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近海水动力要素对入侵台风响应的FVCOM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和有限体积法的FVCOM区域海洋模式,建立了长江口、杭州湾三维典型风暴潮研究模型.首先对研究海域模拟的潮汐潮流要素进行验证和讨论,结果表明:该模式可较好的再现长江口杭州湾的水动力状况;其次统计并分析近年来影响长江口杭州湾海域的22个台风个例,归纳出两类直接入侵长江口、杭州湾并造成显著增减水的台风:正面...  相似文献   
102.
Monitoring surveys are an important tool for detecting new arrivals of exotic species, for documenting patterns of invasion, and exotic species impacts. Faced with time and cost constraints, these surveys are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lists of target pest species, identified as being most likely to arrive and cause significant harm. We used the national survey of Australian international ports for introduced marine pests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1) the taxonomic rigor of surveys focused on detection of target species; and (2) how the ability of port surveys to inform invasion patterns is dependent on taxonomic approach. Our analysis of the 46 available reports revealed common sub-optimal taxonomic practices that compromised their utility to identify abiotic conditions that are good predictors of biological invasion. Thus, although surveys for target species may provide information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 handful of species, they may fail to do much else.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在航模糊度求解的模型。在航模型每个历元均需要多估计一组坐标矢量,因而降低模糊度求解的精度。用取整法、引导取整法和整数最小二乘法三种模糊度固定方法,比较了在静态模型和在航模型下整周模糊度求解的成功率和需要的初始化时间,为动态平台的糊度解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斜井泥浆侵入仿真及其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斜井泥浆侵入储层的井周岩石物理特征,采用广义曲线坐标系统模拟斜井泥浆侵入特性,进而研究泥浆侵入过程的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数值仿真表明,采用广义曲线坐标系消除了笛卡儿坐标系统在斜井边界处网格划分的锯齿现象;储层非均质造成泥浆侵入不均匀,储层渗透性越好,泥浆滤液侵入越深;泥浆滤液侵入使得井周地层饱和度、孔隙水矿化度的分布发生变化,进而造成斜井井周岩石电阻率分布剖面复杂变化;泥浆侵入过程中阵列侧向视电阻率变化以及深浅视电阻率的幅度差异,有效反映了斜井泥浆侵入特性;文中采用了基于Marquardt方法的阵列侧向测井四参数反演,有效恢复了斜井储层侵入剖面,得到了原状地层电阻率.斜井泥浆侵入特征及其阵列侧向测井响应模拟分析,有助于正确认识斜井井周岩石物理特征和利用阵列侧向测井进行斜井储层评价.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回顾甘肃省近20多年的地震预报工作,发现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不足8%。分析了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低下的原因和提高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在实现具有减灾实效地震预报的目标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在对甘肃及邻区地震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和地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与强震活动的关联性,寻找地震发生的时、空、强分布规律,建立具有明确构造物理含义的地震预测模型,先进行长期地震危险性分析,再开展年尺度的地震跟踪预报的新思路。沿用这一思路,预期可以减少虚报,进而提高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6.
自然电位测井数值计算中的激励源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自然电位测井的高效正演计算,以定量研究各种因素影响,针对自然电位的激励源-偶电层的分布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自然电位产生原因及偶电层对自然电位贡献的分析,认为只有泥岩井壁、侵入带中砂泥岩界面和侵入带与原状地层分界面处的偶电层对自然电位测井值有贡献,而研究砂岩层处的自然电位异常,则仅考虑由侵入带与原状地层界面处的偶电层即可。通过直流电场与静电场的类比,推出了偶极源的面电流密度表达式,并通过计算研究了均匀介质中侵入深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电位曲线形状随侵入深度增加而变得平缓,异常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07.
Spatial patterns of non-indigenous species show scale-dependent properties. Sargassum muticum is an invasive macroalga widely distributed along the Atlantic Iberian Peninsula. Despite being quite abundant from Norway to South Portugal,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its patterns of distribution, particularly at a large spatial scale (i.e. thousands of kilometres). Here, we examined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invasion success of S. muticum from rockpools at multiple spatial scales using a hierarchical design. In addition, we analysed how the richness of native assemblages was related to its invasion success and how this relationship changed over different scales. Most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invasion success was found at the smallest scales of pool and plot. Furthermore, the invasibility of native macroalgal assemblages was related to the native species richness, but causes that determined invasion success could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effects provoked by the invader. Results suggest that small-scale (centimetres to metres) processes contribute considerably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S. muticum invasion success.  相似文献   
108.
利用阵列感应测井进行储层渗透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钻井过程中储层受到泥浆侵入影响的程度与储层岩性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储层渗透率对侵入深度有着较大影响,因此若可以获知泥浆侵入深度,则有望对储层渗透率进行评估.本文首先建立含泥饼增长的泥浆侵入数值模型,然后建立阵列感应测井数值模型,两者的联合正演模拟显示泥浆侵入对地层的影响可以反映在阵列感应测井响应上,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对阵列感应测井响应进行反演可以得到侵入深度.对侵入深度和储层渗透率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渗透率为1~100mD(1mD=0.987×10~(-3)μm~2)数量级的储层中,渗透率的变化可以在侵入深度上得到反映.以储层和井数据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发现:利用阵列感应测井响应反演出来的侵入深度曲线反映了渗透率在地层上的变化趋势,采用解释图版的方法可以对储层各层段的渗透率进行粗略估算.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实况资料,分析了2004年12月20日-22日出现在华北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的干侵入特征,得出:a)此次降雪主要受中层切变线影响,降雪带与切变线相对应,强降雪中心就出现在切变线交汇的东南到东侧.b)此次降雪过程中,干冷空气主要来自对流层高层,分3路持续入侵,与3条切变线密切对应,而中低层西南和南2支暖湿气流在对流层中层耦合加强,与于冷空气交汇,产生强降雪;强降雪落区位于相对湿度梯度最大处的湿区一侧且有强风辐合的区域.c)随着中层切变线的东移发展,湿不稳定增强并向下延伸,高位涡区向东输送并向下传播,从而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导致强降雪.d)对流层高层持续的干侵入,使得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有利于其前方西南急流的稳定加强和对流性不稳定的持续发展,是导致强降雪持续、增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2007年7月18—19日山东省大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站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7年7月18-19日山东省大范围对流性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对流有效位能,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给出了产生暴雨的对流云团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流性大暴雨是由东北冷性低涡、前倾槽、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低层强盛的偏南气流建立起水汽通道,把水汽源源不断地向暴雨区输送.前倾槽结构和低层增温增湿使得大气强烈的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低层较强的东北气流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侧向汇合,垂直涡度增大,辐合上升运动增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地面冷锋前生成中尺度低压,加强了辐合上升运动.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合,有利于上升运动发展和维持.卫星云图中显示两个对流云团合并发展形成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雷达回波中表现为两个东西向的带状强降水回波相衔接,缓慢南移;暴雨区上空东北气流、西北气流和西南气流相汇合;低层东北气流逐渐增大.冷空气从低层侵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