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4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426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481篇
地质学   805篇
海洋学   635篇
天文学   31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The residual capability of a damaged structure to resist further load is essential in optimal seismic design and post-earthquake strengthening.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hysteretic characteristic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frame beams under different loading histories was perform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load history on energy dissipation and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mber.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s, the failure of the beam is def in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ilure moment under cyclic load and from the skeleton curve is formulated. Finally, based on displacement and energy dissipation, a model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damage-failure evaluation is developed. In this model, the effect of deformation level, cumulative dissipated energy, and loading history on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damage–failure is incorporated, thus it is applicable to stochastic earthquake forces.  相似文献   
952.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稠油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原油物性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好,从盆地中心向盆地边缘原油的密度和粘度系统增加,并逐渐过渡为重质稠油。成分上受控于原油胶质的含量,而沥青质的影响不明显。文章通过地层水化学特征、天然气特殊组分(氮气)和流体动力场的综合分析有效地区分了不同区带稠油的形成机理,认为在超压过渡带之上(埋深<1000m)稠油成因以大气降水下渗所导致的水洗作用为主,伴随着生物降解作用和氧化作用;超压过渡带之下(埋藏深度>1350m)原油物性受控于生物降解作用;超压过渡带内降解和未降解稠油共存,暗示该带有可能存在物性良好的油气资源。因此,深入了解稠油稠化的原因对勘探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3.
上海从业劳动力空间分布变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王桂新  魏星 《地理学报》2007,62(2):200-210
根据地方专业化指数与负指数函数模型方法, 利用上海市1996 年和2001 年两次基本单位普查基于工作地的从业劳动力数据, 分别以不同圈层、区县及乡镇街道为基本地域单元, 系统地考察了1996~2001年间上海从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发现上海从业劳动 力分布总体上呈都心区密度最高、由此向外依次降低的负指数函数分布的圈层结构模式。其 变动呈现都心区密度下降、周边地区上升、从业劳动力由都心区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的均衡化趋势。第二、三产业从业劳动力的分布变动互不相同: 第二产业主要表现为由中心城区向郊区扩散的较大范围的单向均衡化变动; 第三产业从业劳动力空间分布的变动则相对更向中心城区集聚, 表现为在距离市中心15 km 圈内由都心区向其边缘区扩散、15 km 圈以外地区特别是远郊区则反呈趋向中心城区的集中化变动。上海城市功能分异正向中心城区以“商” 为主、郊区以“工”为主, 空间模式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变。从业劳动力的这种空 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动趋势, 基本符合大城市空间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954.
采用综合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回归相关分析法对福清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福清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1996~2005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分阶段性上升趋势,1996年和2005年土地集约利用在空间上呈5级分布格局,且空间分布状况变化不大.自然条件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最基础的因素,人口、经济、技术因素是造成区域土地集约利用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解释了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955.
地下流体及流体力普遍存在且对地震前兆产生作用。本文从前兆机理、实例等方面综述了地下流体及流体力(包括降水等产生的力)对地震前兆的作用,表明降水等产生的地下流体及流体力对地震前兆的作用不可忽略,无论是浅层地下流体还是深部地下流体均影响前兆异常的产生,且地下流体对地震前兆的作用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环境下发生。  相似文献   
956.
天津是我国较早大规模开发深层地热的地区之一,经过30多年的持续开采回灌,对深部热储特征有无影响,是否引起了资源枯竭、水质恶化以及热储温度下降等环境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系统收集了1992年以来天津市地热开发过程中的不同热储层热水开发利用量、回灌量、水位、水质、水温等近30年的时间序列监测资料,通过垂向及横向对比,对地热持续开发30年来天津市不同地区不同热储层的热水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各热储层地热流体的主要化学组分基本稳定,多年来无明显变化,地热采灌系统尾水回灌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地热流体的原始化学特征,但深大断裂作为热流通道引起的顶托补给,会对上层热储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近年来天津市回灌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大部分热储水位下降幅度减缓或出现回升,热储的温度没有明显的升高或降低的趋势,但回灌井热储段经过非供暖期的恢复无法达到最初的温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持续采灌条件下,回灌井筒的“冷堆积”及采灌井的优化调配应是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57.
提出一种直接推导摄动运动方程的方法,也就是以矢量的微分运算为工具直接推导二体问题意义下的瞬时椭圆如何在摄动力三分力的作用下轨道根数发生的变化,推导过程几何图像清晰,力学意义明确.特别是对ω、M两根数的推导,比传统的方法更简洁、直观.  相似文献   
958.
同机器生产力相比较,网络生产力不仅在理论上是一个崭新的经济学范畴,而且在实践层上,从其内部的基础结构以及同社会经济运行联系两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特征;网络生产力既具极强的经济定义,又具极强的经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59.
960.
应用泰勒(Toylor)理论,对黄土地基边坡稳定实例分析,并对边坡土样做快速直剪试验,一定程度揭示了均质粘性上边坡稳定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