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81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41.
辽宁暖和洞石笋δ13C记录的古气候环境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宁  吴江滢 《中国岩溶》2012,31(2):107-114
基于辽宁暖和洞石笋NH33铀系测年结果,利用900条年纹层及302个碳、氧同位素和灰度数据,建立全新世大暖期内近1000年的石笋δ13C与灰度序列(8638±60 - 7748±53 aBP)。碳同位素与灰度序列细节特征变化趋势上的一致性,证实了δ13C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在百年尺度上,石笋δ13C主要响应于温度变化,由地表生物量的变化驱动。石笋δ13C序列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气候段:(1)8655 – 8366 aBP,气候偏热;(2)8366 – 8048 aBP,气候转冷;(3)8048 – 7756 aBP,气候相对温暖。这与同时段孢粉记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其中,8366-8048aBP的冷期与北大西洋地区“8.2 kaBP冷事件”相吻合。石笋δ13C记录中也包含一定的非气候因素,主要由渗水速率变化引起围岩CaCO3溶解量的变化造成。将石笋δ13C和灰度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有效地剔除这一水动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自美国页岩气革命以来,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对页岩气的研究日渐重视,大量研究对中国陆域页岩气地质资源进行了评价和优选,但对页岩气的生成机理、富集机理、成藏时间和后期破坏等方面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文章通过对比已有对页岩气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总结流体包裹体在页岩气储层的应用方法、现状与发展趋势。目前对于页岩气储层的包裹体研究,主要使用显微测温方法,对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进行研究;结合激光拉曼光谱测试分析包裹体成分,进而模拟恢复其古压力条件,从而反映出页岩气的生成机理、成藏温压条件等。总体而言,中国目前对页岩气生烃机制和保存机制以及储层特殊性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流体包裹体研究有望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利器,需要对其开展更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43.
古风化壳孔隙与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数据整理、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古风化壳中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古风化壳结构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完全的古风化壳具有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的分层结构;半风化岩石中部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向上向下规模逐渐减小,至风化黏土层大孔隙和裂缝不发育。通过实例汇总认为,影响半风化岩石孔缝系统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风化基岩的岩性、风化的时间和强度、风化壳形成时期的剥蚀厚度和古风化壳的埋藏深度以及裂缝孔隙的充填特征。风化黏土层岩性致密,对油气的保存具有建设性作用;半风化岩层中部的孔缝连通体,既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44.
王跃  翦知湣  赵平 《第四纪研究》2009,29(2):221-231
利用美国NCAR CAM3大气环流模式,分析了末次盛冰期(LGM)两个不同的热带海表温度重建方案中,北半球冬季热带中、西太平洋对流活动及大气环流对暖池外(赤道东太平洋和热带大西洋)热带SST异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1)SST异常首先引起大气环流的改变。  赤道东太平洋对流层下沉增强,而作为经向补偿,副热带东太平洋上升运动增强,其中南半球尤为明显,同时南半球热带中、西太平洋上升运动增强,加剧了该区纬向逆时针环流,说明冰期热带海气耦合过程受气候背景场(如SST)影响很大;   2)大气环流格局改变引起热带中西太平洋的大气加热、对流活动、表层风场及降雨的巨大变化。  140°E以西的婆罗洲和菲律宾区域,总的大气加热减少是由于对流与辐射加热减少所致,对应于该区风场辐散和降雨减少;   而140°E以东的南半球热带中、西太平洋,大气吸收热量增加,对流与辐射加热均增强,总降雨量也随之增加,反映该区赤道辐合带南移并增强。该项研究为探索热带太平洋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古海洋学变化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此外,不同重建SST对赤道辐合带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利用重建SST进行数值模拟或者利用耦合模式研究LGM热带海气相互作用时,应该十分重视全球热带SST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5.
The Yongchun pluton is a Late Cretaceous adakitic intrusion in South Fujian Province, Southeast China, with associated metal mineralizatio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Yongchun pluton is helpful in tectono‐magmatic evolutionary processes, and is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the origin of related porphyry‐type deposits. Zircons from three samples of the pluton were analyzed by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LA–ICP–MS), yielding U–Pb ages of 99.50 ±0.87 Ma, 97.74 ±0.59 Ma, and 99.65 ±0.92 Ma. These age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ifang, Luoboling, and Sukeng plutons, all of which are related to Cu–Pb–Zn–Mo mineralization within the study area. The Yongchun pluton comprises high‐potassium, calc‐alkaline, metaluminous rocks, with average A/CNK values of 0.91, 87Sr/86Sr ratios of 0.705 51 to 0.706 83, εNd(t) values of ?4.63 to ?5.90, and two‐stage Nd model (T2DM) ages of 1.49–1.39 Ga, indicating the magmas were generated by partial melting of Mesoproterozoic continental crust mixed with mantle‐derived magmas. The pluton has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typical of adakites, such as a high Sr content (average 553 ppm), and low Y (average 15.2 ppm) and Yb (average 1.61 ppm) contents, indicating that the parental magma was formed under high‐pressure conditions. The magmatism was associated with thickening of the lower crust during a change in subduction angle and convergence rate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at 100 Ma. The compression was limited to South Fuji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46.
关于构造—流体—成矿作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在成矿过程中,构造和流体是重要的控矿因素。构造、流体和矿石堆积可以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按成矿作用的规模,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有不同的尺度:①全球的;②区域的;③矿田(床)的;④微观的。文章分别阐述了矿床的和区域的构造—流体—成矿系统,结合矿床和区域实例讨论了它们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具体总结了古老区域流体系统的示踪标志。论文最后讨论了关于古老成矿流体和现代成矿流体、深部成矿流体与浅部成矿流体等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47.
系统分析了重庆钢铁公司岸坡古滑坡系统的地质条件,提出了从新构造运动、河谷演变着手,依据系统发展的观点,研究滑坡系统形成机制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该古滑坡系统由多级滑坡体组成,各滑体在时空上具有成生联系,目前滑坡系统除三角地带古滑体需整治外,其余地段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48.
The estimate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PGA) for a specific region cannot always be determined reliably from compil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instrumental data acquired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short time window available for such an approach, typically up to 100 years of instrumentation. We propose a complimentary approach for estimating PGA in a specific region, through back analysis of seismically driven column collapse in historic monuments, using the numerical discrete element discontinuous deformation analysis (DDA) method. Preliminary threshold ‘paleo PGA’ values thus obtained constrain the lower bound of PGA estimates using information from a much broader time window, in the case study presented here of approximately 1200 years.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9.
色林错湖位于青藏高原内部,是西藏第一大咸水内陆湖。研究区剖面选自色林错第三湖泊阶地,利用常用气候替代指标色度,结合粒度、碳酸盐含量[CaCO3(%)]、矿物分析和全有机质(TOC)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14C测年方法对剖面进行准确的年代划分,初步探讨了末次冰盛期以来色林错湖泊沉积物色度增强机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 a*b*与中粗粒砂、磁化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亮度L*与CaCO3(%)具较好相关性;因而沉积物色度变化可反应区域古气候变化。同时对湖泊沉积物矿物分析发现,影响色度变化的制色矿物主要是针铁矿,且以还原环境为主。红度a*高值与亮度L*低值对应气候暖湿气候环境,沉积物粒度较粗,碳酸盐含量低,有机质含量高,磁化率较高值;反之,红度a*低值,L*高值,粒度较细,碳酸盐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磁化率低值,对应干冷气候。在17.4~15.5 cal ka BP阶段,对应干冷的气候特点;在15.5~10.4 cal ka BP阶段,对应温暖湿润的气候;在10.4~5.2 cal ka BP阶段,整体属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其中,在9.7~9.4 cal ka BP和8.75~8.5 cal ka BP为两个重要的冷事件,属于干湿的气候特点;在5.2~1.2 cal ka BP阶段,反映了干冷的气候特征;在4.3~4.0 cal ka BP,3.3~3.0 cal ka BP和2.4~1.75 cal ka BP,反映了干旱温暖的气候特点;在1.2 cal ka BP以后,色林错湖湖水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50.
通过总结前人研究结果,利用数据整理、薄片观察等方法对古风化壳中孔隙和裂缝的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古风化壳结构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发育完全的古风化壳具有风化黏土层和半风化岩石的分层结构;半风化岩石中部孔隙和裂缝较发育,向上向下规模逐渐减小,至风化黏土层大孔隙和裂缝不发育。通过实例汇总认为,影响半风化岩石孔缝系统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风化基岩的岩性、风化的时间和强度、风化壳形成时期的剥蚀厚度和古风化壳的埋藏深度以及裂缝孔隙的充填特征。风化黏土层岩性致密,对油气的保存具有建设性作用;半风化岩层中部的孔缝连通体,既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也可作为油气聚集的有效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