriented, and extensive areas are devoted to produce the low-value crops. Only a small portion of the total cropped area is used to raise cash crops. However, there ar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ropland use in the province. The study focuses on regional variations in the cropping patterns in West Pakistan by establishing the crop combination areas. The crop combination areas also point out a land-us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areas. Also, the changes in some of the important crops in terms of their land occupancy in the area during the fifteen-year period have been analyzed.  相似文献   
999.
1961—2009年辽河流域水文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61—2009年辽河流域5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日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对辽河流域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利用2006—2010年夏季共162d降水日的铁岭站日降水量与铁岭水文站径流量资料,探讨了日降水量与径流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降水量偏少年份明显增加,其主要原因为占全年降水量65%的夏季降水以7.4 mm/10 a的气候趋势倾向率递减,呈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辽河流域的年平均气温是在波动中逐渐上升的,且升温趋势明显,春季呈明显的升温趋势,夏季略有下降,秋季变化不大,冬季是气温上升最明显的季节;日降水量与径流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日降水量与降水第二日的径流量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在对吉兰泰盐湖南部地下水化学组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PHREEQC软件对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从贺兰山西侧山前到吉兰泰盐湖,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过渡到Cl-—SO24-型、最后变为Cl-型;Ca2+、Mg2+与SO24-相关分析表明发生石膏溶解出的Ca2+置换了MgCO3中Mg2+,从而产生了CaCO3沉淀的水岩反应,而白云石、石膏、岩盐、CO2(g)的溶解是常量离子增加的物质来源,同时伴有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特别是深层地下水具有较高的mNa/Cl值与较低的mCa/Na值,表明发生强烈的阳离子交换作用,这对认识吉兰泰盐湖地区及干旱区沙漠地区水体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与演化机制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