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8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测绘学   96篇
大气科学   501篇
地球物理   827篇
地质学   954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89篇
综合类   163篇
自然地理   54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921.
一种特殊的地貌现象——碟形洼地群及其成因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1926年出版的五万分之一顺直地形图作历史地貌分析,在河北平原西部白洋淀流域地区发现有数量众多、形态奇特的地貌——碟形洼地。用计算机数字地形模拟(DTM)方法对该洼地的个体形态和总体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已报道的陨石雨冲击坑对照,判断白洋淀流域的碟形洼地群可能是分布在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上的陨石冲击坑的遗迹。推测冲击可能发生在全新世中—晚期,洼地群是一次规模巨大的陨石雨冲击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922.
1 Introduction As a Mesozoic relict terrestrial basin controlled and reformed by fracture activities in themiddle to late stage in Mesozoic, Jiaolai basin is situ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Ludong uplift, beingoverthrusted upon Jiaobei uplift in the north, adjoining Jiaonan uplift in the south atWulian-Rongcheng fracture, being connected to Tanlu fracture belt in the west, with its NE partextending into the Yellow Sea and connecting to Qianliyan uplift at Qianliyan fracture. Due totec…  相似文献   
923.
秦岭杂岩中变质侵入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凤(县)—太(白)地区1∶250000地质填图,从秦岭杂岩中解体划分出变质侵入体,命名为两河口岩体。锆石同位素年龄为851.8±1.9Ma。据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北秦岭造山带沿商丹一线(西部)存在晋宁期大陆弧型花岗岩。并可与东秦岭地区蔡凹岩体、德河岩体等对比。两河口岩体的确立,对晋宁运动的存在、运动性质及Rodinia超大陆的拼接形成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24.
南海南部海区冬、夏季风转换时段主要的天气系统有副热带高压和热带辐合带;冬、夏季风转换的集中时段是5月上旬;气温和海水表层温度最高值时段是5月下旬;各气象要素连续变化规律与冬季风北退和夏季风逐步盛行的阶段性变化较明显;平均日变化幅度小,海水表层温度和气温日变化最高值与最低值时次差异相反,正午时段的气温又比海水表层温度值高。  相似文献   
925.
梅雨期区域边界水汽输送模型及其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诊断分析,提出梅雨期中国区域边界水汽输送特征模型,即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与低纬南海、西太平洋南边界为水汽输送流入主体,西太平洋东边界为水汽“流出”主体。数值模拟研究表明:1998年洪涝特大暴雨过程6月与7月份水汽输送通道特征存在差异,6月中下旬长江流域暴雨过程以西边界与南边界水汽流共同输送为主体,其中南海西太平洋区域水汽输送显著,7月份水汽输送过程以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水汽流”为主体。因此,高原中部区域西边界与中国区域南边界的水汽输送对长江流域特大暴雨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边界水汽流的时空特征分析及其理论模型将为长江流域暴雨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6.
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研究中,洞穴石笋的高分辨定年和碳、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规律研究,为这个领域的突破和填补空白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贵州都匀七星洞 1号石笋进行 11件TIMS U系测年和 79件碳、氧同位素分析,获得了距今 10 9.0 0kaB.P.至 6 5.90kaB.P.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石笋在大于 10 9.0 0kaB.P.前开始生长,于 6 5.90kaB.P.后停止生长,平均沉积速率为 4.5 8mm/ 10 0a,属晚更新世的沉积产物。七星洞 1号石笋剖面的研究揭示,其年龄和δ18O同位素的变化,可以与深海岩芯氧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第五阶段中的 5a、5b、5c和第四阶段的早期进行对比。它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在 10 9.0~ 10 2.5kaB.P.和 86.6~ 78.92kaB.P.时段,显示受东亚夏季风影响较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δ18O偏负,表现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在 10 2.5~ 86.6kaB.P.时段,显示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强度减弱,受东亚冬季风影响强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降水减少,δ18O稍趋向偏正,表现为冷凉半湿润-温凉湿润的气候环境;而在 78.92~ 6 5.6kaB.P.时段,显示东亚冬季风强盛和受西北风影响较强,海表温度下降,大气温度降低,降水量较少,δ13O偏重,δ13 C偏正 (C4植物占 95 % ),表现为严寒  相似文献   
927.
选取了攀枝花近5年中763、DK-1地震仪记录较好的地震资料,用不同方法测算了地震台的面波震级台站改正值。经分析对比,认为“按震中距分离”计划得到的结果最好。列出了根据震中距求取面波台站改正值的实用简表,并用1999年2月763仪记录的41个地震、1999年1-8月DK-1仪记录的26个速报地震予以检验,地震震级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28.
利用连续小波变换对全天山地区1790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地震活动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全天山地震活动即存在约11O年的大震活跃周期和50年左右的地震活动幕,也存在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的周期,并且这些周期是随时间变化的。与此同时,新疆南、北天山等地震带1893年以来也普遍存在相对比较稳定的11年和50年左右地震活动周期,只是在不同年份有较大的波动。连续小波变换揭示了新疆地震活动周期的时变性。根据新疆大震活动的11年左右周期可推测2006~2007年左右新疆地区有可能再次发生7级左右大地震,2002~2005年之间地震活动相对偏弱,Ms≥4.7级中强震次数偏少,活动强度为5级和6级地震。  相似文献   
929.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历史森林景观的初步重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对环境因子(包括年均温、年降水量、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进行空间表达的基础上,建立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当前森林景观垂直带(包括阔叶红松林、云冷杉林、岳桦林和苔原)与这些环境因子间的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然后利用1997年各环境因子的空间数字面来反推1975年森林景观带的空间分布,并根据1975年MSS遥感影像计算机监督分类的结果,用Kappa指数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苔原、岳桦林、云冷杉林和阔叶红松林1975年的预测分布面积分别为7243.83hm2、6517.08hm2、125570.16hm2和34264.80hm2,与遥感分类结果相比,苔原和云冷杉林的面积分别减少了29.04%和3.05%;岳桦林和阔叶红松林的面积分别增加了246.45%和8.6%。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苔原在保护区内的分布范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测阔叶红松林的分布范围,但是对岳桦林和云冷杉林分布范围的预测结果较差。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方法性的探讨,本文可以为森林景观空间分布和环境因子变化的关系以及森林景观对气候变化的反应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30.
一个混沌气候时间序列含有各种各样的周期 ,其中周期 2 ,3和 5是最基本的周期 ,它们又是气候突变时间层次映射的主要角色。根据周期 2 ,3和 5的突变时间规律 ,它基本符合子波变换所导得的微分方程的解 ,由周期 1的突变时间可以预测周期 2 ,3和 5的突变时间。文中对北半球气温和中国气温的突变时间做了预测 ,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