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6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147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488篇
地质学   338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The finite-offset (FO) common-reflection-surface (CRS) stack has been shown to be able to handle not only P-P or S-S but also arbitrarily converted reflections. It can provide different stack sections such as common-offset (CO), common-midpoint (CMP) and common-shot (CS) sections with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signal-to-noise ratio from the multi-coverage pre-stack seismic data in a data-driven way. It is our purpose in this paper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FO CRS stack on data involving converted waves in inhomogeneous layered media. In order to do this we apply the FO CRS stack for common-offset to a synthetic seismic data set involving P-P as well as P-S converted primary reflections. We show that the FO CRS stack yields convincing improvement of the image quality in the presence of noisy data and successfully extracts kinematic wavefield attributes useful for further analyses. The extracted emergence angle information is used to achieve a complete separation of the wavefield into its P-P and P-S wave components, given the FO CRS stacke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omponent sections.  相似文献   
22.
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界面的哈格多恩原理波前成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 ,浅层结构常常表现为强烈的非均匀性 ,界面横向强烈起伏 ,层内速度变化较大 ,传统的基于平界面均匀层模型的折射资料处理方法不能适用。研究开发能应用于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处理的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文中基于惠更斯原理 ,用波前扩张法对波场作正演计算 ,根据哈格多恩折射波前成像原理 ,在lecomte算法和Hole有限差分计算程序的基础上 ,开发出 1种复杂介质结构中折射资料的处理方法与软件 ,并用此方法处理了福州城市活断层折射探测试验中在义序完成的 2条折射剖面资料。结果表明 :探测区浅层为 3层结构 ,分别为盖层、强风化层和基岩。基岩顶界面的埋深约为 5 8~ 5 2m ,盖层P波速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3.
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和环境监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勘探手段,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地球物理反演和成像技术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层析成像技术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应用,提高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勘探质量和精度。本文献电阻率法层析成像技术的前提条件及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粗浅探讨,最后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4.
高密度电法勘探在岩溶查找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武汉市汤逊湖污水处理厂厂址的地质概况和地球物理特征,以及高密度电法勘探的施工方案,分析了视电阻率异常特征,并说明了其异常验证情况。高密度电法勘探结果表明该区存在溶洞,为施工提供了决策依据,建议在有溶洞的地段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工程建设后发生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5.
在对德兴铜矿矿山废水的光谱特征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类型水体(酸性水、碱性水以及河流水)的特征光谱,并利用地物谱特征开展矿山废水pH值污染指标提取研究。针对水体光谱反射率低、特征光谱不明显的特点,采用矿区卫星Hyperion高光谱数据,应用ISA算法和掩膜技术识别出水体分布并进一步与MNF变换有效结合,根据波段散点图进行不同pH值水体的有效分割。为矿山废水污染的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新技术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6.
环电流区中性原子观测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双星计划中性原子(ENA)探测仪的研制提供可靠 的理论依据,并为未来中性原子探测数据的分析及研究做好准备,针对双星轨道初步模拟计 算了双星ENA探测仪对磁暴时中性原子的观测特性. 建立了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离子分布的 一 个近似理论模式,并模拟计算了极轨卫星在极区上空、赤道面以及其他位置上对不同强度磁 暴主相期间环电流区ENA空间角分布及能谱的观测结果. 研究表明,存在环电流区方向和南 北极区环电流粒子沉降带两个中性原子强度极大区域;磁暴越强烈,注入区高度越低,环电 流区观测到的ENA通量越高;处于有利位置的ENA探测器可分辨注入区内边界或注入前沿;EN A探测器能够分辨环电流带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由于离子交换截面的差异,H,O,He 3种E NA的能谱分布不同;在10~80keV能谱范围内通量较强,易于观测;环电流区H,O两种ENA 通 量较强,有利于观测;而环电流区He ENA通量很弱,不易于观测. 模拟计算研究表明,双星 极轨卫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进行有效探测;低纬轨道上的ENA探测器也能够对环电流区ENA 进行一些观测;ENA探测器的研制应重视低、中能量范围ENA的探测.  相似文献   
27.
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EOS/MODIS数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略介绍了四川省地震局近年来所开展的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研究工作及其进展;对目前地震系统卫星遥感热红外辐射信息研究工作所使用的数据源进行了比较;着重介绍了一种新的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数据源——搭载于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的Terra和Aqua极轨卫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这一唯一进行直接广播的对地观测仪器的基本参数及数据特性。对MODIS数据与目前正在使用的AVHRR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EOS/MODIS数据的产生,将进一步推动利用卫星热红外辐射资料研究强震前的热异常场的工作,并可望在我国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8.
针对成像光谱仪影像的专题分析,介绍了沿用常规遥感影像分析方法时的原理和新的算法,提出了影像融合方法的应用,说明了这些方法在学术思想上的归属,并简要介绍了各种方法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29.
30.
弹性波CT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弹性波CT技术是一种新的物探方法。本文简单地介绍了该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影响图像重建的因素,并以实例说明了弹性波CT技术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