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2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提出1种将消频散变换应用到海底地声参数反演的方法。对单一水听器接收声压信号进行消频散处理后,根据群延时差建立代价函数,反演得到主要海底参数,最后根据贝叶斯统计理论给出了待反演地声参数的边缘后验概率密度。对单层波导进行仿真证明这种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2012年底在云南省泸西县东山镇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中发现大规模典型台地边缘鲕粒浅滩和生物礁,同时在向阳乡方摆村附近发现典型台地前缘斜坡相泥晶灰岩,滑塌构造发育.台缘生物礁垂向3分结构明显,礁基为浅滩相鲕粒灰岩、豆粒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蓝绿藻粘结结构和亮晶栉壳状胶结结构发育;礁盖为台缘斜坡相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和泥质灰岩.生物礁横向展布也具有3个明显特征:礁后为碳酸盐台地相灰岩,礁核为粘结海绵-水螅骨架岩,礁前为台缘斜坡相薄层灰岩和泥岩,局部发育滑塌构造和滑塌角砾岩.该发现可为滇东南地区继续寻找油气资源开辟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3.
新生代亚洲形变与海陆相互作用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汪品先 《地球科学》2005,30(1):1-18
在现今各个大陆中, 亚洲经历的新生代形变最强. 白垩纪到老第三纪时的亚洲大陆, 不仅面积较今为小, 而且形态偏瘦"; 自从始新世印度与亚洲碰撞之后, 亚洲的面积与高度急剧增大. 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和边缘海的张裂, 东亚原来西倾的地势发生倒转, 形成了从大陆中央隆升区向周围辐射的亚洲大河流系. 亚洲隆升有可能是北极冰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为隆升不仅改变大气环流、加剧风化作用, 而且还使西伯利亚河系改向北流, 通过注入北冰洋的淡水促使海水结冰、导致冰盖形成. 新生代亚洲形变, 也使得亚洲季风系统在早中新世形成, 又在约8 Ma与约3 Ma时强化. 同时, 西太平洋边缘海系列的形成, 也改变了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流经边缘海的太平洋西部边界流, 对于洋面升降和构造运动极为敏感, 在冰期低海面时边界流位于边缘海之外, 使大洋输向大陆的热量和水分大为减少. 今天, 亚洲与太平洋之间的能流与物流最为活跃, 可惜亚洲在全球气候环境演变中的重要性至今未能获得学术界的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74.
中国土地覆盖时空变化未来情景分析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在对HLZ (Holdridge life zone) 分类系统与土地覆盖类型分类系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覆盖类型与HLZ生态系统类型的最大对应概率,构建了基于栅格的土地覆盖边际转换模型。采用基于HadCM3 A1FI、A2a、B2a等三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模拟获得的中国HLZ生态系统时空变化的系列栅格数据,运行模型后获得相应时段中国未来土地覆盖时空变化情景系列数据。引入土地覆盖类型景观指数及平均中心系列模型和构造平均中心偏移距离及偏移方向的计算模型,对中国未来土地覆盖的景观指数变化及其平均中心的偏移距离、偏移方向及偏移趋势进行综合分析。基于HadCM3 A1FI、A2a、B2a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在2000~2099年间耕地、草地、湿地、水域、冰川雪被等土地覆盖类型面积逐渐减少,林地、建设用地、荒漠等土地覆盖类型面积逐渐增加,沙漠面积有所减少。其中,林地增加速度最快 (平均每10年增加2.34%),裸露岩石减少速度最快 (平均每10年减少2.38%)。  相似文献   
75.
关于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及内蒙地轴的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地轴和燕辽坳都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二级大地构单元,本文在对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和对内蒙地轴演化历史的初步研究基础上,认为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盆地于长城-蓟县期,在北部与广海相连,属于陆表海发展,在青白口期,由于北部逐渐抬升,该沉积盆地才具有陆内盆地性质,内蒙地轴在长城-蓟县期总体处于水下环境,青白口爰开始抬升为古陆,其大规模抬升可能是在古生代或更晚。  相似文献   
76.
秦明周  赵杰 《地理学报》2000,55(5):545-554
运用自然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以开封市为例,通过可对照的土壤采样分析,选取pH、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代换量等养分因子,经标准化处理,运用经修改的内梅罗公式,尝试性地评价了城乡结合部土壤的总体质量,并对比分析了典型的、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变化条件下的土壤质量变化,定量地说明了城乡结合土壤质量的变化,证实了目前的维持、提高土壤质量、高产出的方法只能是高  相似文献   
77.
结合带局部地段被与结合带演化密切伴生的各类盆地盖覆是各造山带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因而初步将盖覆结合带的盆地划分为二类 :一是以边缘前陆盆地为代表的盖覆结合带而不破坏结合带的纵向盖覆性盆地 ;二是以横推断层盆地为代表的盖覆且破坏结合带的横向破坏性盆地。区内海相侏罗纪盆地实为与空喀拉温泉澜沧江结合带演化密切相关的盖覆结合带的陆内俯冲型边缘前陆盆地。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证实了结合带在盖覆层之下仍存在 ,更说明结合带两侧板块构造建造对比明显有异 ,分属两类不同性质的大陆边缘 ,进而得出了结合带在研究区内潜伏于盖覆层之下的结论 ,从而建立了结合带存在的三方面的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78.
王永  王亚红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2):165-168,173
基于ETM数据的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的选择主要为:①根据野外波谱测试数据,建立蚀变矿物波谱数据库,并按ETM数据的波段对波谱库进行相应的重采样,使得重采样后的光谱分辨率与ETM的光谱分辨率相匹配,以选择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最优波段组合;②根据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最优波段组合,分别采用比值(组合比值)、主成分分析(多重主成分分析)和光谱角填图等方法提取铁化、泥化和硅化信息,并对所提取的各类矿化蚀变信息进行可靠性评估,优选可靠性较高的矿化蚀变信息作为依据,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79.
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台山地区分布着复杂的变质杂岩。过去人们把这些变质岩作为地层分成群组段。龙泉关剪切构造岩的发现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野外工作中发现所谓五台群主要包含了三个蛇绿混杂带;阜平群和恒山群的主要成分是灰片麻岩,它们构成两个太古代陆块的基底。五台地区的花岗岩类由代表弧环境的双花岗岩带的I型和S型花岗岩组成,它们与变质的钙碱性火山岩代表了古代的岩浆弧。滹沱群的豆村和东冶亚群以及过去划入阜平群和五台群的某些变沉积岩是阜平陆块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滹沱群的郭家寨亚群则是前陆盆地的磨拉石沉积。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由恒山仰冲陆块、北台-车厂弧和阜平俯冲陆块构成的碰撞造山带,碰撞时间大致是距今2050Ma。闭合的弧前大洋和弧后盆地形成了三条蛇绿混杂带。  相似文献   
80.
Rhodoliths are important marine carbonate producers that provide habitat for several marine organisms, and are threatened by ongo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Meter‐sized sedimentary patches rich in living rhodoliths, interspersed among coral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back reef of Ras Ghamila lagoon, Southern Sinai, at less than 1 m water depth. In this shallow and relatively sheltered subtropical environment, rhodoliths were found to be monospecific or oligospecific, spheroidal, 3.5 to 9.4 cm in maximum diameter, with warty/lumpy or fruticose (protuberance degree IV) growth forms, and corresponded to the unattached branches or praline type. They grew in bright light under seasonal, moderate, wind‐driven water motion. The dominant rhodolith‐forming species recorded were: Lithophyllum kotschyanum, Porolithon onkodes, Hydrolithon sp. and three species of Neogoniolithon: Neogoniolithon fosliei, Neogoniolithon brassica‐florida, and an undescribed species noted in the text as Neogoniolithon sp. A total of 38 Alizarin‐stained rhodoliths was released in the field and collected after 1 year. They showed different banding patterns (alternating long and short cells) that revealed seasonal growth, with the lowest rates occurring in winter for all species, and an additional summer growth slackening in Neogoniolithon fosliei. Lithophyllum kotschyanum presented evidence of occasional growth cessation, possibly due to temporary burial. The observed annual growth rate of rhodoliths was unrelated to their size. The mean accretion rates were 1.08 mm · year?1 in L. kotschyanum, 0.75 mm · year?1 in P. onkodes, 0.49 mm · year?1 in Hydrolithon sp., 0.85 mm mm · year?1 in N. fosliei, 0.63 mm · year?1 in N. brassica‐florida and 0.57 mm · year?1 in Neogoniolithon sp. The annual mean marginal elongation rate for these taxa was respectively 8.74, 13.92, 3.59, 9.40 and 9.25 mm · year?1, with the exception of Neogoniolithon sp., for which this parameter was not recorded. Maximum marginal elongation occurred in P. onkodes pointing out its greater ability as a space competito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other rhodolith species. The highest accretion rate and common presence of L. kotschyanum indicate its importance as carbonate producer in tropical re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