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3篇
  免费   1198篇
  国内免费   945篇
测绘学   487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946篇
地质学   3673篇
海洋学   49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55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72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5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49篇
  1998年   146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901.
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锋波 《岩土力学》2010,31(Z2):308-316
城市轨道交通和其他市政地下工程建设难免造成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确定建(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指标是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的基础。总结目前建(构)筑物控制的各类变形参数,对其定量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根据收集的大量变形监测资料,划分建(构)筑物的变形损坏等级,对其沉降、差异沉降和倾斜等常规监测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并研究了建筑尺寸和变形量、损坏等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砂土地层独立柱基的建筑易于产生变形破坏,应防止建筑过量沉降引起的其他变形损坏;建(构)筑物的角变量小于0.002时一般未出现较大影响;建筑尺寸影响变形的大小,应密切关注易于出现变形损坏的多层、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902.
基于虚拟钻孔的工程地质三维剖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工程地质数据库的结构,并利用标准地层层序表和钻孔数据,根据层面TIN模型,建立了工程地质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实用的工程地质三维剖切的实施方法,该方法通过剖切平面与层面TIN边的交点生成虚拟钻孔,把虚拟钻孔所在的地质剖面作为约束条件,将虚拟钻孔和实测钻孔一起重新构建层面TIN模型,并实现工程地质三维剖切。该方法简易可行,对层状地质结构的三维剖切效果较好,能满足工程地质分析和地质解释等应用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903.
粗粒筑坝材料的动力变形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晟  周建波 《岩土力学》2010,31(5):1375-1380
结合室内大型动三轴试验资料,对粗粒料的动力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后认为,在复杂的高应力条件下振动过程中试验粗粒料由于体积缩小而变得更为密实,其动应力-应变关系与Hardin-Drnevich模型的双曲骨架曲线假定有明显差异,其阻尼特性也不符合Hardin假定;提出了反映试验过程中材料振动硬化特性的幂函数型动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和基于试验资料的粗粒料阻尼比估算公式;粗粒料的动残余变形特性与其初始密度、静应力状态、动荷载、振动持续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建立了考虑初始固结围压影响的粗粒料残余应变与动剪应力之间的关系模型。可为强震区超高土石坝的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4.
单孔岩样水压致裂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保华 《岩土力学》2010,31(6):1965-1970
水压致裂是改变岩体结构的一种天然行为和人为手段。采用F-RFPA2D软件,对水压致裂过程、裂缝扩展形态及注水孔形状和大小、应力条件和岩样强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将开始出现声发射的水压称为微裂压力,将声发射急剧增多、裂缝非稳定扩展直至岩样破坏的水压称为破裂压力。岩样尺寸一定时,微裂压力和破裂压力随内孔面积增加而降低,方形孔岩样的微裂压力和破裂压力均小于同面积的圆形孔。微裂压力和破裂压力随围压或岩样强度增加而增加,且其差值随岩样强度增加而增加,理论破裂压力与模拟值趋势基本一致。方形孔的宏观裂纹起裂位置多在角点附近,而圆形孔比较随机。无围压时,宏观裂纹的延伸方向随机;有围压时,宏观裂纹扩展方向大致与主应力方向一致,且沿较大主应力方向的宏观裂纹扩展至岩样破坏,较小主应力方向宏观裂纹不完全发育。研究结果对水压致裂试验和工程实践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05.
大跨暗涵衬砌混凝土温度数值分析与裂缝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晓云  林宝龙  朱永全 《岩土力学》2010,31(7):2270-2275
以南水北调中线石京段古运河枢纽工程暗涵段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提出了南水北调暗涵衬砌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筋混凝土内部温降的控制标准,即按最不利部位考虑,30 d内混凝土内部温降不应超过26.7 ℃,为选取合理的温控措施提供了依据。以衬砌内部温度场数值分析为理论依据,结合下穿段暗涵的地形条件、结构特点,并考虑工程气候特点,优化混凝土配比、降低水泥用量、掺入适量粉煤灰以及采用遮阳棚和地垄等工程措施,有效控制了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变化,成功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裂缝问题,保证了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理论计算与现场量测相结合,结果表明,实测值与计算值规律基本一致,说明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和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可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6.
黄强兵  彭建兵  邓亚虹  范文 《岩土力学》2010,31(9):2882-2888
基于西安地裂缝成因、基本特征和未来活动趋势分析,通过几何缩比为1:5的地裂缝活动模型试验和地裂缝活动对盾构隧道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西安地铁2号线隧道正交穿越地裂缝带的设防参数。通过分析地裂缝年平均活动速率和历史最大活动量,确定了与地铁2号线相交的各条地裂缝的最大垂直位移量的预测值和设计建议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正交条件下地铁隧道在地裂缝活动地段的设防宽度为60 m,即上盘为35 m,下盘为25 m;沿隧道纵向地裂缝两侧地层变形规律呈现台阶状突变变形,隧道纵向设计可将上盘视为整体下降来考虑;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必须分段设缝以适应地裂缝的变形,其分段长度在地裂缝主影响区按10 m进行设防,在一般影响区可按10~15 m进行分段设防。研究结果可为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7.
金沙江其宗河段河谷演化及其工程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其宗河段实地调研揭示:该河段共发育Ⅳ级阶地,其中Ⅳ级阶地卵砾石比Ⅲ级阶地的风化程度强得多;测年显示Ⅳ级阶地形成年代距今约80~90 ka,Ⅲ级阶地形成距今仅40~50 ka,取自zk204钻孔下部炭化木的14C测年为45 ka,这表明Ⅳ级阶地形成后,河谷一直下切到基覆界面,回填加积至现今Ⅲ级阶地的高度,然后又重新下切,形成Ⅲ级、Ⅱ级及Ⅰ级阶地,在形成程式上与川西河谷演化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由于河床覆盖层中、下部形成于晚更新世,具有超固结效果,不但承载力高而且不具有液化性.  相似文献   
908.
典型天然粗粒盐渍土盐胀微观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天然粗粒盐渍土的盐胀特性及盐胀机制,对取自甘肃河西走廊地区嘉安一级公路沿线的某天然料场的粗粒盐渍土进行了室内基本工程性质试验和大尺寸多次冻融循环盐胀模型试验,并对经过多次冻融循环试验以后的天然盐渍土进行水盐迁移及扫描电镜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粗粒盐渍土在降温阶段土体产生盐胀后亦会出现下陷,最终土体溶陷量大于盐胀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会使粗粒盐渍土大颗粒骨架塌陷破坏及一维土柱体从上而下表现出热筛效应;多次冻融循环后的水分盐分在粗粒土柱剖面中的迁移呈现出不完全对应的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909.
基于随机振动理论,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为例,研究了局部场地效应对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相比,局部场地效应对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影响显著;场地效应对主梁、索塔内力和位移的影响程度及规律也不尽相同,须区别对待分析。  相似文献   
910.
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的拟静力法和安全系数时程分析法在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提出准确的评价边坡地震稳定性必需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对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重新进行分类。根据动力分析得到的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制和破裂面的性质和位置,提出基于拉-剪破坏的动力时程分析法和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第一种方法将FLAC计算得到破坏时刻的动应力施加到静力情况下边坡上,采用动力分析得到的拉-剪破裂面,结合极限平衡法求解边坡地震安全系数,是一种改进的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法;第二种方法考虑了拉-剪破坏的FLAC强度折减动力分析法,是完全动力的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为边坡地震安全系数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