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4篇
  免费   476篇
  国内免费   778篇
测绘学   456篇
大气科学   695篇
地球物理   1254篇
地质学   768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134篇
综合类   312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从岩石应力-应变的本构关系出发,以能够反映岩石应变变化的地应变观测数据作为"响应量",通过库伦应力触发模型的加卸载响应比计算方法,计算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前震中及周边500km范围内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结果。结果显示,基于应变观测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能够较好地从潮汐频段提取地震前LURR异常,九寨沟地震前,300km范围内的多个应变观测台站出现LURR异常,其中相距96km的两水台EW分量Y值最大达到3.27;LURR空间演化特征显示,在震前约9个月内震中及周边地区陆续出现异常"集中—增强—减弱"过程,证明该地区在长期应力累积的背景下,应力的不断累积增强导致震中及附近区域的岩石出现不断损伤或弱化,最终位于树正断裂上的应变能积累超过了介质强度而引发了此次地震。  相似文献   
992.
永胜地震台形变观测资料存在年变现象,为分析年变影响因素,基于该台形变观测数据,与台站东北方向的羊坪水库蓄放水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永胜地震台形变观测资料(除分量应变外)的年变形态,主要由羊坪水库的蓄、放水引起。  相似文献   
993.
破裂带发展的扫描电镜实验研究及其对地震前兆的启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扫描电镜下对带割缝的大理岩试件进行了单轴压缩实验.在加载的全过程中,观察了试件表面裂纹的产生、扩展、平面分布以及断裂扩展前缘处的微裂纹在主断裂扩展前后的开、闭变化,并分析了它们与外载之间的关系.在显微照片上量测了主断裂的宽度随外载水平及测点所在部位的变化规律.在实验测定和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解释了脆性岩石材料在宏观裂纹扩展时的断裂能明显偏离线弹性断裂力学预测值的原因,提出了以标量作为岩石损伤力学中的损伤量的设想,探讨了实验结果对了解地震前兆(如大地形变和地下水位异常)可能起到的作用.将实验观察到的微破裂活动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前地下水位异常做了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时空分布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94.
长江三峡地区盐关微地震群的成因机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清源  胡毓良 《地震地质》1993,15(3):247-252
盐关微地震群的活动局限在矿区内,地震都是微震和极微震。地震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微震活动,初动呈象限分布的双力偶滑动型震源机制,S波能量高于P波能量。另一种是极微震,初动几乎全负,P波能量高于S波能量,呈非双力偶的张破裂向内爆炸型的震源机制。两种地震的成因都是采矿诱发地震,不能做为仙女山断层向北延伸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5.
1991年7月至1992年7月,中美合作在青藏高原进行了天然地震观测。布设了由11个台站组成的台阵,其中7个台站由北至南分布在青藏公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沿线,2个分别在其两侧,另外2个在青藏高原东部。此台阵使用REF TEK 72A-02记录器和宽频带STS-2地震计,进行事件触发及连续记录。此次观测为在青藏高原内采集地震数据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996.
就流动地磁观测如何应用 PC—1500计算机代替手工记簿-实现记录方式的“变革”,提出一种新的记录软件。该软件的全部源程序均采用 BASIC 语言编写,其主要功能包括:①记录野外地磁观测数据,计算各种均值、桩位差、仪器差,并判断是否符合地磁规范要求。②数据的打印与存储。  相似文献   
997.
中国地震报告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观测报告是一份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地震基础资料。中国地震报告数据处理系统是提高中国地震报告质量的关键一环。其主要水平反映在: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采用最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采用最先进的激光照排技术;用磁介质进行数据传递。  相似文献   
998.
主要论述了北京地震台的观测实践与观测结果,这些观测,为地震监测预报和地球物理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连续可靠的资料,地磁观测资料连续12年获得全国地震台站资料质量评比第1名,测震观测资料自1986年以来,评比名次不断提高,大地震速报多年来获得2名,1990年获第1名。  相似文献   
999.
黄祖彭  吕宝森 《地震》1994,(2):85-91
本文以苏18井为例介绍了自流井泄漏的处理技术与井口动力参数的试验结果,采用钻也漏仪确定泄漏部位,内衬套管对环状间隙灌浆的堵漏技术,效果良好。采用不同泄水孔断面积对井口水动力参数进行了系列观测试验,对试验结果了分析,并推导了各参量间的函数关系,两者相当吻合,可以互相印证。  相似文献   
1000.
1993年8─11月,在马起乏与新测点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磁场对比观测,获得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地磁资料。应用通化处理法、同步差值法、日变特征量比较法、快速谱分析法(FFT)、幅比与位相差值法,分析研究了地磁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段内,各测点地磁变化形态相当一致,两个测点之间的同步差值平稳。由各测点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的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其日变化是相当一致的。快速谱分析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内,各测点的幅度随周期的变化形态十分相似,总体上看,FFT幅度随周期的减小呈下降趋势;从FFT幅度A,位相以及快谱幅比A_i/A与位相差的定量比较结果上看,各测点的FFT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此外,还得到了新老测点之间的地磁数据的接点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