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0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318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993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系统采集淮北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岩浆岩、煤及顶底板岩石样品,测试分析了样品中汞、灰分、挥发分、水 分以及各形态硫的含量,探讨了岩浆蚀变煤层中汞的分布与赋存特征。结果表明:(1) 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分升高,挥发 分降低,煤中硫主要以黄铁矿硫和有机硫存在;(2) 岩浆侵入导致煤中汞的富集,卧龙湖煤矿岩浆蚀变煤层中汞的平均含 量高达0.23×10-6,是华北石炭-二叠纪煤、中国煤以及美国煤中汞的平均含量的1.4 倍,1.2 倍和1.3 倍;(3) 煤中汞的含量 随离岩浆侵入体距离增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在煤岩接触带附近,汞在岩浆侵入体上方和下方的煤中呈现不同的分布特 征;(4) 煤中的汞主要以无机结合态的形式存在,且大部分赋存在煤中的黄铁矿中,同时亦存在与有机硫结合的汞。岩浆 热液对煤层的侵入,导致煤质以及煤中汞的含量和赋存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32.
位于柴达木地块北缘构造带内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缘的2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含Cu-Ni的尕秀雅平东岩体和含Ti-Fe的红柳沟北岩体,前者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08.0±1.5Ma,属早泥盆世;后者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418.3±2.8Ma,属晚志留世。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表明,东昆仑地区、柴北缘在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处于后造山伸展阶段,尕秀雅平东岩体和红柳沟北岩体正是拉张环境下幔源岩浆活动的产物。在东昆仑地区、柴北缘发现的铜镍矿床和铜镍矿点(除夏日哈木有争议外)基本都形成于晚志留世—晚泥盆世。结合区域成矿年代学研究,认为晚志留世—晚泥盆世期间,东昆仑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之间的柴达木地块、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以及位于这两大造山带内部的微型古陆块区,是形成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和钛铁氧化物矿床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33.
在综述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宽谱系岩墙群(WSDS)研究实例的基础上,以太行山板内造山带中的岩基后岩墙群为例,详细论证了WSDS的形成机制,并简要讨论其构造与成矿意义。研究认为,①WSDS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岩石组合,其岩石组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岩浆起源,因而不同于已知的其他火成岩组合;②WSDS直接的构造指向是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③WSDS的产生必须有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参与,因而是成矿作用的指示器;④岩浆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在理想系统的框架下,由WSDS识别出的许多成因信息是相矛盾的。但是,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这些信息可以得到整合解释;⑤板内造山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与板缘构造力没有直接的联系。WSDS同样适用于板内与板缘2种造山类型,具有普适性,都与岩石圈加厚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134.
周丽云  王瑜  王娜 《地质通报》2015,34(203):400-418
分布于中国东北完达山地区的饶河花岗岩岩体中暗色矿物和斑晶钾长石定向排列,呈北北东走向,其中透镜状闪长质捕掳体近水平排列,局部具有左行剪切的特点。岩体中发育石香肠状石英脉,表明岩体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左行剪切作用的影响或制约。对出露的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年龄121±1Ma和119±1Ma,表明该岩浆流动形成于早白垩世。同时对围岩辉长岩、侵入岩体中的正长岩脉和辉绿岩脉进行锆石U-Pb年龄分析,分别获得160±1Ma、109±2Ma、124±1Ma的年龄结果。根据各样品中继承锆石的特征,围岩辉长岩的年龄数据很集中,不存在古老锆石的年龄信息。岩浆流动岩体及岩脉中都有太古宙、元古宙等各时代的锆石年龄数据,可能表明完达山地区在约120Ma之前已完成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拼贴,饶河岩体形成于走滑环境下的陆内变形,为同构造侵入岩。  相似文献   
135.
江西大湖塘地区是江南造山带中段九岭矿集区内近年查明的世界级超大型钨矿产地,白钨矿体主要呈细脉浸染状缓倾于中粗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中。位于区内一矿带的成矿母岩顶部发育完好的似伟晶岩壳,壳层的组构特征明显,由母岩向含矿围岩,依次为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长英质细晶岩→石英长石似伟晶岩→长石石英似伟晶岩→含白钨矿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壳内石英的阴极发光岩相学研究显示,石英巨晶、斑晶、基质和石英脉大多经历了早阶段主晶石英,中阶段扩散交代石英和晚阶段渗滤充填石英3个生长阶段。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早阶段石英的生长是一个流体加速沉淀的过程,中阶段和晚阶段流体对主晶石英均有叠加改造,其微量元素呈降低趋势。各类石英均表现为富碱金属元素、中高温(≥483℃)、低Li/Al(0.01~0.50,大多小于0.24)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成矿流体为岩浆水来源,石英的生长具有岩浆—热液过渡性质。综合研究表明,大湖塘一矿带似伟晶岩壳是初始含矿岩浆流体出溶的产物,其形成过程中动态的物理化学条件促进了成矿元素W由母岩向围岩搬运富集。  相似文献   
136.
西峡县北部有一巨大的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热液活动成矿带。从岩浆活动中心向南的成矿可依次分为:内带—中带—外带,其对应主成矿元素为:Mo、W-Au、Pb、Ag-Au、Sb、As,中带和外带为金的重要成矿带。矿带与燕山期侵入体空间依存关系密切,成生时代一致。分带为由岩浆活动中心向外热液温度的降低及扩散距离的远近所造成,它可存在于地质体不同规模的尺度上,在东秦岭较为普遍。研究这种分带,对矿产的预测与评价将会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7.
1IntroductionWestern Linyi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old ore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s. Tongjing skarn type gold copper de-posit, Jinchang skarn type gold copper deposit and Duijinshan porphyry type gold deposit were found in 1960's (Edited committee, 1996). Following the discovery of Guilaizhuang gold ore deposit related to alkaline rocks in 1988, the western Linyi region becomes one of the extensively studied areas of gold deposits in China (Lin etal.,…  相似文献   
138.
A chemical analysis gives a solid base for a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in magmatic systems. Development of groups of constituent elements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regularities which are translated by such close correlations that values for average rock compositions may be calculated using regression lines. These lin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segments corresponding to granitoids, gabbroids, and dunitoids. This normal geochemical law is not only valid for the average values obtained statistically but also for those obtained from petrographical families resulting from mineralogical classifications. The law also is true for the correlations: valencies/volumes and valencies/theoretical densities. The existence of such a law governing the fundamental geochemical equilibria enables deductions and comparisons to be made with the composition of regional series.  相似文献   
139.
A fault was traced along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Shatsky Rise. It extends to land where it crosses the Mountainous Crimea.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marine seismic and magnetic survey data, as well as geological data on land, allow stating that the fault originated during the rift evolution stage of the East Black Sea Basin. Currently, the fault is in the sea and is a channel for migrating hydrocarbon fluids. Another fault was traced from the West Caucasus into the sea, where it separates the Shatsky Rise into two structural units.  相似文献   
140.
对青藏高原西北部班公湖缝合带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初步查明区内缝合带至少包含日土和狮泉河-改则两条蛇绿岩带。在两条蛇绿岩带北侧发现各有两期岛弧型岩浆岩发育,且形成时间严格对应。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班公湖缝合带岛弧型岩浆岩的共同特征是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Rb、Th、K和Pb;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Ba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总是相对亏损,这些特征说明班公湖地区存在两条俯冲带。从演化序列看,俯冲初期岩石属中钾钙碱性系列,之后岛弧岩浆作用向高钾钙碱性系列演变。锆石U—PbLA—ICPMS定年结果表明,北面的日土俯冲带洋壳俯冲从辉长岩墙开始,时代为(165.5±1.9)Ma(MSWD=1.16),在159Ma时岛弧岩浆作用规模增大,形成小型的花岗岩基;南面的狮泉河-改则俯冲带一开始俯冲((166.4±2.0)Ma,MSWD=3.0)就有较大规模的石英闪长岩体侵入,之后岩浆作用减弱,到159.4Ma时只有一些小体积的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侵入。根据岛弧岩浆作用规模,认为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的俯冲一开始是以狮泉河俯冲带为主,之后狮泉河俯冲带的俯冲作用逐渐减弱。到晚侏罗世初(159Ma)北面的日土俯冲带成为洋壳俯冲的主体。鉴于两条岛弧火成岩带在空间配置上都位于由基性-超基性岩构成的蛇绿岩带北侧,地球化学上显示陆缘弧特征,因此,认为班公湖中特提斯洋盆应该是在中侏罗世晚期(约166Ma)沿日土和狮泉河两条俯冲带同时向北俯冲,构造属性上可能不是一个统一的大洋,而是包含了多个局限性洋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