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395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1591篇
地球物理   282篇
地质学   237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109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16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9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Juan He 《地球科学进展》2017,32(11):1137-1146
The Sunda Shelf, owing to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ole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n its changes during the glacial cycle. At present, there is a consensus about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but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 precipitation has been disputed. The 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records since the last glacial in the Sunda Shelf were collected, combining with other paleo climate record, we roughly divided the precipitation records in the region into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areas. During the glacial, the precipitation changed little and climate remained moist in the northern area, while precipitation decreased greatly,and the climate became dry in the southern. Difference in the precipitation isotopes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area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precipitation isotopes in the two areas and large-sca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region. Limited by the collected hydrogen and oxygen records, the precise mechanism of division in regional hydrological changes of the region still needs more work to confirm.  相似文献   
992.
基于内蒙古东南缘西拉木伦河上游刘家店河湖相剖面的粒度、磁化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指标,重建该区35 ka BP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MIS 3晚期(35.23~25.15ka BP)研究区气候条件总体温暖湿润,并伴有区域变干的趋势;MIS 2阶段(25.15~11.13 ka BP)气候整体寒冷干燥,但叠加有短暂回暖气候事件。剖面记录的末次盛冰期(LGM)出现于22.25~18.47 ka BP,此时气候极度干冷;MIS 2阶段叠加了两个短暂气候适宜期,分别出现于18.47~16.24 ka BP和14.72~11.13 ka BP。在11.13 ka BP前后研究区进入全新世,气候变得暖湿。刘家店剖面的气候记录与周边气候记录具有可对比性,揭示了区域上东亚夏季风进退具有一致性,并认为自MIS 3晚期以来东亚夏季风受北半球太阳辐射及冰量的共同驱动。此外,刘家店剖面记录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变化对典型气候事件具有一定的响应,推测这些千年尺度的季风强度变化可能与北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相关。  相似文献   
993.
基于CMIP5模式的干旱内陆河流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对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黑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60-2014年月值NCEP再分析资料与气象要素实测资料,建立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针对模型不足,提出一种补充逐步回归降尺度模型;经2006-2014年CMIP5中CNRM-CM5模式的区域适用性评价,选取适宜模型进行2016-2060年CNRM-CM5模式下的流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主要结论为:(1)补充逐步回归模型的模拟效果总体要好于逐步回归模型,两模型对流域气温的模拟效果要好于降水。(2)降尺度模型的CNRMCM5模式适用性评价表明,RCP4.5与RCP8.5路径下,补充回归模型的适用性总体好于逐步回归模型。(3)两种路径下,黑河流域上中游未来年均降水量分别为324.94 mm、330.15 mm,未来流域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增强。(4)两种路径下黑河流域中下游未来年均气温分别为10.25℃、10.77℃。  相似文献   
994.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中心区域与边缘地带小气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绿地中心和边缘地带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资料,对比分析了绿地中心和边缘地带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局地小气候主要体现在风速和春、夏、秋季湿度上,而气温和冬季湿度分别主要受逆温和逆湿的影响。白天,绿地中心区域的气温与边缘地带相差较小,但夜间二者相差较大;1月、4月、7月、10月夜间因近地层80 m内存在明显逆温现象,边缘地带所处地势较高,气温比中心区域高0.1~8.3℃、0.3~4.1℃、0.4~4.2℃、0.5~8.4℃。绿地中心区域3-10月湿度明显高于边缘地带,塔中本站湿度比西沙梁高0.3~1.8 g·kg-1、比东沙梁高0.7~3.5 g·kg-1,体现了绿化带增加湿度的作用,但1月因近地层80 m内具有明显逆湿现象,绿地中心区域湿度比边缘地带小。绿地中心区域和边缘地带3-10月风速较大,12月至次年2月风速较小;绿地中心区域风速明显小于边缘地带,塔中本站日平均最大风速比边缘地带约高0.5~1.0 m·s-1,体现了植被对风速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遥感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城乡气象站点划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岛是城市环境和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气象观测资料研究城市热岛的影响一般采用城市和乡村气象站的同步实测气温,并计算其平均气温差,因此,城乡气象站点划分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热岛研究的科学性。鉴于以行政单元统计人口为依据的划分方式未考虑人口在行政单元内的实际空间分布,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利用从遥感影像上提取的土地利用信息,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站点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比例的城乡站点划分模型,并利用空间化后的人口格网数据对该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地建立了气象站点周边缓冲区内的土地利用类型比例与城乡站点类型之间的定量关系,避免直接采用行政单元统计人口数据的不足,客观地模拟了缓冲区内土地利用对气象站点的综合作用,科学地划分出城市和乡村气象站点,为城市热岛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保障,并可用于大区域研究。另外,本文利用划分出的乡村站点建立背景温度场,得出2000年安徽省各城市站点平均热岛强度为0.4℃。  相似文献   
996.
人工与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结果的差异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昌国家基本气象站2007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人工和自动站24小时基准观测期间的气温资料。以日、月、季不同时间尺度及不同天气现象情况下的差异规律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工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超出正常范围的只是极个别值。无论是日均气温,还是日最高、日最低气温对比差值均有由大向小的渐降趋势。天气现象对气温的观测有所影响,尤其是出现露和阵雨的情况下二者差值较大,最大达1.5℃。西昌有干季、雨季之分,月平均和季平均的气温对比差值出现了明显的季节变化,在干季气温对比差值较小,平均为-0.39℃,在雨季较大,平均差值为-0.43℃。根据总云量分为晴、阴天,在阴天中又区分了阴天有降水和阴天无降水的情况,发现阴天的气温对比差值略大于晴天,阴天有降水时的气温对比差值略大于无降水时的对比差值,说明降水对气温的观测结果有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多道瞬态瑞雷波技术在公路采空塌陷区探测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采空塌陷区岩体结构具有明显的结构不连续、松散、断裂、空洞等异常结构特征,本文在分析公路采空塌陷区地球物理场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应用多道瞬态瑞雷波技术探测采空塌陷区的可行性以及相关技术,深入分析基于瑞雷波波场特征、频谱结构、能量衰减、频散特征、相速度以及多阶模等特征探测和评价地层结构的均匀性、地下空洞及异常结构体等地下障碍物的存在及其空间分布的解释标志.滚动式多道瑞雷波探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探测地下采空区、软弱结构体等异常结构体的赋存状态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998.
This paper reviews alternative selection procedures based on established methods for incorporating strong ground motion record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Given the fact that time history signals recorded at a given site constitute a random process which is practically impossible to reproduce, considerable effort has been expended in recent years on processing actual records so as to become ‘representative’ of future input histories to existing as well as planned construction in earthquake-prone regions. Moreover, considerable effort has been expended to ensure that dispersion in the structural response due to usage of different earthquake records is minimized. Along these line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most recent methods developed for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set of records that can be used for dynamic analysis of structural systems in the context of performance-based design. 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various alternatives available indicates that the current seismic code framework is rather simplified compared to what has actually been observed, thus highlighting both the uncertainties and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selection of earthquake records.  相似文献   
999.
地震仪器不同程度地受气象因素干扰,为此地震台站往往根据不同的前兆仪器,安装相应的气象观测仪。以GPS观测仪器配套的PTR-Ⅲ气象仪为例,分析该仪器共享"十五"观测网络的WYY-1型气象三要素观测仪数据的方法,编写程序实现了自动下载WYY-1气象仪数据,并转换为PTR-Ⅲ气象仪格式,从而减少台站辅助观测仪器的数量,减轻了仪器维护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振幅谱反演方法,对2009年3月25日黄海M_L 4.0地震的震源机制进行求解。在震源位置固定情况下,得到此次地震的地震矩为7.17×10~(14)N·m,矩震级约3.8级,最佳震源机制解为:走向40°,倾角80°,滑动角150°,与震中附近区域的中国断层线走向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