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05篇
测绘学   237篇
大气科学   201篇
地球物理   408篇
地质学   321篇
海洋学   17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9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邓焕广  刘涛  鲁长娟  张菊  曹起孟  姚昕 《湖泊科学》2020,32(5):1484-1495
为了解东平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腐烂分解对水体温室气体溶存浓度和界面扩散通量的影响,于2016年5-7月在东平湖菹草腐烂期采集上覆水和沉积物柱样,测定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温室气体(N_2O、CH_4和CO_2)的溶存浓度,采用Fick第一定律和双层模型计算沉积物-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同时分析上覆水和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并采用网袋分解法于现场进行菹草腐烂分解试验,以探究东平湖菹草腐烂过程中温室气体溶存和扩散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菹草腐烂符合二次指数模型,分为快速衰减和慢速分解两个阶段;菹草腐烂过程中上覆水pH和亚硝态氮浓度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溶解氧、氨氮、硝态氮和可溶性正磷酸盐浓度则为先升高后下降,沉积物中铵态氮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硝态氮为先降低后显著升高,有机质和p H呈降低-升高-降低的波动变化;上覆水中各温室气体浓度和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均表现为CO_2 CH_4 N_2O,其扩散通量分别为5862.9±5441.4、31.15±41.3和0.15±0.57μmol/(m~2·h),整体表现为大气温室气体的"源",并以碳排放为主;上覆水中N_2O浓度和水-气界面扩散通量均先降低后升高,孔隙水中N_2O浓度在快速和慢速分解阶段分别出现极大值(22.7和55.6 nmol/L),而其沉积物-水界面通量前期持续增加至腐烂结束后迅速降低;上覆水和孔隙水中CH_4浓度及其各界面通量均表现为前期略有降低后持续升高;上覆水中CO_2浓度和水-气界面通量表现为持续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而孔隙水中CO_2呈波动变化,在菹草腐烂初期向孔隙水扩散,后期向上覆水扩散.水温是影响上覆水中温室气体浓度和水-气界面通量的主要因素;沉积物是水体N_2O和CH_4的主要来源,孔隙水中浓度是控制其沉积物-水界面扩散的重要因素;而上覆水中CO_2呈现多源性,但以上覆水中有机物质的矿化为主.  相似文献   
992.
Riparian invasion by non-native trees may lead to changes in the quality of leaf litter inputs into freshwater ecosystems. Different plant species may affect the community of decomposers and the rate of litter decay in different ways. We studied the microbial coloniz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leaf litter of the invasive to Lithuania Acer negundo and native Alnus glutinosa during 64-day litterbag experiments in the littoral zones of mesotrophic and eutrophic lakes. The decomposition of A. negundo leaf litter proceeded faster than that of A. glutinosa irrespective of differences in the trophic conditions of the lakes. The amount of terrestrial and cellulose-degrading fungi (during the initial period) and bacterial numbers (during the experiment) were higher on A. negundo leaves than on A. glutinosa in both lakes. Differences in the assemblages of aquatic fungi colonizing the leaves of both types might be one of the reasons causing variation in their decay. The trophic conditions of the lakes did not significantly determine the extent of differences in decomposi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leaf species, but affected the microbial decomposers. The sporulation rate and diversity of aquatic fungi, especially on A. glutinosa leaves, was higher in the mesotrophic lake than in the eutrophic lake, whil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ere more numerous on the leaves in the eutrophic lake. Generally, differences in the colonization dynamics of heterotrophs and the faster decay of A. negundo litter than of A. glutinosa suggest that the replacement of native riparian species such as the dominating A. glutinosa by invasive A. negundo may cause changes of organic matter processing in the littoral zones of lakes.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超导重力仪观测数据精确测定低于1 mHz的地球自由振荡简正模式的分裂频率,是在不与任何弹性系数发生联系的情况下改善一维密度模型的有效方法.但在该频段台站局部气压变化对重力观测数据的影响成为主要干扰来源,且具有频率依赖特性,因此精细地开展气压改正成为利用超导重力数据检测低频自由振荡信号的必要手段.本文基于EEMD方法,提出了一种具有频率依赖特性的气压改正方法.该方法将重力观测和气压变化分解成处于不同频段的本征模态函数,并在相应频段上分别进行重力-气压变化的回归分析,计算得到具有频率依赖特性的气压导纳值,精细地消除气压变化对重力观测的影响,并以此对微弱低频地球自由振荡信号开展高分辨率分析.基于本文提出的气压改正方法,利用大地震后的超导重力数据检测了频率小于1.5 mHz的低频地球自由振荡及其频谱分裂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进行气压改正后检测得到的各简正模具有更高的信噪比,估计的本征频率误差水平明显降低,获得的基频球型振荡0S20S3以及一阶球型振荡1S2的分裂谱峰的估计精度更高,同时还检测到了部分环型振荡在重力观测中的耦合现象.对低频地球振荡的高分辨率检测结果验证了基于EEMD分解提出的气压改正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再次证明了超导重力仪观测数据在低频地球自由振荡检测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4.
郭泽秋  董浩 《地球物理学报》2019,62(10):3898-3911
本研究针对大地电磁测深法有限元数值模拟中,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效率较低的问题,利用亥姆霍兹分解原理,将电场矢量双旋度方程的预条件问题转化为基于矢量位的泊松问题和基于标量位的拉普拉斯问题,并在四面体非结构化棱边元离散的情况下,借助节点元辅助网格离散上述预条件问题,进一步利用代数多重网格方法(AMG)实施求解,最终实现预条件算法.利用经典的COMMEMI理论模型进行试算并与前人的积分方程解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数值模拟程序与预条件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利用不同自由度规模的实验模型对这一预条件算法的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这一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地电磁测深法棱边有限元数值模拟迭代法的收敛性,计算效率较通用的不完全LU分解预条件算法明显更高;在较大自由度网格(>1000万)数值模拟计算中,其算法效率及内存占用相对直接解法有较大优势,也使小型工作站上利用较大自由度的有限元网格进行大地电磁测深数值模拟计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95.
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岩石圈磁场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丽丽 《地震学报》2019,41(2):239-248
利用小波分解对2010—2016年南北地震带(21°N—37°N,97°E—109°E)区域6期岩石圈磁场年变化数据进行处理,并对2011年6月以来该区域发生的M_S≥5.0强震震中区的岩石圈磁场变化空间分布及时间演化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震级与岩石圈磁场ΔX,ΔY,ΔZ分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0.26,0.15,即二者无显著相关性;震中处岩石圈磁场分量变化的最大幅值分别为18.46,14.98,-15.54 nT。对岩石圈磁场变化进行小波分解的结果表明:MS7.0地震前两年出现显著基底异常,其尺度可能达到上千千米;M_S6.0地震前一年也出现显著基底异常,但异常尺度较小;M_S5.0地震前尚未观测到明确的基底或中层异常。  相似文献   
996.
枯落物分解过程是湿地生态系统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研究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是揭示湿地生态功能机理的关键.洪泛平原湿地枯水期的地下水位及丰水期的洪水淹没深度和持续时间都是湿地枯落物分解过程的重要调控因素.本研究采用分解袋法和原位观测模拟试验研究了鄱阳湖优势湿地植物薹草枯落物分解及碳、氮、磷释放对枯水期转化到丰水期的响应.利用鄱阳湖湿地洲滩的高程差选取4个水位梯度,在枯水期4个梯度分别是G-H(高地下水位带)、G-MH(中高地下水位带)、G-ML(中低地下水位带)和G-L(低地下水位带),而在丰水期这4个梯度又转变为G-H(深淹水带)、G-MH(中度深淹水带)、G-ML(中度浅淹水带)和G-L(浅淹水带).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枯水期内还是在丰水期内,4个梯度带之间薹草枯落物干物质残留率及分解速率都具有极显著的差异性.在枯水期内,4个梯度分解速率的大小关系为:G-HG-MHG-MLG-L,在丰水期内,分解速率大小关系发生了反转,即为:G-LG-MLG-MHG-H.薹草枯落物碳、氮、磷相对归还指数表现出与干物质相似的差异性.本研究可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水文节律的响应研究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也为鄱阳湖基于水位调控下的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新的认识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7.
利用NCEPFNL 1°×1°的全球再分析资料、FY-2F卫星相当黑体亮温TBB资料、中国自动站与CMORPH降水产品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重点分析了台风Lekima(2019)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动热力结构变化和水汽分布特征与浙江极端强降水之间的关系.台风Lekima(2019)近海急剧加强为具有特殊双...  相似文献   
998.
静态重力场变化可为地壳深部结构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本文利用小波多尺度分解方法,对河北及邻近区域(110°~120°E,36°~42°N)的布格重力异常、Airy均衡重力异常数据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得到了不同尺度下的分解结果.结果表明:张渤带、山西带在中上、中下地壳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破坏性地震主要发生在重力异常正负差...  相似文献   
999.
提出一种基于切比雪夫正交分解的非线性结构外荷载识别方法及分解阶数确定办法.在识别过程中建立非线性结构体系状态空间方程,并将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展开系数扩展于状态量,对状态量进行递推估计.通过结构反应频域分析筛选频率范围并确定正交多项式项数.文中将通过6层隔震结构、波形钢腹板PC 组合梁桥的数值仿真和3层隔震框架的振动台试...  相似文献   
1000.
为有效利用简缩极化SAR进行海洋溢油检测,本文基于简缩极化特征值分析,提出了3个用于简缩极化溢油检测的参数,引入了基于简缩极化特征值分解的简缩极化熵Hc(Compact Polarization Entropy)、简缩极化比参数PFc(Compact Polarization Fraction)、简缩极化基准高度PHc(Compact Polarization Pedestal Height)特征进行海洋溢油检测。海表的散射类型主要为低熵散射(小粗糙面发生的Bragg散射),为弱去极化、弱散射过程随机性状态,由于溢油会阻尼海水的Bragg散射,使其熵值变高、呈去极化、强散射过程随机性状态,故简缩极化熵、简缩极化比参数和简缩极化基准高度可以用来检测海洋溢油。本文采用C波段的Radarsat-2、SIR-C/X-SAR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简缩极化熵、简缩极化比参数和简缩极化基准高度能够有效抑制疑似溢油,使海水与疑似溢油差异变小;突出溢油区域,使海水与溢油的可区分性变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