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4篇
  免费   320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2061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21.
因子分析在藏北商旭金矿床地球化学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双湖县商旭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部,矿体受NWW向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木噶岗日群炭质板岩及变质砂岩,矿石矿物为自然金,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与绢英岩型,为一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在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矿区岩屑地球化学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研究矿区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共划分出Cu-Pb-Zn元素组合分区、Au-Ag元素组合分区、As-Sb元素组合分区以及W-Mo-Bi元素组合分区等4个地球化学分区,绘制了因子得分等值线图,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找矿方向。结合矿区地质特征认为,Au、Ag元素组合和As、Sb组合为商旭金矿床的最佳地球化学标志元素,下一步地质工作重点应放在Ⅱ_1号、Ⅲ_1号矿体深部及周围,同时可布置适当的工程在Ⅲ号矿段西部A预测区,以追索Ⅲ_1系列矿体向西的延伸。  相似文献   
922.
张成航  王佳运  高波  冯卫 《地质通报》2015,34(11):2138-2142
单体滑坡风险定量分析是风险评估的重要途径。为了探索单体滑坡风险定量评估方法,以陕西西安胥家村滑坡为例,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测试和滑坡稳定性计算的基础上,利用可靠度方法,计算一般和强降雨2种工况条件下胥家村滑坡发生的概率;利用定量评价方法,分析各类承灾体在滑坡作用下的易损性;然后利用国际通用的单体滑坡风险计算公式,计算胥家村滑坡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总风险值,定量评估滑坡的潜在威胁。研究表明,一般工况下,财产总风险为15.4万元,人员总风险为1.3人;强降雨工况下,胥家村滑坡的失稳概率成倍增加,相应的财产和人员风险也成倍增加,财产的总风险达到95.8万元,人员总风险为8.3人。  相似文献   
923.
黄玉华  武文英  冯卫  张建龙 《地质通报》2015,34(11):2116-2122
秦岭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岩体结构破碎、斜坡类型特殊,是中国地质灾害高发区之一。为了查明秦岭山区崩滑地质灾害发育的主控因子,以南秦河小流域为例,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查明区内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析灾害发育的孕灾环境。最后得出,长期构造变形作用下的地层奠定了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多种结构面对崩滑灾害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斜坡结构类型控制着崩滑灾害的成灾模式,构造断裂控制着崩滑灾害的空间分布,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了崩塌和滑坡的发育程度,而极端降雨是崩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924.
锁儿头滑坡是甘肃舟曲县城附近一个巨型老滑坡,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一直处于缓慢活动之中。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表明,锁儿头滑坡长期缓慢滑动是具有特殊性质的滑坡物质在自重、边界断层活动、白龙江侧蚀和地下水四大因素联合作用下的结果。然而,除自重这个基础因素外,其余三个因素在该滑坡中的作用程度如何,目前尚无定论。笔者在野外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定量分析了三个因素对滑坡活动速率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组成物质松软的锁儿头滑坡而言,除了其流变性质外,地下水和断层活动是导致滑坡长期缓慢活动的主要因素,其中地下水位上升的作用略大于断层活动;尽管滑坡在不同因素作用后的位移模式基本一致,但位移速率有明显差异;相较于单独自重作用,边界断层活动使滑坡位移速率增大20%~47%;地下水位上升1 m后,滑坡位移速率增大20%~97%,且随着水位上升量的增加,滑坡位移速率进一步增大;白龙江侧蚀仅对滑坡临江前缘部分的位移速率影响较大,但位移速率的增大幅度与白龙江水流速度并无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925.
三峡库区谢家包背斜与滑坡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作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有关构造特征与滑坡之间关系以及相同局部构造上多个个体滑坡之间的因果关 系研究很少。在应用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研究现状,以谢家包断层传播褶皱为研究重点,对局部构造与滑 坡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上盘断坡形态特征控制着长江流域和青干河流域滑坡群分布,使其在整体空间演化上表 现出从西向东滑坡体规模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长江流域滑坡群规模明显大于青干河流域滑坡群,这与断层传播褶皱两翼 倾角变化密切相关,南翼青干河流域岩层倾角明显大于北翼长江流域岩层倾角。研究表明大型滑坡发生与局部构造类型及 河流切割局部构造的部位相关,这种相关性不仅体现在对单个滑坡的控制,还在于对整体岸坡带演化规律、个体滑坡演化 之间因果关系的控制上。  相似文献   
926.
针对高分遥感影像用于滑坡智能识别缺少高清训练集的问题,在组建高清滑坡训练集过程中,为充分利用低分辨率滑坡影像,本文采用基于增强型生成对抗网络模型(ESRGAN)实现了低分辨率滑坡影像集超分辨率重建。ESRGAN模型在SRGAN模型基础上,通过移除批归一化层、加入多级残差网络与残差缩放系数,提升了生成器的特征提取性能与稳定性,并采用迁移学习方法,基于毕节滑坡影像集与云南南景高速公路滑坡影像集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迁移学习的ESRGAN模型在峰值信噪比(PSNR)与结构相似性(SSIM)方面获得更高得分,超分辨率重建取得更优结果。本文研究结果为获取滑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集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27.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具有数据获取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成果丰富多样等优势,逐步应用于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2020年6月18日阿娘寨滑坡复活后,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应急调查。首先,通过检查点验证了无人机免像控摄影测量技术的可行性,总结性研究了无人机影像数据快速拼接和全面处理的软件选取,生成了调查区三维实景模型、数字表面模型(DSM)、正射影像(DOM)及密集点云等基础数据;最后对基础数据处理分析,完成了滑坡地形快速测绘、滑坡特征调查等工作,并对多期次的高精度无人机摄影测量数据进行差分计算,识别了滑坡形变较大的区域,定量表征了滑坡的形变特征,为监测仪器的选位提供了指导。滑坡体上GNSS监测的最大累计形变可达16m,将现场布设的专业监测设备的数据接入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中,有效保证了灾害防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28.
地质灾害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了解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影响机制对防灾减灾有重大意义。树木分布广泛,不会迁移,一般情况下每年形成一圈记录当年环境状况的年轮,利用树木年轮信息能够分析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树木地貌学已普遍应用于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研究,通常以重建灾害发生的时间、影响范围、运动过程等为基础,评价地质灾害对森林结构组成、地貌变化的影响,分析灾害在时间及空间上的变化过程,结合气象及水文数据,能够探讨诱发灾害的可能原因,进而推测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的发展趋势。为此,探讨了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地质灾害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主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29.
GIS-based multi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 (MCDA) methods are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i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However, the uncertainti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MCDA techniques may significantly impact the results. This may sometimes lead to inaccurate outcomes and undesirable consequence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new GIS-based MCDA approach. We illustrate the consequences of applying different MCDA methods within a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rough uncertainty analysis. Three GIS-MCDA methods in conjunction with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CS) and Dempster–Shafer theory are analyzed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ping (LSM) in the Urmia lake basin in Iran, which is highly susceptible to landslide hazards. The methodology comprises three stages. First, the LSM criteria are ranked an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implemented to simulate error propagation based on the MCS. The resulting weights are expressed through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Accordingly, within the second stage, three MCDA methods, namel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AHP), weighted linear combination (WLC) and ordered weighted average (OWA), are used to produce the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maps. In the third stage, accuracy assessment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different results are measured. We compare the accuracies of the three MCDA methods based on (1) the Dempster–Shafer theory and (2) a validation of the results using an inventory of known landslides and their respective coverage based on 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 of IRS-ID satellite image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reveal that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GIS and MCDA models, 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strategies for choosing an appropriate method for LSM. Furthermore,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MCDA and MC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 In LSM, the AHP method performed best, while the OWA reveals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 reliability assessment. The WLC operation yielded poor results.  相似文献   
930.
??????????????????????????±???????????÷????????????????????t??????????????????з?????в????????????????????????????к???????з???????????????????????????????????????????÷???????????GM(1??1)??AR??LSSV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