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43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1039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刘辉  吴勃英  鄂鹏  段萍 《海洋学报》2010,32(10):7203-7208
ATON是20世纪90年代新提出的一种Hall推力器设计方案,其中的缓冲区是ATON新采用的一种结构.本文对缓冲区的作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附加电源提高缓冲区预电离率的方法.并采用PIC(Particle-in-cell)粒子模拟方法对这种设计方式的等离子体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缓冲区内的附加电压,能够有效地提高缓冲区预电离率.  相似文献   
82.
汇聚板块边缘岩浆中金属和氯的地球化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铜(Cu)、金(Au)、铼(Re)和氯(Cl)在汇聚板块边缘岩浆中的性质。在岛弧型的火山岩岩浆演化的早期,Cu、Au和Re均表现为中度不相容元素,含量随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SiO2质量分数为58%时,多数岛弧型火山岩中Au、Cu的含量会突然大幅度下降。这一变化与铁和钛的变化是耦合的,铁和钛均由不相容元素变为相容元素,显示钛磁铁矿开始结晶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钛磁铁矿的结晶使硫酸根被还原为氢硫酸根,后者与Au、Cu形成氢硫酸根络合物,被萃取到流体相中,从而形成成矿流体。这一过程可以很好地解释Au、Cu矿床广泛分布于汇聚板块边缘的现象。与Au、Cu相反,Re的含量在SiO2质量分数为60%时才开始下降,而且是缓慢下降。这是因为Re通常比Au、Cu更亲石。此外,Re还具有强烈的挥发性。氯在东Manus岩浆中表现为高度不相容的特点。氯的性质主要受压力、初始水含量和岩浆演化分异程度的控制。计算结果显示,由于MORB和OIB含水量低,分异演化程度低,氯在上述岩浆中表现为高度不相容的特点。相比之下,氯在岛弧岩浆中的性质就复杂得多。随着水含量和岩浆房深度的不同,氯的性质可以从相容变到高度不相容。  相似文献   
83.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结晶分离早期形成镁铁矿物,镁铁矿物中的Ni和Mg是相容元素。随着结晶分离作用的进行,Ni、Mg在硅酸盐岩浆及后形成的硅酸盐物质中的丰度下降。橄榄石中Ni含量及硅酸盐物质MgO/FeO比值都与母岩浆的相关值相关,据此可推断母岩浆的信息,它们之间可由实验测得的系数相联系。当岩浆饱和硫化物时,在结晶分离过程中硫化物珠滴会与镁铁硅酸盐物质一道析出,同时,与硫化物非饱和岩浆相比,过多的Ni会随之析出。这也反映在Ni、Mg含量比无硫化物分离时有更迅速的降低上。Ni、Mg含量变化值可以在VoiseysBay侵入体的模式曲线上反映出,加拿大Labrador的这一侵入体赋存了一个世界级的Ni-Cu-Co硫化物矿床。过去的作法是将侵入体中橄榄石的Ni、Mg含量与Simkin和Smith得出的各种火成岩中橄榄石的Ni、Mg含量相比较以确定Ni亏损,进而假定橄榄石来自硫化物饱和、有经济价值的岩浆。现在的研究显示这种简单的对比会导致错误。将样品数据与模式曲线对比并反映出侵入体矿物结晶堆积特征是重要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样品数据能很好地被模式曲线拟合。以在VoiseysBay的研究为例,当硫化物液相与硅酸盐矿物被去除后,硫化物非饱和的分离作用期就会显现出来,随后是硅酸盐结晶作用期。  相似文献   
84.
洪汉净  刘辉 《地震地质》2007,29(3):502-512
根据火山喷发实例总结了火山喷发在不同阶段的活动状态,并探讨了可能的物理机理。火山活动从岩浆补给到岩浆喷发的物理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1)岩浆补给阶段,岩浆囊压力差或过剩压力的大小决定了火山活动是否休眠或扰动,岩浆补给速率对压力差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通道形成阶段,当过剩压力超过围岩破裂强度时,围岩开始破裂,之后水热活动起了重要的作用;3)岩浆运移与失稳喷发阶段,主要是岩浆运移与地壳盖层的相互作用与失稳的过程。文中还讨论了火山活动状态与火山喷发危险性等级之间的关系,7个危险性等级分别对应于火山活动的7种状态,即休眠、平静、扰动、动荡、临界、活动、灾变  相似文献   
85.
The problem of drained cavity expansion in soils of finite radial extent is investigated. Cylindrical and spherical cavities expanded from zero radius subjected to either constant stress or zero displacement at the finite boundary are considered. The generalised analytical solution procedure presented enables more advanced constitutive models to be implemented than have been possible in previous studies. Results generated for Sydney quartz sand highlight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cavity limit pressures for the two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for boundaries of finite and infinite radial extent. This is of significance in accounting for boundary effects when interpreting cone penetration tests conducted in calibration chamber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86.
论五大连池火山岩浆演化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夏林圻 《岩石学报》1990,6(1):13-29,T001
五大连池第四纪火山事件为同源多期喷发。据矿物中岩浆包裹体温压地球化学研究,五大连池火山岩浆为一种含水2~4%(wt.%)的富钾玄武质岩浆,浅部结晶(压力<100MPa)。火山演化历史中,从中更新世早期至近代(1719~1721年)喷发,岩浆的MgO、CaO,FeO含量、CO_2浓度,首晶相橄榄石的结晶温度和压力不断增高;SiO_2、TiO_2、K_2O含量、氧逸度和H_2O、CH_4、H_2S的浓度趋于下降,Cl、P、F的浓度也呈现有规律变化。这些特点是岩浆房内岩浆分层作用的反映,火山岩浆的喷发序次与岩浆房内的分层次序相反。火山岩浆的低S含量(<600ppm)及Sr、O、Nd、Pb等同位素研究数据表明,它们源自上地慢,且基本未受地壳物质混染。  相似文献   
87.
本文通过计算不同构造环境的原生玄武岩岩浆密度,首次提出了两种原生玄武岩浆密度类型:岛弧玄武岩浆(AB)密度类型(Ⅰ);WB MORB岩浆密度类型(Ⅱ)。指出Ⅰ型岩浆密度受控于岩浆起源的fO2和fH2O条件;Ⅱ型岩浆密度则与岩浆起源压力有关。原生岩浆密度可作为判定岩浆产出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的重要标志之一。考察岩浆密度与压力的关系,指出原生玄武岩浆密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岩浆房的发育部位(深度),制约了岩浆结晶的温压条件,并对岩浆侵位与喷发产生重要影响。在岛弧地区,岩浆密度与地壳厚度变化严格地控制着岛弧岩石系列(Tb-CA-Sh)的时空演变,决定了岩浆的演化途径和结晶条件。利用岩浆密度资料,反演并建立了义敦岛弧区的地壳双层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88.
岩浆包裹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岩浆包裹体化学成分研究难度较大,为了获得可信的数据,应当注意:1.非演化型岩浆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可以代表其初始成分。演化型岩浆包裹体应先均一、淬火后再行测定。2.均一演化型岩浆包裹体应严格遵守加热规则,否则过热作用会使包裹体壁部分熔化,造成淬火后所测包裹体成分与其真正的初始成分并不相当。3.实测资料证明,“边界层效应”对于岩浆包裹体化学成分影响微不足道。4.岩浆包裹体的化学成分只能代表其主矿物结晶时周围岩浆的成分,即仅相当于岩浆液相线上的一个点。5。把显微冷热台测温、激光喇曼探针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结合使用,对查明单个包裹体中挥发组分的性状和浓度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前途。  相似文献   
89.
镇江石马杂岩体中岩石包体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马杂岩体,为南京—镇江地区出露面积较大的燕山期花岗质杂岩体,具大量暗色、细粒辉石闪长质-石英闪长质岩石包体,岩浆动力学理论的应用和详细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杂岩体中的岩石包体是不同成分岩浆大规模对流、不均一混合机制驱动下形成的,在成因类型上属淬冷包体.  相似文献   
90.
胶东金矿成矿系列硫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黄德业 《矿床地质》1994,13(1):75-87
胶东金矿的早晚两期成矿系列中,岩浆成因或在岩浆期即有天然水和表生矿质加入的矿床,δ^34S值均有自早而晚依次降低的规律。为重熔岩浆分异成矿理论和成矿系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证据。焦家式和某些晚期矿床,在形成矿液后有表生硫加入,扰乱了这一规律性。胶东群中的硫同位素没有达到均匀化,副变质岩偏重,而斜长角闪岩偏轻,接近陨石硫值,是近似原始岩浆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