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4篇
  免费   956篇
  国内免费   1607篇
测绘学   1261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1853篇
地质学   3982篇
海洋学   270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894篇
自然地理   44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98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72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441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447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425篇
  2006年   428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90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本文简述了GPS测量技术 ,重点介绍了福建地壳形变GPS观测网利用GPS定位技术在地壳形变监测方面及其在地球动力学方面的应用 ,并取得了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212.
红层软岩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等方面在国内外已有较系统的研究,但对软岩隧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治理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关心问题。通过对回龙宫隧洞的地质环境分析及有限元数值计算,阐明了红层隧洞围岩的膨胀变形破坏机理,最后提出了在此类围岩中修建水工隧洞的过程中,防止围岩变形破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3.
The Wahongshan fault zone in Qingha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ults in westem China. In this paper, deformation and X-ray petrofabric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middle segment of the faul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fault zon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ajor stages: ductile shear deformation stage and brittle deformation stage. The early stage ductile shearing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NW-NNW trending mylonite zones along the fault, which is intensely cut by the late-formed brittle faults. X-ray petrofabrics of rocks near the fa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nerals in the tectonites show a great degree of orientation in the alignment. The quartz, which is a very important mineral in the tectonites, is deformed by basal face gliding or near basal face gliding, and sometimes by prismatic face slid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rocks are deformed in epithermal to mesothermal or mesothermal environment, and the dynamic recrystallization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14.
以广珠准高速铁路软土路堤试验粉喷桩处理段的变形及孔压测试数据为基础 ,对用粉喷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的沉降、基底横向差异沉降、边桩变形、孔压分布规律及固结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15.
通渝隧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 ,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 ,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根据通渝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位移变形的特性 ,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预测其变形量 ,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216.
关于地基承载力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宝强 《岩土工程技术》2004,18(4):191-193,198
以土质地基为研究对象 ,结合载荷试验 p s曲线 ,应用土体的极限平衡理论 ,对地基土的变形性状、地基土承载力以及承载力修正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地基土承载力不单是地基土抗剪强度指标的函数 ,同时还与作用其上的基础埋深及基础宽度等因素密切相关。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 ,应根据实际的基础埋深与宽度对勘察资料中的地基土承载力进行修正 ,并提出了有关承载力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217.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结合工作实践,就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其成果审查工作中经常遇到的5个问题——评估灾害类型的确定原则,评估区环境条件分析深度的把握,现状、预测及综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内容的侧重点,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依据以及优秀评估成果的判定标准,提出了个人的理解和认识。供从事类似工作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18.
立井变形监测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 对 我国 部 分 统 配煤 矿 立 井 变形 情 况 ,介 绍 了 立井 破 坏 和 变形 两 种 类 型的 原 因 、预 计 方 法 、监 测 方法 及 治 理方 案,对于 立 井的 变形 监 测与 治理 工 作具 有一 定 的借 鉴意 义 。  相似文献   
219.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不同层次构造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柴达木盆地地震、非地震资料进行综合解释研究发现,新生代盆地深、浅层构造存在较大差异,盆地沉积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构造格局的控制。古近系受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新近系受北西向构造控制,显示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为不同时期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的大型叠合盆地。盆地地层深、浅层构造变形特征不同,深层表现为陡倾的逆冲断裂构造,以断块构造为主要特征;中浅层表现为滑脱褶皱与滑脱断裂构造;地表在背斜核部发育斜列展布的正断层构造。盆地经历了多旋回沉积和多方式的后期改造,不同的构造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储油气构造模式,认识这一点对于盆地深层的油气勘探,特别是寻找隐蔽油气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20.
We have used a coupled thermo-mechanical finite-element (FE) model of crustal deformation driven by mantle/oceanic subduction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Lachlan Fold Belt (LFB) during the Mid-Palaeozoic (Late Ordovician to Early Carboniferous) can be linked to continuous subduction along a single subduction zone. This contrasts with most models proposed to date which assume that separate subduction zones were active beneath the western, central and eastern sections of the Lachlan Orogen. We demonstrate how the existing data on the structural, volcanic and erosional evolution of the Lachlan Fold Belt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our model. We focus particularly on the timing of fault movement in the various sectors of the orogen.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 weak basal decollement on which most of the Lachlan Fold Belt is constructed effectively decouples crustal structures from those in the underlying mantle. The patterns of faulting in the upper crust appears therefore to be controlled by lateral strength contrasts inherited from previous orogenic events rather than the location of one or several subduction zones. The model also predicts that the uplift and deep exhumation of the Wagga-Omeo Metamorphic Belt (WOMB)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dvection of this terrane above the subduction point and is the only tectonic event that gives us direct constraints on the location of the subduction zone. We also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model for the nature of the basement underlying the present-day orog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