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5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287篇
测绘学   91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1383篇
地质学   865篇
海洋学   35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91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TIN和GRID自动生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鹰  林怡 《测绘学报》2002,31(Z1):86-91
在分析了数学形态学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变换自动生成Delaunay三角网(TIN)和规则格网(GRID)的数字高程模型的算法,这种算法将离散的地面点的图像集合进行骨架化并自动构成Thiessen多边形,然后,通过序贯条件形态变换,自动建立TIN和GRID.在建立Thiessen多边形的过程中,提出了用逐点生成数字圆盘的方法来保证变换过程的各向同性;在建立Delaunay三角网的过程中,提出了利用正交结构元素进行条件膨胀,从而保证了相邻点之间的正确位置关系.该方法能保持Thiessen多边形和Delaunay三角网的拓扑关系,因而能保证DEM 的高精度,而且具有数据结构简单、运算速度快的特点.最后,给出了试验结果并与有限元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种方法用于建立DEM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1 INTRODUCTI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 embody the processes of detachment,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of soil particles. Erosion and subsequent deposition can cause major problems. Erosion reduces productivity of cropland, sediment degrades water quality and may carry soil adsorbed polluting chemicals. Deposition in irrigation canals, stream channels and reservoirs reduces structural capacity and requires costly removal. Ideally, an erosion model should describe the phys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993.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at Sand Dunes Stabilization Researches Station in Baiji district (230km north of Baghdad,Iraq)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local soil conditioners manufactured from oil derivatives and plant residuals on sand dunes fixation as the first step for sand dunes stabilizat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fuel oil has the first place in improving wind erosion parameters in the study area,such as increasing mean weight diameter,dry aggregates percentage,the needed time for complete disaggregation by dry sieving,and decreasing the disaggregation rates.Bitumen emulsion occupies the second place ,while the plant residuals occupies the third place and has slight effects on the studied pa-rameters.Effects of conditioners on natural vegetation cover are negative in oil derivatives treatments,while positive in plants residuals treatments.  相似文献   
994.
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区域分类与发展趋势综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中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以来形成的构造-沉积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本文仅对北方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两种主要的荒漠化类型的区域地质分布、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三北地区沙质荒漠化依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侵入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盆地周缘冲洪积扇上,中东部高原、冲积平原上的沙漠边缘地带、沙地内部和流经这些沙漠和沙地的古河道,以及河湖相砂质沉积物和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风沙侵入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漠、沙地边缘的下风地带,如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科尔沁沙地以东的辽河平原等;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沙漠与戈壁的过渡地带、中东部高原砾质沙草原。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克等沙地、河西走廊的局部地区有所逆转,但三北地区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尤其是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沙质荒漠化的发展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水蚀荒漠化依地质背景之不同可分为土漠化和岩漠化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北方中部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侧的黄土分布区等;后者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北部、辽宁西北部的基岩山区。晋陕蒙交界地带、甘肃平凉北部、定西地区和科尔沁沙地东南的蒙辽交界处等地水蚀荒漠化形势严峻;以小流域水土流失为主的治理工程使陕西的吴旗、延安、洛川等地和朝阳河中上游地区水蚀荒漠化有所好转。总之,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沉积特征控制着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区域分布,气候变化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着漠化的进程,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则更是荒漠化过程的催化剂,尽管在局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可使这一过程得以缓解甚至逆转。  相似文献   
995.
137Cs技术定量侵蚀速率常用模型及其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郑永春  王世杰 《山地学报》2002,20(5):600-605
土壤侵蚀将导致严重的土地退化和其它环境危害,侵蚀危害的评估需要关于侵蚀速率和侵蚀的时空分布模式的大量信息。^137Cs具有独特的输入来源和地球化学性质,使其它为研究自^137Cs首次沉降以来约30年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的最优示踪剂。比例模型、简化的质量平衡模型、基于^137Cs地表富集的质量平衡模型、剖面分布模型是近年来常用的几种模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这些模型都是在一些假设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这些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理论论证和实验验证,文章对多数定量模型所含的假设条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96.
黄土塬区坡面及小集水区泥沙输移比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晓光  石辉 《山地学报》2002,20(6):718-722
文章首先推荐了计算泥沙输移比SDR时,所需侵蚀量、输移量的量测方法:侵蚀量用坡长为20m(水平距)、宽5m直线坡,在不同降雨及土地利用下,通过小区出口断面的泥沙量;输移量为坡长大于20m的径流小区小集水区出口处的拦蓄量。然后通过黄土塬区坡面坡度为9%的30m、40m、60m径流小区9年野外实验所得45组有效数据的分析,发现单宽最小径流率qmin和最大含沙量ρmax可判别坡面泥沙侵蚀与输移的对比关系,即输移比SDR,并依据这些参数值,可将侵蚀输移状态划分为“侵蚀——输移区”,“侵蚀——堆积——输移区”和“侵蚀——输移挠动区”3个侵蚀输移状态类型区,同时通过研究给出了各区之间过度转换临界值的计算公式,即ρmax=11.96 0.117qmin和qmin=0.187ρmax-85.676。并能过对21条塬面不同面积(0.5hm^2-41.3hm^2)、坡长(30m-965m)小集水区淤积(输移量)的测量,将测量值与标准小区侵蚀量作对比,计算出各自的输移比SDR,并分别建立了SDR与坡长L、SDR与集水面积A的关系式,即SDR=2.85L^-0.306和SDR=0.735A^-0.151,为快速估算塬面小集水区泥沙输移比SDR值提供了方便。最后,分析了植被覆盖、土壤含水状况、人为活动等其它基因素对泥沙输移比SDR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滦河源区东沟小流域土壤风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赵烨  海春兴  刘霄  刘海鹏 《地理科学》2002,22(4):436-440
土壤风蚀是世界许多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环境问题,土壤风蚀特征是建立土壤风蚀预报模型,制定土壤风蚀防治措施的基础信息,综合考察了湾河源区东沟小流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了不同风蚀强度下暗粟钙土的诊断特性,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提供了土壤风蚀的物质条件,区域日益强化的农牧业及砍薪材活动则是土壤风蚀的触发驱动力;失去植被保护的干旱松散表土,在大风驱动下,其中的细砂和极细砂(0.01-0.10mm)首先以跃移,悬浮方式流失,而粗砂(2-0.25mm)则相对是非可风蚀颗粒;建立了定量刻划土壤风蚀相对强度指数,即SWEI=粗砂含量/风蚀粒子含量,东沟小流域自然暗粟钙土表土SWEI≤2.0,轻度风蚀区表土SWEI≥3.0,重度风蚀区表土SWEI≥9.0,而在风积区表土SWEI≤1.5,该指标较好地反映了区域土壤风蚀强度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8.
哈密盆地风蚀地貌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闻名全国的大风区--哈密盆地风蚀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分布特征。风蚀地貌由垄槽与劣地、蘑菇林、魔鬼城、大峡谷、洼地和戈壁等类型组成,其成因是在这种独具特色的地貌格局和气修条件的控制与作用下,经强劲大风的吹蚀和临时性暴雨洪水冲刷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风蚀地貌景观的奇异特点和地域优势,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999.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过程的REE示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EE示踪技术探讨了坡面细沟侵蚀的发育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在细沟发育过程中,各坡段细沟侵蚀量呈动态变化趋势;细沟发育过程可以分为起始、发展、稳定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侵蚀方式、发育特征迥异。总的看来,在坡顶部、上部、中部、下部4个坡段上,细沟发育过程中,坡面下部的侵蚀量较大。但随着放水流量的增加,坡面上部侵蚀量的比重增加。由于溯源侵蚀,最下部坡段的相对侵蚀量从92%减少到37%,呈显著下降趋势,其它3个坡段则分别从4.7%、0.25%、2.14%增加到29%、17%和23%。试验结果还表明,REE示踪法不仅可定量测定不同坡位的侵蚀量,还可以揭示冲刷过程中各坡位相对侵蚀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水土流失是云南金沙江流域的头号环境问题和重要自然灾害。选取8个指标,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了云 南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灾害区划,将该流域划分为3个水土流失灾害区、9个水土流失灾害亚区,揭示了该流域水土 流失灾害状况的地域差异性,为因地制宜地制定水土流失灾害防治规划及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