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73篇
地质学   203篇
海洋学   58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84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杨康  徐爱功  刘备 《测绘科学》2016,41(12):279-282
针对如何提高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问题,该文根据摄影测量网形设计的原则,分别对长形面状结构和多面体结构的被测物进行摄影测量网形设计;对所设计网形进行现场实验,验证所设计网形的可行性,并根据工作过程和测量结果对设计网形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92.
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是人文—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对象,更是近年来中国步入“新常态”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线性规划,构建了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整体最优的模型和优化度模型。结果表明:① 节能导向下,安徽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高(0.763),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低(0.662);就业导向下,江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高(0.768),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低(0.659)。② 节能导向下,产业结构优化度与单位产值能耗、重工业比重负相关;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优化度与国有经济比重、大型企业比重负相关。③ 如果考虑节能和就业不同的目标导向,中国中部6省之间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④ 整体看,中国中部地区应保持不变或适度提高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的比重,适度降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比重。在服务业方面,较大提高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旅游业等比重,适度降低或较大降低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比重,保持不变或适度降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993.
焦华富  杨显明 《地理学报》2016,71(6):998-1009
以安徽省淮南市为案例,借助国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资料,以ArcGIS空间分析、SPSS统计分析结果为基础,构建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耦合评价模型,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响应指数两个方面测度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耦合过程、特征。结果表明:① 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② 产业结构通过生产要素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起着推动作用,两者间的耦合协调性较强,耦合度介于0.5~0.65之间,呈上升趋势;协调度维持在0.99以上,处于中度耦合良好协调状态。③ 城市空间对产业结构的响应度经历了增高、降低、再次升高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前期和后期高、中期低的“U”型特征。本文还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不同产业结构生产要素的空间效应和环境效应入手,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替与城市空间形态演化耦合机理,认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是产业结构演替过程中生产要素通过空间效应作用实现的自我修复结果。  相似文献   
994.
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产业承接地角度出发,以中部六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7个2级指标和27个3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转移综合承接能力进行评价,得出:从城市群层面看,城市群之间承接能力悬殊,各子系统水平差距大; 从城市层面看,中心城市承接产业能力突出,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高低梯度城市数量呈“两极分化”状态;从总体看,城市群综合承接能力不仅受中心城市承接能力影响,也与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承接能力密切相关。基于相关的研究结论,有针对性地从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合作程度、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配套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水平7个方面给出了提高中部六大城市群产业承接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地级市尺度的中国外资空间动态与本土产业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罗芊  贺灿飞  郭琪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11):1369-1380
伴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劳动分工体系下全球生产网络逐步形成,推动跨国公司以外资直接投资为途径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有利区位。低廉的要素成本、友好的政策制度以及广阔的潜在市场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外资活跃的重要地区。外资空间动态不仅涉及发展中国家对接全球生产网络的效果,更关系到其生产格局的演变。而演化理论下的技术邻近度也会对外资空间动态和本土产业演化产生作用,使之呈现出更多样的空间差异。本文基于1998-2008年中国337个地级市的制造业数据,研究内、外资技术邻近度作用下外资空间动态对本土产业演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外资进入、退出等空间动态显著促进了中国本土产业演化,其中中西部最强,东部最弱,东北地区外资进入作用相对明显。②技术邻近度削弱了外资空间动态对本土产业演化的积极影响,但具体到不同区域也会出现差异。东部地区的技术关联反而有利于外资进入带来的知识溢出和外资退出带来的资源释放,表现为典型的“战略耦合”。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关联则成为阻碍外资进入、退出促进内资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余振  顾浩 《地理科学》2016,36(9):1371-1377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在测算出国家层面的各产业GVC分工地位指数的基础上,引入东北三省内的地区和产业差异因素,估算出东北三省工业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究发现,整体上东北三省采矿业等基础工业贸易增值量较大,但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低端锁定威胁;而其制造工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较低,对外贸易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比较劣势,并且这一劣势还存在恶化倾向。就各省来看,基础工业方面,辽宁省在采矿业上的比较劣势相对较小,黑龙江省在采矿业上存在更为严重的产能过剩和低端锁定风险,而在制造业上吉林省的比较劣势较大。因此,东北三省要实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产业发展和外贸理念,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将高新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生产相结合,发展新型工业化模式,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走创新驱动的集约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97.
在世界遗产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背景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向量夹角法分别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视角衡量山东省曲阜市2006—2015年旅游产业结构的时序变化,测度曲阜市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表明:曲阜市旅游产业有一定的结构优势但竞争力相对较弱,合理化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虽然有升有降,但平均水平一直较高,表现出高位震荡的特征;旅游产业结构变动对旅游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均值为0.03,周期性震荡呈现收敛趋势,反映出曲阜市旅游经济发展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998.
为了厘清京津冀地区污染变化与趋势以及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环境污染协同防治、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借助趋势检验模型定性定量分析2000—2013年京津冀主要污染物排放变化趋势,探讨工业细分行业污染排放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排放趋势逐渐分化,化学需氧量、烟(粉)尘排放显著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减少趋势不太显著,废水排放显著增加,氨氮排放减少趋势不显著;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与经济波动、结构调整存在密切联系;从工业细分行业来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对污染排放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999.
甄大超 《地质与勘探》2016,52(1):108-114
以某铷矿为研究对象,依据收集的矿床地质勘查资料,研究了矿化域建模技术方案,应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化域三维实体模型,并对矿化域进行估值,快速获得了不同边界指标的资源量。与传统手工计算资源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矿化域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准确,其估算的不同边界指标方案的资源量可以用于本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矿化域模型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矿床资源量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工业指标制定中矿体圈定和资源量估算工作效率。以某铷矿为研究对象,依据收集的矿床地质勘查资料,研究了矿化域建模技术方案,应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矿化域三维实体模型,并对矿化域进行估值,快速获得了不同边界指标的资源量。与传统手工计算资源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矿化域模型合理,计算结果准确,其估算的不同边界指标方案的资源量可以用于本矿床工业指标制定。矿化域模型的运用,不仅提高了矿床资源量估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而且大幅度提高了工业指标制定中矿体圈定和资源量估算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引力模型的改进模型,摆脱行政区划对城市圈的限定,重新划分武汉城市圈范围。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出新划定的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的主导产业。结合各市的产业现状及地理分布,对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