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256篇
  国内免费   382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1030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2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甘肃临夏黄土剖面:15万年环境演变的良好记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康建成  李吉均 《地质论评》1993,39(2):165-175
历经15万年的甘肃临夏北塬黄土剖面,沉积速率大、古土壤序列完整。特别是在距今14—8万年的末次间冰期形成的三层古土壤,末次冰期间冰段形成的数层弱成土型古土壤,其特征优于其它黄土剖面。对北塬剖面磁化率、孢粉、粒度、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该剖面完整地记录了15万年以来的环境变化,为检验以往从大陆冰盖和深海沉积中得出的环境变化模式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922.
新西兰黄土和中国黄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夏正楷 《地理学报》1993,48(4):337-347,T002
根据野外观测和实验室分析,本文详细地论述了新西兰黄土在分布、粒度组成、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石英砂表面微结构及古土壤等方面的特征,并通过与中国黄土的对比,指出新西兰黄土形成于比较潮湿的气候条件之下,其物源主要来自当地的河流泛滥平原、冰水平原和低海面时的大陆架平原,是风力就地吹扬堆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923.
陕西北部榆林第四纪地层剖面的粒度分析与讨论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根据榆林剖面及其粒度分析结果,讨论了剖面中地层的沉积相、古气候和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924.
老虎山地区的第四系以山麓洪积与山区河流阶地沉积为主, ̄14C法、TL法和扩散方程法测定的近40个年代样品表明:Ⅰ级阶地为全新统,阶地形成年龄为4086±100a—4578±60a;Ⅱ级阶地为晚更新世晚期沉积,阶地形成年龄为23Ka;Ⅲ级阶地为晚更新世早中期沉积,阶地形成年龄为72Ka;Ⅳ级阶地和Ⅴ级阶地为中更新世沉积,其阶地形成年龄分别为217±35Ka和378±60Ka;早更新统仅在局部出露,可能属早更新世早期的沉积。通过与兰州九洲台黄土剖面对比,发现Ⅰ—Ⅴ级阶地的形成年龄与标准剖面中的So、S_2、S_4等层古土壤形成年龄相一致。这说明河流层状地貌的形成。除了与构造抬升有关外,还与全球冷暖交替的大气候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25.
“阳郭动物群”的磁性地层年龄及时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过去认为阳郭动物群时代与泥河湾动物群时代相当或稍晚。通过阳郭西岔湾剖面磁化率曲线分析对比、古地磁极性测定,认为含阳郭动物群的黄土相当中国黄土序列的L9-S13段,阳郭动物群年龄约0.90-1.00Ma,晚于泥河湾动物群(1.20-2.50Ma),甚至晚于公王岭动物群(1.15Ma)。  相似文献   
926.
晚更新世中期以来克里雅河流域黄土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昆仓山中段克里雅河流域不同海拔黄土样品的物质组成,地球化学成分、孢粉组合表明塔里木盆地的继粒物质是其物源。黄土分布于2300m的前山地带至4900m高山带,自低而高,黄土厚度变薄,颗粒由粗变细。^14C年龄测定显示本区黄土物质由晚更新世中期(50000-60000aB.P.)-全新世风力搬运的粉尘堆积而成。  相似文献   
927.
靖远曹岘黄土的形成时代及显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祥义 《地理学报》1995,50(6):521-533
甘肃靖远曹岘剖面系黄河六级阶地上的黄土堆积。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曹岘黄土堆积始于1.40MaBP。其化学成分以SiO2和Al2O3为主,Fe2O3含量低,CaO含量高;原生碳酸钙颗粒几乎未发生淋溶作用,这些标明黄土堆积过程中的气候是干燥的。  相似文献   
928.
Hematite is an important iron oxide mineral in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in central China. Investigation of the minera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mechanism and relationship of hematite with other iron oxides and Fe-bearing minerals will help understand the geochemical process before and after eolian deposit, paleocliamte significanc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reconstruct paleoclimate in central China. So, hematite and related minerals of the loess and paleosol units from Chinese Loess Plateau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microscopy (HR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five genetic types of hematite in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of central China: (1) weathering of Fe-bearing silicate minerals, for instance, chlorite, will release iron that is precipitated as aggregates of hematite nano-crystals on mineral surfaces; (2) hematite combined with eolian magnetite grains that resulted from partial oxidation of magnetite, even though the partial oxidation may occur in the original area; (3) phase transformation from eolian goethite to hematite; (4) hematite formed on the edge and surface of maghemite because of dissolution and hematite recrystallization; and (5) eolian detrial hematite. The hematite formed from chemical weathering of Fe-bearing silicates with nanoporous texture because of dehydration from iron hydroxide is the most important genetic mechanism.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fact that hematite was formed from chemical weathering of Fe-bearing silicates is a main reason for the redness in paleosol units. However, too intense pedogenesis and high amounts of precipitation will promote oxidation of eolian magnetite and maghemite dissolution,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decreasing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相似文献   
929.
田锋  王国群 《物探与化探》2006,30(6):554-557
通过西北黄土地区水库土石坝渗流隐患探地雷达探测实践,从渗流部位的土体扰动、空隙比、含水量的变化入手,分析探地雷达波形特征变化、波形同相轴连续性的变化,总结了渗流隐患不同时期的探地雷达图像特征。  相似文献   
930.
黄土高原退耕坡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神木生态观测站为例,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对黄土高原退耕坡地土壤水分在空间三维不同方向和不同位置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并对空间变异的尺度和时间依赖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便为坡地水分管理和植被恢复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垂直于坡长方向)的平均变异程度为弱变异;而在东西方向(坡长方向)、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上为中等变异性;土壤水分沿坡长方向从坡顶到坡脚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各坡位变异程度不一,呈现出变异程度为坡上>坡中>坡下的趋势;土壤水分沿南北方向表现为阴坡>山脊>阳坡的明显趋势,其变异程度为阳坡>阴坡;在40~200 cm土层深度内,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且在各土层的变异程度与各层平均土壤水分成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