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37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31.
The mobility and retention of heavy metals, arsenic and sulphur in podzols from eight areas located north of the Arctic Circle in Finland, Norway and Russia were determined by analyzing the < 2.0 mm fraction, using an ammonium acetate (pH 4.5) extraction in addition to a concentrated nitric acid digestion for the humus samples, and a hot aqua regia digestion for the mineral soil samples. Total C, H and N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humus and mineral soil samples with a CHN analyser.Ni, Cu, Co and As were strongly enriched in the humus layer in the contaminated sites (Monchegorsk, Kurka, Zapoljarnij) when compared to their concentrations in the parent tills and in podzols from the background sites. In most study sites the illuvial layer showed a low capacity to retain the metals and As, the exception included a strongly eroded profile at Monchegorsk, where Ni was tightly fixed in the illuvial layer while Cu was mobile. In contrast to metals, airborne S was not accumulated in the humus layer, but was accumulated in the illuvial layer, more markedly at eroded sites than in places where the humus was covered as at Monchegorsk.  相似文献   
432.
西天山的基性高压变质岩显示互相连接的榴辉岩相脉体网络来源于蓝片岩的进变质脱水作用,通过这些网脉可以洞察在俯冲带高压条件下远程流体流动中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元素负载。岩相学证据表明外来流体的渗透作用产生运输脉,而流体持续的沟道式流动导致主岩蓝片岩的淋滤。脉和蓝片岩蚀变带中锂(Li)的含量几乎是蓝片岩主岩中锂的两倍,它支持流体是外部来源的设想。这些流体触发了蓝片岩主岩的榴辉岩化作用而形成蓝片岩蚀变带。由于成脉流体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低,所以导致与流体发生化学反应的主岩中所有微量元素的强烈淋滤。在此过程中有53%~81%的微量元素被活化,与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的损失相符合,它们的损失量几乎是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损失量的两倍。  相似文献   
433.
基于职业特性驱动的旅游劳工转移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钊  陆林 《地理研究》2006,25(6):1125-1133
以九华山旅游劳工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与西方学者在匈牙利和英国Somerset和Cov-entry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职业特性驱动的旅游劳工转移模式和转移动机。研究发现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十分均衡宽广,产业转移模式与区域经济背景、劳工市场结构、职业地位及收益的差异密切相关。他们对从业感知评价都十分积极,三十种动机变量排序和因子分析表明,旅游劳工转移存在5种动机方向,增收机会和旅游职业积极特性是主要动力因子。九华山与匈牙利、英国Somerset和Coventry虽然经济社会背景相差较大,但旅游劳工在转移模式、感知评价、转移动机上表现出来许多共性特征,揭示了旅游职业的诸多特性。  相似文献   
434.
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松砂单调与循环剪切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大连理工大学新引进与开发的“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福建标准砂,在不排水条件下同时进行了单调剪切试验与循环剪切试验,进而对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比较表明,应力-应变关系的应变软化和硬化特性与流滑变形和循环流动特性密切相关,当循环剪切应力水平高于单调剪切过程中应变软化阶段最小强度时将会发生流滑变形。无论在单调剪切中,还是在循环剪切中,稳定状态时的有效偏应力比随着大主应力方向与竖向之间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在中主应力系数相同的条件下,循环剪切中呈现显著剪胀时的有效偏应力比和最终稳定状态时的有效偏应力比峰值分别与单调剪切中达到相变状态时的有效偏应力比和最终稳定有效偏应力比基本上一致。然而不排水条件下单调与循环剪切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增长特性却并不相同,循环剪切中的最大孔隙水压力随着初始主应力方向角的增大而减小,单调剪切中的最大孔隙水压力却随着主应力方向角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35.
渤海、黄海是高产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DMS)的大陆架海区.该海区DMS的现场调查研究有助于准确评估海洋DMS释放量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负反馈作用.目前,无论是基于模型还是直接测量法的通量估算均以表层海水或低层大气DMS浓度为基础,因此,先进的检测技术对其通量估算的准确度具有决定性作用.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