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212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663篇
地质学   168篇
海洋学   118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2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地磁复转换函数在地震短临预测中的初步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复转换函数"方法,应用地磁脉动信号,对天津静海地磁台地磁脉动资料,计算出各种周期的转换函数值,利用拉格朗日(Lagrange)乘数方法和单位矢量方法,推导出转换函数实部和虚部的误差估计公式,在复数最小二乘法中,采用稳健(robust)统计方法减少个别估计值的影响,分析地磁转换函数Au异常.初步结果表明:复转换函数信息更丰富,对地下电性介质的变化反应更全面、更精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种好的地震短临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地球磁场多次发生南北(正负)磁极位置的变换和白垩纪超静磁带(CNS)的异常现象,这已为大家所公认.但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原因,则是迄今未能很好解答的一个难题. 应用非线性理论对地球磁极倒转和白垩纪超静磁带进行了分析, 认为超静磁带事件意味着地球核幔相互作用和外核流体运动可能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地球磁场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维持一种空间或时间的有序结构.在121~83Ma期间,无外星撞击地球引起地磁极性倒转,可能是白垩纪超静磁带出现的原因之一.地球磁场极性的随机倒转具有混沌运动的自逆转特性,混沌理论给地磁极性倒转提出了一个简明的动力机制解释.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琼中地震台地磁房存在的影响观测资料质量的因素,提出了改造方案,对地磁房改造的过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94.
使用肇庆地磁台2005年dIdD矢量磁力仪与GM3磁通门磁力仪的观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两套仪器分钟值、日均值、基线值的变化趋势。根据均值和方差检验以及基线值的变化趋势,认为两套仪器有相同的观测精度,除了均值有较小的差异外。两套仪器的观测数据无系统偏差,仪器的稳定性和数据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新疆吐鲁番市南约40 km的艾丁湖,是中国内陆最低的地方。本文运用现代化大地测量技术理论提出了与国家基准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测定中国内陆最低点高程的技术方法与设计。  相似文献   
996.
997.
Robust estimation of geomagnetic transfer functions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Summary. We show,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residuals, that all of the statistical assumptions usually used in estimating transfer functions for geomagnetic induction data fail at periods from 5 min to several hours at geomagnetic mid-latitudes. This failure can be traced to the finite spatial scale of many sources. In the past, workers have tried to deal with this problem by hand selecting data segments thought to be free of source effects. We propose an automatic robust analysis scheme which accounts for the systematic increase of errors with increasing power and which automatically downweights source contaminated outliers. We demonstrate that, in contrast to ordinary least squares, this automatic procedure consistently yields reliable transfer function estimates with realistic errors.  相似文献   
998.
Bayesian inference in geomagnet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9.
1000.
A geomagnetic scattering theory for evaluation of earth structur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mmar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Earth's lower crust and upper mantle can be mapped by the analysis of temporal geomagnetic fluctuations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theory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Decomposing geomagnetic field fluctuations at the Earth's surface into an excitation part and a scattered part forms the basis of a power series development. The vertical field component is interpreted as a scattering of the excitation field. The horizontal gradient and geomagnetic depth sounding methods are special cases of the theory developed. The horizontal gradient sounding method has a tensorial aspect which has not been recognized before; it should be included to obtain correct penetration depth parameter evaluations from field d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