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非海相盆地准层序级别的有机相变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由非海相冲积-三角洲及湖泊沉积体系构成。托阿尔阶的沉积序列为下部的冲积体系向上过渡为滨浅湖、中深湖沉积体系,后者发育一系列在垂向上向上变粗-变浅的旋回层并构成准层序。在准层序级别,有机相参数发生规律性变化。岩石的有机质含量向上增加,显示与粉砂质含量呈正相关。其原因可能是冲积物源的植物碎屑和粉砂颗粒具有相似的水动力均衡条件。有机母质具有高等陆生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输入的双重旋回特征。成熟度居于临界状态 (镜质体反射率平均 0.57% )。自生的黄铁矿 /菱铁矿比与沉积物堆积速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湖泛面位于准层序的下部且直接上覆高有机质的暗色泥岩。  相似文献   
42.
扇三角洲相与副层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湖泊中存在三种三角洲类型,即正常三角洲,辫状三角洲和扇三角洲。它们均由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部分所组成。陆相地层具有强烈的旋回性,只要将基准面看成海平面就完全可以运用层序地层学思路与方法研究陆相地层。扇三角洲相在断陷湖盆的陡坡一侧发育,通过与标准三角洲副层序模式对比,一个完整的扇三角洲序列可以划分出两个副层序。  相似文献   
43.
根据沉积相的纵、横向变化,生物特征,陆上暴露标志,侵蚀痕迹,水下硬底,沉积层系的准层序叠复型式等,对康滇古陆东缘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44.
奥陶纪末期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适应高精度地层对比的需要,特别是对相当于凝缩沉积的黑色笔石页岩相之间对比的需要,在生物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岩石和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附近共识别出3类层序界面:Ⅰ型界面、Ⅱ型界面和一个由δ(^13C)的变化曲线识别出来的位于Tangyagraptus typicus亚带之底的无沉积间断的层序界面。并据此将奥陶系五峰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而依据δ(Ce)的变化规律,又可以将上述2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为5个四级层序(Psq1-Psq5),从而提高了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45.
陆相红盆与海相盆地在层序地层的基本单元和沉积作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层序地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具体在陆相盆地中的作用,应紧密结合陆相分地自身的发育特点,创造了一套真正适合于陆相盆地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和模式。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相比规律性不明显,“层板对比”模式不适合陆相盆地地层分布实际。  相似文献   
46.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依据地质、测井、地震及地球化学资料对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了研究。把侏罗系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发育LsT,TsT和HsT 3个体系域。据测井和岩心资料,将3个层序进一步划分为准层序组和准层序。准层序组和准层序分别有3种类型。通过对体系域演化模式的分析,确定出两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相似文献   
47.
基于测井数据小波变换的层序划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了小波变换用于测井层序划分的一种方法。在论述了小波变换对信号时频分析的优势后, 介绍了连续小波变换的定义和一般步骤。以鲁西某钻井为例, 对迄今为止所能获得的分辨率最高、连续性最好的测井地质数据, 进行了连续小波变换, 提取小波变换系数的时频色谱信息。在此基础之上, 将不同时间 (深度) 尺度的旋回清晰地展现出来, 并探测到地层序列中不同级别的突变点, 从而实现对鲁西地区石炭二叠系层序、准层序的划分。这些探索为地层层序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8.
在Exxon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中,由不整合面及其可以对比的整合面所限定的地层单位被定义为 层序,即三级沉积层序;构成三级层序的单元为体系域,体系域由若干准层序和准层序组所组成。基于海岸沉 积的层序地层模式,准层序被定义为“由海泛面所限定的层或层组组成的一个相对整合的序列”;作为准层序界 面的海泛面被进一步定义为:一个将老地层与新地层分开的面,穿过该面存在一个突然的“水深加深”。因此, 从海泛面到准层序,其定义由于不具有普遍性而表现出欠完整性。虽然类似级别的地层单元后来又被Exxon的 科学家修改为“高频层序”,但是,准层序这个欠完整的概念一直被广泛使用着。与层序地层学的Exxon时代大 致同步,或者在更早的时期,地质学家就已经注意到那些由岩层所构成的沉积旋回,以“洛非尔旋回层” 为典 型代表;这种类似的旋回性沉积记录,后来被进一步定义为“米级旋回”,而且将米级旋回进一步解释为异成因 机制控制下的自旋回沉积过程(间断-加积-旋回机制;PAC机制) 的产物,这种异成因机制是与米兰柯维奇 旋回相关的极地冰盖的消长所造成的海水体积变化,以及由这种数万年至数十万年级别的海水体积变化所产生 的高频海平面变化旋回。这些厚度为数厘米至数米的沉积旋回,在长周期三级层序中常常构成有序的叠加形式, 这种叠加形式成为研究三级层序内沉积趋势变化的主要标志。再者,对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存在成因关联的沉积 旋回的研究,成为另一个地层学分支---旋回地层学的主要内容。如果说对Exxon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不协调 的研究是第1个进展、对长周期层序的形成机制的探索为层序地层学的第2个进展,那么,从旋回的有序叠加 形式到层序的识别与划分,不但表现出了旋回地层学和层序地层学的交融,而且也代表了层序地层学的第3个 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