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9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61.
根据 1 997年 1 0月和 1 998年 5月 2次围隔生态系实验中获得的叶绿素 a资料 ,分析了在富磷围隔实验中不同粒径叶绿素 a的变化及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以及油污染对叶绿素 a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 P- meso中 ,1 0月份 Chl- a的含量每天以 1 0~ 1 6 μg/L的速度呈指数生长 ,最高达到 74.89μg/L;大于 2 0μm的大型浮游植物是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5月份 Chl- a含量在加磷后增长的速度每天为 3~ 8μg/L,较 1 0月份慢 ;2~ 2 0 μm和 GF/F~ 2μm的小型和微型浮游植物是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62.
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污损生物不仅附着在养殖网笼上,而且也大量附着在养殖生物的贝壳上。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竞争食物,氧气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死亡率提高。本实验以大亚湾养殖网笼里的珍珠贝及附着的污损生物为对象,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耗氧及排泄上的差异,同时对网笼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优势种的滤食,呼吸及排泄也进行了测定,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滤食,耗氧和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率,耗氧率和氮磷排泄率上存在明显差异,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的滤食率,NH4-N和PO4-P的排泄率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同时在网笼上附着的优势污损生物的滤食,耗氧和排泄也不容忽视,他们对食物的滤食,溶氧的消耗及氮磷排泄的贡献也很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还是附着在网笼上的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及氧气的竞争,污损生物对水中氮、磷浓度的提高贡献也很大,因此在养殖中,污损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63.
三峡库区蓄水后夏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粒级叶绿素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了解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及浮游植物对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现状的指示作用,根据2004年8月30日~9月4日在长江口水域进行的多学科综合调查结果,报道了调查区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及其粒级组成特征,并初步研究了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叶绿素a浓度在长江河道内和口门外水域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40~2.13mg.m-3,0.48~4.89mg.m-3,平均值分别为1.09mg.m-3,1.70mg.m-3;与三峡库区蓄水前相比叶绿素a浓度偏低,高值区向口门方向西移,其水平分布与浮游植物丰度分布基本一致。垂直方向上叶绿素a浓度峰值出现在20m以上水层,与浮游植物丰度垂向分布有一定的差异。在调查水域<20μm粒径叶绿素a的平均浓度比>20μm粒径叶绿素a要高。统计分析表明磷酸盐与叶绿素a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是控制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64.
Abstract. .The phosphate uptake kinetics of single cells and colonies of the haptophycean alga Phaeocystis pouchetii were investigated in short- and long-term experiments. In phosphate-deprived cultures, the highest nutrient uptake rate (Vmax) of both growth forms appeared to be similar. However, the half-saturation constant for phosphate uptake of the cells embedded in a colony (Ks= 3.08 μM) was consider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cells (Ks= 0.31 μM).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existence of a diffusion barrier formed by the colony membrane and colonial mucus. Over a 24 h light/dark cycle, the phosphate assimilation rate in moderately limited colonies and single cells was nearly identical during the light period. In the following dark phase, colony cells maintained this uptake rate, whereas the uptake of the single cells diminished by 70 %. The high dark uptake rate in colonies ran parallel with the absorption and degradation of intracolonial carbon compounds, suggesting that the dissimilation of these compounds covers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for phosphate uptake in the dark. In Phaeocystis cultures during a transition to phosphate depletion,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phosphate was found in the colonial mucus, isolated by selective filtration. The possible absorption of phosphate by the mucus and the role of mucus in the energy budget seem to be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phosphate uptake of colonies. Short-term measurement of phosphate uptake in colony cells may therefore underestimate the phosphate uptake of the whole colony.  相似文献   
265.
解磷菌分离及其对内蒙古布龙图低品位磷矿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蒙古布龙图磷矿区表层土壤中取样,分离得到了几个解磷菌株,测定了每个菌株的解磷能力.分离的芽孢杆菌(Bacillus sp.)A20、AC2013和AC2015,对Ca3(PO4)2和磷矿石粉中磷的分解率为21%~25%,它们对磷的分解具有协同效应.用A20和AC2013的菌液制成的生物复合磷肥施于马铃薯,增产23.08%,微生物法将成为利用北方低品位磷矿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66.
几种铁(氢)氧化物对溶液中磷的吸附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氢)氧化物不仅是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矿物,也是重要的矿物资源。表生地质作用形成的针铁矿、赤铁矿和无定形氢氧化铁都具有纳米尺度,具有很高的表面积,表现出对磷的专性吸附,是低浓度磷的潜在吸附材料。本文通过铁(氢)氧化物对水溶液中磷酸根的等温吸附实验,初步对比研究了针铁矿、合成氧化铁黄、赤铁矿和无定形氢氧化铁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无定形氢氧化铁对水溶液中磷酸根的吸附能力最强(对低浓度磷的吸附达到5.5mg/g),其次是氧化铁黄和针铁矿,赤铁矿的吸附能力最差。几种铁(氢)氧化物对磷吸附容量的差别主要受比表面积控制。无定形氢氧化铁、合成氧化铁黄、针铁矿、赤铁矿对磷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针铁矿和赤铁矿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双常数速率方程。  相似文献   
267.
低聚合羟基铁离子-蒙脱石复合体吸附磷和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姜浩  廖立兵  王素萍 《地球化学》2003,32(6):573-581
将提纯的钙蒙脱石与羟基铁离子溶液作用,制备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在实际土壤的酸度(pH=4~8)和温度(t=34~50℃)条件下,进行了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吸附P和F的实验,探讨了复合体的P和F吸附能力与pH值、温度、吸附时间、P和F的初始浓度、离子强度间的关系,并与蒙脱石和含水氧化铁的P和F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在实验条件下,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磷具有明显的亲合力,对氟的亲合力较低,只略高于蒙脱石原样。低聚合羟基铁-蒙脱石复合体对P和F的吸附,特别是对磷的吸附行为对该元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有重要影响,成果对土壤学和环境学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8.
饶竹  李梅 《岩矿测试》1998,17(1):33-36
采用铑作基体改进剂,消除样品中共存磷酸盐基体的干扰,实现了用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贻贝、虾粉、牡蛎等海洋生物样品中痕量砷。方法的LD为25pg(10μL进样),线性范围在0~125μg/LAs。标准加入法测定砷的回收率为85%~102%,10-6水平As的测定RSD(n=6)小于7%,分析结果与标准样品的标准值和氢化物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269.
过氧化钙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去除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鑫  柯凡  李勇  李文朝  潘继征  张洪  高亚 《湖泊科学》2015,27(3):493-501
针对水体中低浓度磷深度净化问题,以过氧化钙为吸附剂,采用等温吸附、吸附热力学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开展其对磷酸盐吸附特性的研究,讨论p H、共存阴离子对其除磷过程的干扰能力.结果表明:(1)过氧化钙对磷酸盐的吸附等温线方程符合Langmuir方程,过氧化钙对磷酸盐的最大吸附量为381.7 mg/g(25℃);(2)过氧化钙在除磷过程中系统的热力学参数ΔG00,ΔH00,即过氧化钙对磷的吸附作用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3)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可精准地描述过氧化钙的吸附行为,其吸附速率随着溶液中磷酸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经过4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4)过氧化钙在p H=8时除磷效果达到最佳;(5)高浓度倍数的共存阴离子中,CO2-3对过氧化钙除磷影响最大,在10倍浓度下可造成吸附量减少14.7%.  相似文献   
270.
张才武 《福建地质》2004,23(4):226-232
应用二茂铁为原料,经由甲酰基化、氧化和酰氯化反应得到二茂铁二酰氯,继而与对硝基苯胺作用合成的二茂铁-1,1’-二对硝基苯胺二酰胺;通过红外、紫外可见光谱及差热扫描、元素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确证新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该实验还考察了二茂铁-1,1’-二对硝基苯胺二酰胺对磷酸盐的响应情况,表明二茂铁-1,1'-二对硝基苯胺二酰胺在酸性下对H2PO4^-的响应不大,在微碱性条件下,体系在λ=440nm处颜色加深,对磷酸盐响应灵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