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258篇
地质学   399篇
海洋学   7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Liquefaction macrophenomena in the great Wenchuan earthquake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On May 12, 2008 at 14:28, a catastrophic magnitude M 8.0 earthquake struck the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The epicenter was located at Wenchuan (31.00°N, 103.40°E). Liquefaction macrophenomena and corresponding destruction was observed throughout a vast area of 500 km long and 200 km wide following the earthquak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liquefa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quefaction behavior and seismic intensity, and summarizes the liquefaction macrophenomena, including sandboils and waterspouts, ground subsidence, ground fissures etc., and relevant liquefaction featur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 structural damage caused by liquefaction is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comparisons with liquefaction phenomena observed in the 1976 Tangshan and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s, preliminary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which revealed some new features of liquefaction behavior and associated issues arising from this event. The site investig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spatial non-uniformity of liquefaction distribution was obvious and most of the liquefied sites were located in regions of seismic intensity Ⅷ. However, liquefaction phenomena at ten different sites in regions of seismic intensity Ⅵ were also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mainland. Sandboils and waterspouts ranged from centimeters to tens of meters, with most between 1 m to 3 m. Dramatically high water/sand ejections,e.g., more than 10 m, were observed at four different sites. The sand ejections included silty sand, fine sand, medium sand,course sand and gravel, but the ejected sand amount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Possible liquefaction of natural gravel soils was observ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China mainland.  相似文献   
132.
通过室内水槽试验,观测波浪作用下土体产生的振荡现象,分析土体内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及波浪作用后土体强度变化特征,研究了波浪荷载作用下黄河口粉土粒径粗化和“铁板砂”的形成过程。试验及讨论结果表明:在波浪作用下上层粉土体大部分时间处于液化状态;由液化土形成的振荡土层与下部土层之间形成“W”型的滑动面,振荡土层的厚度随着波浪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变小;细粒物质从振荡土层中的骨架中脱离进入水体中,并在土体表层形成一层以黏粒为主的絮凝状沉积物,其厚度随波浪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土体停止振荡前达到最大值;土体液化是“铁板砂”形成的必要条件,而波浪引起的液化土体振荡则使“铁板砂”的形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3.
杨生彬  刘志伟  李灿 《岩土力学》2009,30(Z2):430-433
饱和砂土液化地基治理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大厚度的饱和砂土液化地基,通过采用大直径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了大厚度饱和砂土液化地基治理的现场试验研究。试桩施工结束后,通过采用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及液化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可靠的试验数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4.
沉积物的地震及古地震效应*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震是依据地层中保留的沉积物变形记录而确定的。系统归纳总结地震诱发沉积物变形将为古地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有助于野外调查辨认这些记录。作者提出了一个初步的、供讨论与补充修正的地震触发沉积物变形分类的方案。变形的成因机制是分类的基础。这些特殊沉积物变形主要与地震有关,但其中一些变形往往也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确定地震成因变形必须详尽研究相关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  相似文献   
135.
孙恒矗  周小文  蔡元林 《岩土力学》2007,28(Z1):748-752
基于动力有限元反应分析,对存在于建筑物下的非自由场地的液化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多种工况的计算,探讨了建筑物刚度、宽度和荷载大小对液化区分布的影响。以往一般认为建筑物下的砂土难于液化,而由计算结果及分析,可先实际情况并非这样简单。建筑物基底以下存在易于液化的“V”字型区域,该区域形态与建筑物的刚度、宽度和荷载大小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6.
孙锐  袁晓铭 《岩土力学》2007,28(Z1):759-764
针对目前土层反应分析方法难以模拟液化土层地震动时程的缺欠,在工程力学研究所原有有效应力分析程序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验证。改进方法中,通过每个应力循环模拟土的非线性进程以及液化导致的土刚度衰减过程,并引入了新建立的适于非均等固结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增长模型。将计算方法与实际地震记录及大型振动台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峰值加速度、液化后波形变化、时频曲线及加速度反应谱等主要特征上,计算结果均与现场实际记录及振动台实验基本一致;在液化引起地震动特征变化上,计算出的液化较非液化土层加速度反应谱的增量与实验结果一致。说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可以用于液化土层地震动的模拟。  相似文献   
137.
袁晓铭  孟凡超  孟上九  孙锐 《岩土力学》2007,28(Z1):687-692
地震中饱和砂土地基液化会引起结构物倾斜并导致其功能丧失,但目前缺乏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振动台简单模型试验,寻找输入波-基底竖向动应力-基底孔压-结构震陷之间的关系,提出发展液化土层上建筑物倾斜数值模拟方法所需要考虑的要点和应满足的条件。结果表明:(1)分析方法中孔压增长模型应适于不规则波计算,能准确地计算出孔压增长过程,准确地计算出峰值一样但不同波形下孔压增长的差别;(2)孔压增长模型应能反映土的各向异性特性对孔压增长的影响,能合理地计算出拉、压不同应力作用下孔压增长的差异;(3)孔压增长模型应能反映非均等固结条件对孔压增长过程的影响,能合理地计算出结构底部不同固结比土体中孔压增长过程;(4)分析方法中土体变形的计算应能跟踪液化过程中的变形发展,且具备大变形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38.
可液化土中地铁结构的地震响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刘华北  宋二祥 《岩土力学》2005,26(3):381-386
在饱和土耦合作用与土和结构相互作用理论基础上,以地铁车站为例,用有限元法研究地下结构在地震液化作用下的响应。所采用的软件为动力两相体非线性有限元软件Dyna-Swandyne-II,该软件可以应用先进的Pastor-Zienkiewicz III广义塑性模型模拟可液化土的动力特性,应用u-p形式的Biot方程,在有限元分析中充分考虑孔隙水与土之间的耦合,同时考虑地下结构与饱和土在动力作用下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分析了地铁车站的动力响应,包括地铁内力、加速度以及地铁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结构在地震液化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上浮,从而对结构造成比较严重的破坏;地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内力位于结构的交接处。因此,结构交接处的配筋应该格外小心。  相似文献   
139.
双桥静力触探法判别上海薄夹层粘土地基液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继红  顾国荣 《岩土力学》2005,26(10):1652-1656
通过对11项典型工程场地进行原位取土及双桥静力触探原位测试分析,重点研究了上海地区薄层粘性土(或粘质粉土)夹层对液化判别的影响,统计分析了锥尖阻力qc、摩阻比Rf与土层粘粒含量的相关关系,提出了完全依据双桥静力触探试验的地基液化判别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0.
海底缓坡场地地震侧移数值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广彪  冯启民  王华娟 《岩土力学》2006,27(9):1601-1606
地震动使海底倾斜土层软化、液化并产生永久变形和位移。基于有限元理论,提出一种海底缓坡场地地震引起水平侧移的数值计算方法,将波浪荷载简化为恒定压力荷载和初始孔压,采用二维有效应力动力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液化分析,同时由模量软化理论得到土层在地震动各时段的模量,通过非线性静力方法计算软化、液化引起的水平侧移。由算例分析了土层坡度、液化层及上覆非液化层厚度、波浪荷载等因素对侧移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可为近海工程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