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企业地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费洪平 《地理研究》1993,12(1):111-119
西方发达国家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企业地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和实践已有了很大进展。为开展我国企业地理研究,本文主要论述了企业地理研究的产生背景及其发展历程、主要领域以及研究动向,并认为在我国开展企业地理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深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2.
There is a substantial literature on optimal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ETS) designs, but relatively little on how organized political interests affect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these economic instruments. This article looks systematically a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diffusion of ETS designs and explores the implications for carbon-market linking. Contrary to expectations of convergence – as has been observed in many areas where economic policy diffuses across markets – we found substantial divergence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TS across the nine systems examined. The architects of these different systems are aware of other designs, but they have purposely adjusted designs to reflect local political and administrative goals. Divergence has sobering implications for visions of ubiquitous linkages and the emergence of a global carbon market that, to date, have been predicat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designs would converge. More such ‘real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is needed to understand how political forces, mainly within countries, act as strong intervening variables that affect instrument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ffectiveness.

Key policy insights

  • Our finding of design divergence indicates that policy efforts aimed at achieving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re unlikely to be successful.

  • Visions of carbon market linkage will need to confront the reality that there are well-organized political coalitions, anchored in the status quo, that prefer divergence.

  • In linking ETS, policy-makers should devote more attention to preventing excessive capital flows that can undermine political support for linkage, while also creating incentives for convergence in trading rules over time.

  相似文献   
103.
南海西缘结合带的贯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南海西缘结合带的构造贯通性, 在系统分析其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 剖析了该带的分段性和深-浅部构造几何学特征, 对该带的哀牢山-红河-越东-万纳-卢帕尔各段进行了全面的构造几何学及构造运动学上的对比分析, 提出该带是一条相互贯通的走滑断裂系统, 其各部分在构造几何学上符合走滑构造的基本构架, 构造运动学上具有同时性, 浅部各段具有共同相连的深部的"根", 表现出明显的时空上的贯通性与构造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4.
以浙江中南内陆金衢丽地区为例,采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各县(市)的物流联系强度,结合中心职能指数、物流联系隶属度和最大引力线来确定物流中心城市及物流联系方向,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物流空间辐射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内各县(市)物流空间联系分布不均衡;浙中城市群物流联系最密集;兰溪市与金华市区,浦江县、东阳市与义乌市的物流联系紧密;义乌市、金华市区两大一级物流节点的中心地位突出;衢州市区、永康市、丽水市区作为二级物流节点,对周边相邻县(市)产生局部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发展内陆型物流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智慧家居"是融合了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以及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安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家居控制系统,基于ZigBee局域网搭建,实现了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的居家环境。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当前二维GIS平台软件(ArcGIS)与三维GIS平台软件(CityMaker),给出一个二三维一体化的综合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论述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数据组织、二三维联动机制与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系统二维地图窗口负责基于二维管线数据的查询、统计、空间缓冲区分析与管线断面分析,三维场景下管线浏览、属性查询、问题视频图片挂接等,为满足城市综合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7.
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对国内外城市创新联系综述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组测度指标,界定了城市外向创新联系规模,采用引力模型,测度了中国主要城市间的创新联系强度及格局。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创新联系格局基本为东强西弱,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联系格局显现出以上海、南京、杭州为顶角,以北京、天津,以广州、深圳为2个底角的创新联系"金三角"。城市创新联系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等级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等与中国的许多城市有广泛的创新联系,具有全国创新影响力;南京、杭州、武汉、郑州、济南、青岛、大连、西安等成为地区性的城市创新联系节点,具有区域性的创新影响力。在创新联系较强的东部沿海主要的经济圈,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城市间创新联系最强,但外向辐射力有限;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部创新联系较强,并与环渤海经济圈有较强的创新联系,环渤海经济圈内部北京、天津、唐山具有较强的创新联系,外向辐射以长江三角洲的城市为主。对中国创新联系格局规律的揭示,更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创新城市体系中城市的作用,并为规划与建立中国创新都市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8.
以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托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并结合WX5-ST1井、N5井及南京江宁地区典型剖面,利用岩性、测井、古生物等资料,在识别苏北-南黄海盆地各级层序界面的基础上,将研究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LC1、LC2)和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MC1-MC3)。研究表明,南黄海盆地与苏北盆地实为被海岸线分割的同一沉积盆地,其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具有良好的可对比性,其中:LC1长期基准面旋回(上二叠统)不对称性明显,最大海泛面MFS1对应于龙潭组中下部浅海陆棚相的泥岩,LC2长期基准面旋回(下三叠统)因后期印支运动抬升剥蚀,仅存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研究区MC1旋回期(龙潭组)主要发育潮坪、泻湖、三角洲等海陆过渡相,各地水深相差不大;MC2、MC3时期(大隆组、青龙组)发育浅海陆棚、潮坪、泻湖及碳酸盐岩台地等沉积相,水体演变为南西深而北东浅,分析认为是东吴运动时期盆地差异抬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9.
徐家围子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部,受徐西和宋西两条边界断裂控制。基于地震反射剖面地质解译成果,应用断层沿走向位移 长度曲线形态分析方法和沿倾向生长速率分析方法,对两条断裂的生长演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河子期(136~144 Ma)为最主要的生长期,徐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35 m/Ma, 宋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71 m/Ma,断陷边界断裂总体平均生长速率大于60 m/Ma,两条断层主要呈现独立生长状态,只在重叠的部位发生微弱的软连接;营城期(126~136 Ma)也是主要的生长期,徐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18 m/Ma,宋西断层的平均生长速率为85 m/Ma,二者发生硬连接,并基本结束了硬连接过程,以重叠处宋西断层的强烈活动为特征,断陷盆地的规模逐渐扩大,沉积厚度随之增加;营城期后断层只在局部连接地点发生微弱活动。断层生长过程中伴生构造的位置基本与油气田的分布相吻合,对它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110.
省级地域公路货运的空间联系探讨——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应用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和交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 以辽宁省及其所属的14 个地 级市为研究对象, 深入分析了辽宁省公路货运的生成、演变、分布、交流特征。轴心-附属式的 “轴-辐”空间模式已成为省级地域的公路货运网络发展的基本模式, 同时也体现出一定的"双 核"特征, 本文将辽宁省的公路货运网络划分成沈大和辽西两个系统。最后得出结论: 辽宁省的工 业化和运输联系的发展进入中后期阶段, 货物运输量的地域集中指数较高。省级地域的公路货运 空间联系存在以下特征: 存在一个或数个中心城市, 货运量的大小很大程度上由城市本身性质决 定, 距离衰减规律不明显, 沿海港口对内部空间运输联系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