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5篇
  免费   1331篇
  国内免费   3277篇
测绘学   67篇
大气科学   621篇
地球物理   1289篇
地质学   7412篇
海洋学   1381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331篇
自然地理   112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419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594篇
  2013年   601篇
  2012年   579篇
  2011年   629篇
  2010年   438篇
  2009年   550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571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35篇
  2003年   352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294篇
  2000年   307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60篇
  1996年   179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19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福建近海主要经济渔业生物营养级和有机碳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振彬  黄美珍 《台湾海峡》2004,23(2):153-158
本文研究了福建近海52种鱼类、6种虾类、4种蟹类、1种虾蛄和4种头足类的食性和营养级及其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营养级以鱼类最高,为2.1~3.7级,平均2.65级;头足类为2.04~2.88级,平均2.60级;蟹类2.38~2.73级,平均2.58级;虾类最低,为1.64~2.21级,平均1.96级.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也以鱼类最高,为33.0%~76.2%(m/m),平均46.25%(m/m);头足类为27.80%~46.16%(m/m),平均40.24%(m/m);虾类为30.60%~38.40%(m/m),平均34.90%(m/m);蟹类最低,为25.00%~30.78%(m/m),平均28.24%(m/m),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还是以鱼类最高,为4.80%~29.55%(m/m),平均13.75%(m/m);蟹类为8.90%~12.68%(m/m),平均10.74%(m/m);虾类为6.97%~11.53%(m/m),平均9.55%(m/m);头足类最低仅为7.38%~8.52%(m/m),平均7.95%(m/m),干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和鲜样有机碳含量百分率与营养级均成正相关,但前者的相关性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2.
利用Minolta CM-2002光谱光度计对南黄海陆架136个短柱样品20~25cm段的沉积物进行了颜色反射率数据测量,通过化学元素、粒度、磁化率等来确定影响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变化的成分和因素,介绍了反射率光谱的一阶导数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陆架沉积物颜色反射率受控于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以及粘土矿物和钙质生物碎屑含量。主因子F1指示氧化环境,并与陆源物质相关,F2指示弱氧化环境,F3指示弱还原环境,主因子的波长范围分别是405~445 nm和495~595 nm,605~695 nm,445~485 nm。  相似文献   
113.
胶州湾海水中颗粒有机碳含量的分布与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胶州湾表层海水及C_3和D_3站中层和底层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的分布与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胶州湾POC年平均浓度为155~410μg/L;平面分布有明显的规律性,近岸和河口一带的含量较高,湾中部较低,湾口诸站为最低;垂直分布有个别数值偏高或偏低现象,但没有明显的规律;季节变化较明显,初春较高,秋季较低。  相似文献   
114.
有机饵料常规饵料对扣蟹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扣蟹的体重、壳长、壳宽,扣蟹体内粗蛋白、氨基酸及药物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等几个方面比较了在有机养殖和常规养殖模式下扣蟹的品质。结果显示,在有机养殖模式下,扣蟹的体重增长,壳长、壳宽与常规养殖差异显著(p<0.05);体内粗蛋白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中,有机养殖组为55.43%、48.07%,常规养殖组为46.55%、40.64%,常规养殖组扣蟹的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有机饵料养殖组;在药残和重金属含量方面,除常规养殖组的六六六检出外,其余指标均符合有机蟹卫生质量地方标准(DB32/T609.3-2003),但有机养殖组的重金属含量则远较常规养殖组低。  相似文献   
115.
林卫强  李适宇 《海洋学报》2003,25(3):129-137
珠江沿岸城市排污量大,对污染源治理能力十分有限,大量污染物通过河流或直接排放到珠江口,河口区半封闭的地形及潮水顶托使得污染物不易输送出外海,致使珠江口水质恶化,原有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反过来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6.
使用氧同位素方法 ,测试了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岛弧、马里亚纳海槽、冲绳海槽和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裂谷的海底热液烟囱和硫化物全岩样品。结果表明 :马里亚纳岛弧上的埃斯梅拉尔达破火山口的热液硫化物的形成温度最高 (达 2 75℃ ) ,而成为高温产物的代表 ;冲绳海槽和加拉帕戈斯裂谷烟囱 ,表现为中高温类型 ,其氧同位素温度在 1 5 0℃左右 ;马里亚纳海槽以蛋白石为主要矿物的烟囱物 ,则显示出典型的低温热液类型 ,少量黄铁矿砂试样则表现出中温类型特征。但上述区域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中高温热液矿物 ,说明研究区除马里亚纳海槽明显有中低温热液活动类型外 ,其它区域皆具备中高温热液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7.
Iron fertilization of nutrient-rich surface waters of the ocean is one possible way to help slow the rising levels of atmospheric CO2 by sequestering it in the oceans via biological carbon export. Here, I use an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to simulate a patch of nutrient depletion in the subpolar northwest Pacific under various scenarios. Model results confirm that surface fertilization is an inefficient way to sequester carbon from the atmosphere (Gnanadesikan et al., 2003), since only about 20% of the exported carbon comes initially from the atmosphere. Fertilization reduces future production and thus CO2 uptake by utilizing nutrients that would otherwise be available later. Effectively, this can be considered as leakage when compared to a control run. This “effective” leakage and the actual leakage of sequestered CO2 cause a significant, rapid decrease in carbon retention (only 30–45% retained after 10 years and less than 20% after 50 years). This contrasts markedly with the almost 100% retention efficiency for the same duration using the same model, when carbon is disposed directly into the northwest Pacific (Matsumoto and Mignone, 2005). As a consequence, the economic effectiveness of patch fertilization is poor in two limiting cases of the future price path of carbon. Sequestered carbon in patch fertilization is lost to the atmosphere at increasingly remote places as time passes, which would make monitoring exceedingly difficult. If all organic carbon from one-time fertilization reached the ocean bottom and remineralized there, acidification would be about −0.05 pH unit with O2 depletion about −20 μmol kg−1. These anomalies are probably too small to seriously threaten deep sea biota, but they are underestimated in the model because of its large grid size. The results from this study offer little to advocate purposeful surface fertilization as a serious means to address the anthropogenic carbon problem.  相似文献   
118.
119.
氧同位素分析在东濮凹陷下第三纪沉积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氧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在沉积环境方面的指示意义,分析了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尽管保存在碳酸盐中的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定量地反映原始氧同位素的值,不能够作为区分海陆相的标志,但它可以定性地探讨碳酸盐沉积时的沉积环境。通过对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湖沉积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除了沙三上的δ^18O有些突变外,基本上呈递增趋势。这反映出,从沙四上到沙一时期该区的气候逐渐向干早过渡;沙四上到沙三上一段δ^18O明显比沙一和沙二上伯低,说明在沙四上到沙三上时期,该沉积区的蒸发作用还不是很显著,而另一方面也说明在由沙三上向沙二上过渡时,该区可能存在一次气候突变,使得沙二上和沙一时期的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δ^18O的值也因此迅速增大。同时,也做了碳酸盐同位素系数Z值的研究,其揭示的沉积环境特征与氧同位素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