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1篇
  免费   221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测绘学   72篇
大气科学   90篇
地球物理   503篇
地质学   393篇
海洋学   152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32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浦东YA孔浅地层剖面中微量元素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B含量和B/Ga,Sr/Ba,Cl/Br比值是反映古水体盐度的灵敏指示剂,据此建立的YA孔古盐度指数变化曲线显示,该地区近数千年来曾发生过多次百年尺度的盐度波动事件,并可能与同期海面波动引起的海水进退直接相关.这一情况说明,滨海地区沉积地层中的微量元素是海面变化研究的良好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892.
ntroductionTurbiditycurrentsedimentisanoutcomeofdensityflowsedimentation.Theresearchonmodernturbidilitycurentsedimentsfromde...  相似文献   
893.
南极洲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冰芯火山喷发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物和结构分析揭示了南极洲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一支 80 .2 m冰芯中的 9层深褐色沉积物的火山灰特征。本文从冰川处于稳定状态的假定出发 ,根据 Dansgaard- Johnsen流动模式断代结果 ,建立了南设得兰群岛火山喷发序列。依冰芯记录判断 ,该区 1 650年以来的 340年间 ,共有 7轮火山喷发。1 875~ 1 92 5年间似为火山活跃期 ,喷发地点可能主要在欺骗岛 ;1 650~ 1 80 0年间为一相对平静期 ;此后一个世纪不太稳定 ;而过去的 1 0 0年间基本平静 ,只是世纪初和 50~ 70年代间各有一段动荡期。冰芯中记载的大多数火山喷发可在该区有关文献中找到记录。没有记录在案的几例喷发事件需进一步调查。冰芯中缺失 1 967~ 1 970年欺骗岛火山灰层位表明 ,研究得到的火山序列仍未包含所有的喷发事件。但本文展示的该区过去 340年间火山活动基本趋势并不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894.
Spheroidal carbonaceous particles (SCPs) from the high temperature combustion of fossil-fuels are stored in lake sediments and provide an unambiguous record of industrially derived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It has been assumed that a single sediment core provides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SCP accumulation but to date there have been no studies to determine within-lake variability of the SCP sediment record.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CP profiles of ten sediment cores taken from the deep water area of Loch Coire nan Arr, a remote lake in north-west Scotland, UK. Although each core shows the basic SCP profile used for sediment dating in the UK there is considerable variation between cores. The conversion of SCP concentrations to cumulative percentages resolves a great deal of this variation with the result that more accurate cross-correlation and hence date allocation is possible, especially in the post-1945 section of the cores. However, significant departures from the usual SCP profile still redu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approach. It is concluded that: (i) SCP profiles from single cores from the deepest areas of the lake usually provide an accura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historical record of atmospherically deposited pollutants and that inter-core variability or noise does not affect the temporal interpretation of that profile, and (ii) comparisons of total SCP inventories are a better way of comparing historical deposition between sites as the impact of temporary variability is considerably reduced.  相似文献   
895.
董玉明  张玉亭 《海岸工程》1999,18(2):137-140
青岛地区唯一的封侯将领薛禄,是位威武不屈的爱国主义得,反对外族入的民族英雄、智勇瘘资的军事家,值得称颂在。在薛禄故里建造纪念馆、整饰基碑,为薛家岛旅游度假区增加一处人文景观,以便吸引更的的海内外游客。  相似文献   
896.
密山杨木300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泥炭记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典型泥炭剖面孢粉分析,划出5个孢粉带。植被与气候变化过程:3400 a B.P.以前,喜温阔叶树占优势,为温暖偏干气候;3400~1940 a B.P.以松(Pinus)、云杉(Picea)、冷杉(Abies)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夹湿草甸,气候凉湿;1940~1090 a B.P.为针阔叶混交林,为温干气候;1090~545 a B.P.为阔叶占优势针阔叶混交林,为温湿气候;545 a B.P.至近代沼泽化草甸占优势,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通过孢粉、磁化率、有机质及考古与史籍记载互相印证,该剖面深143~125cm上部为公元初冷期;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气候,分别位于125~85cm和85~38cm深度。自3400 a B.P.以来,密山一带古代人类活动频繁,该区域隋唐时期文化遗址数量增加,在温暖气候环境下古代人类对林木获取量增加。  相似文献   
897.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从北魏平城迁都、元朝中叶岭北地区移民、12世纪初科尔沁沙地演变、明初兀良哈三卫南迁等四个历史实例出发,讨论了气候变冷变干时,农牧过渡带变化以及相应的社会变化现象。可以肯定,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是存在的。同时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带的影响是通过人类社会系统起作用的,不同的社会状态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农牧过渡带实况和相应的社会问题。当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农牧过渡带附近对峙时,气候向寒冷方向的变化常常成为社会动荡的触发因素,极端情况下可以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898.
Miocene marl is the most widespread Tertiary stratigraphic record in the northern Tibet Plateau, termed the Wudaoliang Group in the Hoh Xil region and the correlative Suonahu Formation in the Qiangtang region. The uniform marl overlies red beds of the Eocene-Oligocene Fenghuoshan Group. The Wudaoliang Group is generally 100-400 m thick, but the thickest strata are 700-1300 m, located in the Haidinghu (Maiding Lake) and Tuotuohe (Tuotuo River) regions respectively. Based on observations from eight measured sections and outcrops, the thin-bedded marl, which varies in colour from grey-white to light brown-grey, is explained as a large-scale or serial lacustrine deposit stretching throughout northern Tibet.The Wudaoliang Group commonly crops out on geographic lowland at an average elevation of 4600 m above sea level within the mountain chains, showing concordant summit levels, e.g. the Fenghuoshan and Bairizhajia Mountains. These mountains with a flat ridge are considered to be remains of the palaeo-planati  相似文献   
899.
成矿系统及其演化——初步实践到理论思考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裕生 《地球科学》2000,25(4):333-339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质时空域中, 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过程, 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 它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依据多年矿床研究的实践经验和理性思考, 考虑当前矿床学研究的总体趋势, 提出成矿系统研究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矿床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以系统观与历史观相结合, 提出“成矿系统演化论”, 认为它是成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又从中国大地构造与地质成矿特征出发, 指出成矿系统演化研究对认识中国成矿规律的重要性.建立了成矿系统的框架结构, 突出表现了边界成矿、转换成矿、耦合成矿的普遍意义; 提出成矿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两个方面, 以及重视矿床形成后的变化和保存.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00.
桂林地区4万年来气候变化及其动力机制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桂林灌阳响水岩1号石笋的测年和O、C同位素的详细研究,得出了桂林地区4万a来高分辨率的古气候变化的连续记录,并揭示了由末次冰期向全新世的突变过程和3次与Heinrich事件(H1、H2、H3)对应的气候突变事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GISP2冰芯记录、古海水表面温度记录、深海海底生物的O同位素记录和苏禄海沉积物O同位素记录的对比,认为我国古季风环流变化的直接动力机制是全球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