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51.
依据学界对我国煤炭资源赋存和禀赋特性的研究成果及绿色开发的要求,厘定了绿色煤炭资源的内涵,提出了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指标的构成和评价指标级别划分方案,以及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指标影响权重,制定了评价指标分等、分级划分方案;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不同类别绿色煤炭资源评价指标特点。  相似文献   
152.
《测量平差》教学中矩阵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覃辉 《四川测绘》1995,18(2):84-86,94
本文以附限制条件平差为例,讨论了矩阵秩在《测量平差》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表明,提出的几个幂等矩阵及恒等式有利于平差学习。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一种寻找隐伏岩体的好方法:岩浆热场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伏岩体对于热液矿床找矿是非常重要的。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物探(磁法、电法、重力、地震等)方法应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本文介绍的岩浆热场法,是专门寻找隐伏岩体的方法。岩浆热场法是地球物理方法的一种,它以感知温度场的差别为目的,没有多解性是它最大的优点。它以岩浆热场理论为基础,以各种能够恢复古温度场的方法为手段。能够感知岩浆热场温度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了其中的五种:接触变质带法、煤质和煤级法、伊利石结晶度法、牙形石色变度法和镜质体反射率法等。接触变质带是岩浆热场直接的具体的体现,传统的接触变质带范围有限(一般不超过1km)。但是,如果考虑到极低级变质作用,将大大扩展接触变质带的范围(达6~8km)。煤质和煤级是煤田地质部门应用得非常娴熟的方法,中国无烟煤分布区大多与岩浆热场有关,是隐伏岩体的良好指示剂。伊利石结晶度、牙形石色变度和镜质体反射率法是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指标。在上述各种方法中,笔者推荐镜质体反射率方法。该方法具有简单、精确、适用、经济、快速的特点。与物探方法比较,该方法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如果能够将该方法从煤田和石油部门移植到岩石学和矿床学部门,与磁法、电法、重力法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寻找隐伏岩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4.
高有机硫煤抽提物中含硫化合物的组成与热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雷加锦 《沉积学报》1998,16(2):20-23
高有机硫煤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煤种,其特点之一是抽提物芳烃馏分中含丰富的含硫化合物。在我国西南地区晚二叠世碳酸盐台地潮坪成因、具不同煤化程度的四种高有机硫煤中均检测出了四种系列的含硫化合物,它们分别为二苯并噻吩系列、苯并萘并噻吩系列、菲并噻吩系列和苯并二苯半噻吩系列。含硫化合物的类型组成虽然相似,但它们的相互比例关系与煤化程度和具体的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分析发现,随煤化程度增加:(1)具三环结构的二苯并噻吩相对于四、五环结构的化合物数量减少;(2)具稳定甲基取代位的含硫化合物数量不断增加,同时还发现含硫化合物与同环数的常规芳烃间的比值可反映碳酸盐台地受局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5.
陈科 《地质与勘探》2021,57(6):1401-1407
毛管压力对煤层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定量表征中、低渗高阶煤煤岩毛管压力曲线,开展了中、低渗高煤阶煤岩高压压汞实验,利用得到的毛管压力数据回归建立了新的毛管压力曲线双参数和单参数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参数a、b间关系,以及参数a、b对毛管压力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拟合建立的新毛管压力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中、低高阶煤样的高压压汞实验测试得到的毛管压力数据,拟合程度达到98%以上,为定量表征高阶煤储层毛管压力提供了经验公式。根据本文建立的新毛管压力经验公式,在以SHg为横坐标,以lnPc-lnPmin-ln(SHg^0.5)为纵坐标的在直角坐标系中,SHg与lnPc-lnPmin-ln(SHg^0.5)成幂指数关系lnPc-lnPmin-ln(SHg^0.5)=aSHgb,因此可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参数a和b值,进而可以得到相应煤样的毛管压力数学模型。参数a和b呈负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基于该关系式,可进一步得到单一参数毛管压力数学模型为,则lnPc-lnPmin-ln(SHg^0.5)和在双自然对数坐标中成线性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得到直线斜率即为b值,进一步简化了毛管压力模型。利用新数学模型开展数值模拟,发现煤样毛管压力随参数a和b增加而增加;参数a和b与孔渗的关系表明,参数a随渗透率、孔隙度增加而降低,成线性关系,而参数b则随渗透率、孔隙度增加而增加,均成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6.
《Sedimentology》2018,65(3):775-808
Fluvial systems in which peat formation occurs are typified by autogenic processes such as river meandering, crevasse splaying and channel avulsion. Nevertheless, autogenic processes cannot satisfactorily explain the repetitive nature and lateral continuity of many coal seams (compacted peats). The fluvial lower Palaeocene Tullock Member of the Fort Union Formation (Western Interior Williston Basin; Montana, USA ) contains lignite rank coal seams that are traceable over distances of several kilometres. This sequence is us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peat formation in the fluvial system was controlled by orbitally forced climate change interacting with autogenic processes. Major successions are documented with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6·8 m consisting of ca 6 m thick intervals of channel and overbank deposits overlain by ca 1 m thick coal seam units. These major coal seams locally split and merge. Time‐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using a Cretaceous–Palaeogene boundary event horizon, several distinctive volcanic ash‐fall layers, and the C29r/C29n magnetic polarity reversal, shows consistent lateral recurrence of seven successive major successions along a 10 km wide fence panel perpendicular to east/south‐east palaeo‐flow. The stratigraphic pattern, complemented by stratigraphic age control and cyclostratigraphic tests, suggests that the major peat‐forming phases, resulting in major coal seams, were driven by 100 kyr eccentricity‐related climate cycles. Two distinct conceptual models were developed, both based on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major peat‐forming phases ended when enhanced seasonal contrast, at times of minimum precession during increasing eccentricity, intensified mire degradation and flooding. In model 1, orbitally forced climate change controls the timing of peat compaction, leading to enhancement of autogenic channel avulsions. In model 2, orbitally forced climate change controls upstream sediment supply and clastic influx determining the persistence of peat‐forming conditions. At the scale of the major successions, model 2 is supported because interfingering channel sandstones do not interrupt lateral continuity of major coal seams.  相似文献   
157.
广东省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用地分等成果(主要为利用等)与实际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收集广东省耕地利用等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等数据并进行大样本统计分析,构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模型;对模型进行可信度、方差及回归分析,得出广东省和7个省级二级区的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检验表明,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测算结果较为合理,为其他省(市、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测算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制定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协调区域内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8.
邹悦  张勃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5):625-631
生态需水是当前水问题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对于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内陆干旱区来说, 这一研究尤为紧迫。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水文变异, 进而改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水文及生态平衡状况。文章采用黑河流域莺落峡站1947-2006 年月径流序列资料, 运用差积曲线-秩检验联合法来识别水文过程变异点并分析变异成因, 然后对各月平均流量序列用线性矩法推求GEV分布参数, 求出概率密度最大流量, 将其视为相应月河道内生态流量, 可以得到黑河莺落峡站河道内生态需水情况。结果表明, 基于水文变异情况分析河道内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在黑河上游是可行的;水文变异前后, 站点满足生态需水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 因气候原因而导致的径流量变化是很难避免的, 科学合理计算生态需水对干旱区河流生态管理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9.
范铁刚  张广清  丁云宏  王欣 《岩土力学》2014,35(Z2):204-210
煤的力学性质是制定钻完井与煤层气开发方案和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煤层气储层改造效果的重要因素。煤内部含有大量的内生裂隙、构造裂隙和微孔隙,在不同应力条件下其力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目前关于煤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有效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内在原因的研究成果还较为欠缺,通过三轴压缩试验,可对不同应力状态下中阶煤有效弹性力学性质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应力作用下煤的变形受孔隙、裂隙影响显著;在弹性变形阶段,随着围压的增加,中阶煤的有效弹性模量及有效泊松比有增加趋势,煤的有效弹性模量及有效泊松比与围压间呈非线性关系,且当围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有效弹性模量及有效泊松比趋于恒定。对应力状态影响煤有效弹性力学性质进行分析,给出了基于三轴压缩试验的含张裂缝中阶煤有效弹性模量及有效泊松比经验公式,同时对公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0.
李典庆 《岩土力学》2008,29(3):633-638
为了评估不同失效准则对基桩可靠度的影响,传统的方法是引入失效准则偏差系数。然而目前所定义的失效准则偏差系数使得偏差系数和基本随机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直接将偏差系数的统计参数用于基桩可靠度分析是不尽合理的。为此,基于线性回归理论提出了新的失效准则偏差系数的定义,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方法检验了偏差系数和基本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算例分析了偏差系数和基本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基桩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的失效准则偏差系数的定义使得偏差系数和基本随机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出的通用的失效准则偏差系数能够有效地消除这种相关性。偏差系数与基本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对偏差系数的均值具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变异系数基本没有影响。此外,偏差系数与基本随机变量间的相关性对基桩可靠指标具有明显的影响,基桩可靠度分析中应该消除这种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