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84篇
测绘学   95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241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贵州梵净山九龙池一万年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佩英  乔玉楼 《贵州地质》1992,9(2):167-177
九龙池剖面是梵净山顶上的一个洼地剖面,深6.05m,未达基岩。采样112块,孢粉分析鉴定获得孢粉24539粒,有75个科属,以木本花粉为主,其次为蕨类孢子,草本少。根据孢粉组合及~(14)C年龄,该剖面为一万年来的沉积物。其古植被、古气候可分为三个发展时期:(Ⅰ)距今8100—10000年左右为少量落叶阔叶树及较多蕨类组成的疏树蕨类——不很繁茂的落叶阔叶林(林下蕨多)。气候由温凉—稍转温暖。(Ⅱ)距今1300—8100年左右,阔叶林繁盛时期,植被由落叶阔叶树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树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树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气候相应由温暖—温暖湿热—温暖—温暖偏凉。(Ⅲ)距今1300—900年左右,以松、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及喜冷湿的莎草较多,气候温暖偏凉湿。 笔者等认为,其气候期的划分(Ⅰ)代表前北方期一北方期,(Ⅱ)代表大西洋期—亚北方期—亚大西洋期(Ⅲ)代表亚大西洋期后的气候。  相似文献   
992.
Using solid phase extraction followed by HPLC, various pesticides of different chemical structure, thermolabile or polar components included, can be separated and quantitated chromatographically in a single run. Due to longer elution times compared to gas chromatography,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components can be determined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our experience, all components relevant for a water catchment area can be covered. With the use of diode-array-detectors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mponents can be done with sufficient security by comparison of spectra of reference sample and analytical peak. The determination limit is 0.025 μg/L with few exceptions.  相似文献   
993.
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兴起代表了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信息技术,它属于技术地理学的范畴,它为资源与环境的管理和规划以及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革命性工具。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又依赖于地理学理论和实用模型的发展。进一步勾通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之间的关系是目前促进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对1984-1991年北京地区70万自然人群中冠心病和脑卒中急性发作的发病率与某些太阳、地磁活动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急性发作与其中一些太阳、地磁活动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5.
税国洪 《铀矿地质》1990,6(4):251-255
本文综述了10年来痕量钍的分离富集方法和测定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极谱法、中子活化法、X射线荧光法等,应用这些方法测定ppb级的针,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左开挺 《华南地震》1991,11(4):45-54
通过对广州地磁台环境干扰源的监测,计算与分析得到:(1)不同时期产生的二个干扰源对地磁台1号墩磁场总强度测值的迭加影响为-25nT,与多台资料对比结果一致。(2)地磁台1号和5 ,1号与干扰源场区外Ⅰ号比测墩测得的磁场总强度、水平强度及垂直强度之差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故认为广州地磁台环境干扰源目前尚属稳定。  相似文献   
997.
Deep-sea ferromanganese nodules were dissolved by HNO 3 -HF-HClO in a sealed container at low pressure; HF was evaporated in an open container and salts were dissolved in HCl by heating, then transferred to a 2% HNO 3 solution. Forty-one elements including Li, Be, Sc, Ti, V, Mn, Co, Ni, Cu, Zn, Rb, Sr, Y, Zr, Mo, Cd, In, Sb, Cs, Ba, La, Ce, Pr, Nd, Sm, Eu, Gd, Tb, Dy, Ho, Er, Tm, Yb, Lu, Hf, Ta, W, Tl, Pb, Bi, Th and U, were measu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 Conditions and sampl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is procedure is a good experimental metho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rrect principle, clear interference, easy operation, and reliable resul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41 elements could be used for resource exploratio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nd academic research.  相似文献   
998.
肖晖 《台湾海峡》1992,11(4):374-378
本文应用厦门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收集到的1952~1990年的气象资料,对厦门干旱、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出现规律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天气气候分析得出厦门干旱突出,具有机率多、旱期长;暴雨成灾不及干旱频繁,但一旦发生,强度大、灾害严重等结论。  相似文献   
999.
C-band和L-band雷达干涉数据西部冰川区域相干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涉雷达相干性问题是制约利用干涉方法提取中国内陆冰川相关参数的重要原因.本文在理论分析干涉空间失相干因素的基础上,从垂直基线、地面坡度和波长3个方面对比了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表面的干涉特性.以中国西部典型的内陆冰川(冬克玛底冰川)为研究区域,采用C-band的ENVISAT/ASAR和L-band的ALOS/PALSAR数据,对比分析二者在冰川区域相干性的差别,并给出了量化结果.研究表明,相比于C-band雷达干涉数据, L-band雷达干涉数据在内陆冰川区域具有更强的抗失相干的能力,更适合于内陆冰川相关参数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00.
产业技术变迁与全球技术创新体系空间演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段德忠  杜德斌  杨凡  谌颖 《地理科学》2019,39(9):1378-1387
以1990~2014年全球96个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全球产业技术变迁研究基础上,对全球技术创新体系的等级层次性及其演化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国际专利分类)-USPC(United States Patent Classification,美国专利分类)-NAICS(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北美产业分类体系)的专利分类至产业分类识别系统为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的产业技术创新变迁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全球最具创新力的产业有着由机械产业向信息通信产业变迁的趋势;以信息通信产业、机械产业、电气设备产业和医疗设备产业为代表的全球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在这25 a间都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和空间集聚趋势;全球技术创新体系正由大西洋格局向太平洋格局演进,东亚地区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增长极;国家研发支出规模、国家经济规模和国家文化包容性对国家技术创新能力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但研发人员数量和国家人口总数对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