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22篇
地质学   636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7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祁连山大通河源区冻土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大通河源区位于祁连山中东部, 属高山多年冻土区, 利用源区内冻土钻探及监测资料对源区冻土发育的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冻土地温分析表明, 源区冻土年平均地温随海拔的变化梯度约为3.82 ℃·km-1, 且冻土地温与表层覆被条件关系密切. 盆地平原地带多年冻土厚度约为17~86 m, 且以海拔每上升100 m冻土厚度增加约10 m的梯度增加. 多年冻土活动层厚度受海拔地带性作用不显著, 更多地受局地因素的控制, 地表覆被条件成为其主要影响因素. 在气温升高以及人类活动日益增多的影响下, 源区冻土整体处于退化状态, 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以0.0075 ℃·a-1的速率上升.  相似文献   
912.
The multipart Riffeltal rock glacier, located in a tributary valley of the Kaunertal, Tyrol, Austria is investigated to enlarge the knowledge about spatial and temporal development of rock glaciers in and at the margins of pro‐glacial areas and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glacier–rock glacier interactions. The subject of interest consists of a complex system of two adjacent rock glacier tongues and various superposed lobes with differing ages, origin and root zones, and therefore diverse development. To determine the reasons for their diverging developmen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permafrost occurrence on an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rock glacier were studied by application of geomorphological mapping, geophysical methods and measurement of the basal temperature of the winter snow cover (BTS). Permafrost modelling was performed on the basis of BTS data and land surface parameters derived from a high resolution airborne laser scanning (AL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Additionally, the ALS data were used to measur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hanges of the rock glacier surface between 2006 and 2012. Glacier–rock glacier interactions during and since the Little Ice Age (LIA) are evid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ied rock glacier. A geomorphic map giv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glacial advance or retreat and permafrost or ground ice occurrence. The combination of all information helps in the analysis of diverse kinematic action of neighbouring rock glacier tongue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13.
宇德忠  程培峰  季成  崔志刚 《岩土力学》2015,36(Z2):478-484
冻土与普通的土体相比具有独特的工程性质。在冻土地区进行桩基础施工后,桩和周围土体在冻土地温及大气温度的作用下逐渐回冻,回冻过程中在冰的胶结作用下桩与周围土体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为了研究回冻前后桩基的承载力变化及变形性质,在大兴安岭地区浇筑了2根15 m试验桩,试验桩中布设了温度监测系统,采集了桩基回冻过程中的温度数据。根据温度监测结果在桩基回冻前后进行了自平衡静载试验,研究了回冻前后桩基承载力、各土(岩)层的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回冻后冻土地温保持在-1.9 ℃桩基的承载力是回冻前承载力的1.42倍;端阻力是回冻前的1.49倍为964 kN,占桩基承载力的12.98%;各土(岩)层的侧摩阻力均有所增长,平均增长率为40.3%。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冻土条件下的桩基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14.
侯颉  邹长春  曲璐  朱吉昌  李康  岳旭媛  彭诚  李宁 《现代地质》2015,29(5):1110-1121
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钻探结果揭示,水合物主要赋存于裂隙型和孔隙型储层中。基于钻探结果,在测井岩性识别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常规测井和超声波成像测井等资料,总结两类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形成了基于测井资料的水合物储层识别方法,并对该区储层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裂隙型水合物储层比纯泥岩层段的裂隙发育;声波速度较高,范围为1.5~4.5 km/s ;电阻率最高可达90 Ω·m。孔隙型水合物储层比砂岩水层的声波速度高,范围为2.0~4.0 km/s;电阻率亦为高值,范围为90~180 Ω·m。(2)研究区14个钻孔共识别出裂隙型储层12层,孔 隙型储层15层,总厚度为217.2 m。钻遇水合物的厚层均能识别,但少量钻遇的薄层未能识别,原因可能为薄层水合物含量少,导致测井响应不明显。总体上,测井方法在三露天天然气水合 物储层识别方面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15.
气测录井以其可以灵敏、快速监测钻遇不同地层赋存烃类气体信息的优势而成为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的一种成熟技术手段。考虑到当钻具研磨赋存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层时势必会导致其分解释放大量烃类气体并被气测录井仪器灵敏有效地监测,首次尝试利用气测录井方法在我国陆域冻土区-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 进行钻探实时预判,建立天然气水合物的野外现场实时预判方法。最后,以DK8-19钻孔为例说明气测录井实时预判方法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单一利用气测录井方法实时预判天然气水合物层段与地质和分析测试综合认识结果的吻合度可达到85.71%,而将上述三种方法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野外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16.
多年冻土区道路工程病害类型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多年冻土及多年冻土区恶劣的环境给工程构筑物的建设及维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青藏工程走廊内的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两大道路工程为研究对象,系统论述了其路基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分布特征。现场调查显示,青藏公路80%的路基病害由多年冻土融沉所引起,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变形和纵向裂缝,且主要发生在高填方路基上。这两种病害与多年冻土地温及含冰量密切相关,地温越高,含冰量越大,病害越为严重。青藏公路桥梁工程的病害主要集中在附属工程及上部结构上,而涵洞工程病害则主要由冻胀、融沉作用、泥石流淤积、冰塞以及施工原因导致。青藏铁路沿线现场监测及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铁路路基病害主要为高温冻土区普通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变形、纵向裂缝、路桥过渡段沉降变形、风沙灾害及块碎石材料风化引起的冷却路基结构失效等。此外,青藏工程走廊内广泛分布着包括冻胀丘、冰椎、冰幔、热融湖塘等不良冻土地质现象,当上述不良地质现象与工程接近时,会对道路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威胁,严重时可导致一些工程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917.
徐安花 《冰川冻土》2014,36(4):987-993
高速公路路基幅面宽度的成倍增加,沥青路面的吸热效应更为显著,工程对其下伏多年冻土的热影响更为显著. 热棒、热棒保温板复合结构等传统工程措施能否保护宽幅高速公路下冻土稳定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根据带相变热传导有限元方法,对共和-玉树高速普通路基、热棒路基和热棒保温板复合结构路基在未来全球变暖情形下的地温场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结果表明:在年平均气温为-3.5℃或地表年平均温度为-1℃的多年冻土地区,普通路基和热棒路基在全球变暖条件下路基下伏冻土都将发生融化,宽幅公路路基将会产生显著融沉变形,不能保证宽幅公路路基20 a使用期内的稳定性. 热棒保温板复式结构显示了较好的冷却路基效果,在第20年路基下多年冻土人为上限高于原天然上限,路基下富冰冻土仍处于冻结状态,可以保证宽幅沥青公路在服务期内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18.
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路基热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鑫  喻文兵  陈琳  刘伟博 《冰川冻土》2014,36(2):369-375
多年冻土区的年平均气温是影响冻土路基边界条件的重要因素. 在附面层原理的基础上,考虑采用带有相变的控制方程和数值方法,以相同尺度的路基模型为前提,选取不同的年平均气温为影响因素,对青藏工程走廊公路路基的人为冻土上限和年平均地温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公路路基下年平均地温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升高,人为冻土上限随着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而显著下降. 在年平均气温为-7.16 ℃时,路基修筑50 a后其年平均地温为-3.61 ℃,其人为冻土上限为-0.97 m;年平均气温为-3.21 ℃的条件下,路基修筑50 a后其年平均地温仅为-0.1 ℃,其人为冻土上限也降至-13.11 m. 因此,可以看出:在未来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现有处于稳定状态的冻土路基将逐渐变得不稳定.  相似文献   
919.
多年冻土场地路基地震响应动应力性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青藏铁路工程抗震设计与地震加固为应用背景,基于冻土场地路基的若干典型工况,开展多年冻土场地路基地震响应动应力性状的研究工作。研究表明,与不同的场地地形条件相比,冻土层对路基地震响应动应力的影响更加突出,尤其是含冻土层路基的地震动应力幅值、频率较不含冻土层路基的地震动应力幅值、频率大得多,因而冻土层的存在可能加剧了路基的震害响应。  相似文献   
920.
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准确判断对于多年冻土发育特征评估、寒区冻土模式下边界深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典型钻孔地温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多年冻土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简化了地表和活动层状态影响的地温年变化深度估算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低温冻土的地温年变化深度平均值比高温冻土大4.6 m,随着冻土温度升高,地温年变化深度基本上呈减小趋势,部分低温冻土钻孔由于土层含水率过高导致地温年变化深度相对较小;由于活动层水热动态和冻融过程的影响,地温年变化深度与浅层(0.5 m)温度年较差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多年冻土上限附近温度年较差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层介质的热扩散率差异是导致地温年变化深度区域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层含水率、温度、质地以及水的相态是影响地层热物理性质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