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81.
In the present paper, by introducing the effective wave elevation, we transform the extended ellip- tic mild-slope equation with bottom friction, wave breaking and steep or rapidly varying bottom topography to the simplest time-dependent hyperbolic equation. Based on this equation and the empirical nonlinear amplitude dispersion relation proposed by Li et al. (2003), the numerical scheme is established. Error analysis by Taylor expansion method shows that the numerical stability of the present model succeeds the merits in Song et al. (2007)’s model because of the introduced dissipation terms. For the purpose of verifying its performance on wave nonlinearity, rapidly vary- ing topography and wave breaking, the present model is applied to study: (1) wave refraction and diffraction over a submerged elliptic shoal on a slope (Berkhoff et al., 1982); (2) Bragg reflection of monochromatic waves from the sinusoidal ripples (Davies and Heathershaw, 1985); (3) wave transformation near a shore attached breakwater (Watanabe and Maruyama, 1986). Comparisons of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with the experimental or theoretical ones or with those of other models (REF/DIF model and FUNWAVE model) show good results,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t model is capable of giving favorably predictions of wave refraction, diffraction, reflection, shoaling, bottom friction, breaking energy dissipation and weak nonlinearity in the near shore zone.  相似文献   
382.
2009年黄海绿潮浒苔爆发与漂移的水文气象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和2009年,黄海中西部局部海区均出现绿潮浒苔,但由于绿潮爆发时间不同和漂移路径不同,造成的影响大不相同。本文利用EOS卫星的多通道资料,采用通道合成的方法,给出了绿潮浒苔的分布和移动情况。利用卫星遥感的海面风场、降水、云中液态水含量、海表面温度(SST)、POM模式模拟的海流等资料,分析了2009年绿潮浒苔期间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浒苔聚集和定向移动的原因,并与2008年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前期降水的明显增多与绿潮爆发有密切关系,降水过后海水中营养盐类充足,而且降水后黄海上空降水和云中液态水含量偏少,日照比较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海上浒苔迅速繁殖。2009年黄海西部降水明显增多的时间较2008年晚15 d左右,是2009年绿潮浒苔爆发比2008年晚15 d左右的重要原因。风力是浒苔在海洋中移动的主要强迫力,强劲持续的的东风或者东南风是导致2008年浒苔在青岛沿海登陆的主要外界强迫力,而2009年西南风使浒苔向东北方向漂移。SST变化对浒苔爆发的影响不显著。定量分析表明,浒苔密集区的移动更倾向于与盛行风向一致,向下风方偏右5~40(°)方向漂移,浒苔密集区的移速与海流速度更加一致,约为海流速度大小的0.8倍。  相似文献   
383.
《测绘学报》2012,41(3)
利用重力资料研究区域乃至全球地质问题时,重力或重力异常正演方法最好从基于直角坐标系向球坐标系方向发展。本文对近似的球冠面积分重力异常正演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都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再通过数值试验及实际应用,分析Tesseroid单元体基于泰勒级数展开的重力正演方法与球冠重力正演方法的计算精度与稳定性,最后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384.
沈其韩  耿元生 《岩石学报》2009,25(8):1737-1748
根据变质作用分类研究的历史回顾和最新进展,本文介绍了一个试行的、较系统的变质作用分类方案,可分为局部性的变质作用和区域性的变质作用两个大类9个类型.局部性的变质作用包括以下5个类型:(1)接触变质作用,包括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和高热变质作用3个亚类;(2)低-中-高温动力变质作用,包括低-中-高温韧性剪切带变质作用和温压递进逆冲断层变质作用2个亚类;(3)冲击变质作用;(4)水热变质作用;(5)燃烧变质作用.区域性的变质作用可分为以下4个类型:(6)早前寒武纪克拉通基底变质作用-低中压-中高温区域变质作用,可分为5个亚类,分别是低-中压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低-中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低-中压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低-中压绿片岩相-角闪岩相递增的变质作用和区域超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7)造山带变质作用,可分为3个亚类,分别是低温-低压区域动力变质作用、碰撞造山变质作用和深俯冲高压-超高压区域变质作用;(8)埋深变质作用;(9)洋底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85.
福建省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自晚太古代以来经受了多次造山运动影响,尤以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和频繁,以致省内华夏古陆不断发生裂解及增生。省内的北北东—北东东、北西—东西及南—北走向断裂十分发育,形成大小不同的断块(地体)。最突出的是南平—宁化(北东)断裂带与政和—大埔(北北东)构造—岩浆带相交汇,将福建省割切为闽西北、闽西南及闽东3个地体。本文对主要断裂及三大地体的构造—岩浆活动、变质—变形、岩浆侵入与喷发、地体的分离与拼接的演化历史进行概略阐述。总之,福建省是经多期造山作用由不同地体或断块拼接而成的复合造山带  相似文献   
386.
利用1951—1998年海平面气压资料,计算夏季风指数,并分析其与广西汛期旱涝的关系,得出:夏季风变异与广西汛期旱涝有一定关系,洪涝年出现在强夏季风年和弱夏季风年,其中严重洪涝则主要出现在强夏季风年;而干旱则主要出现在夏季风正常年。对夏季风变异造成广西汛期旱涝的成因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387.
Andrei Borisovich Vistelius (1915–1995), along with William Christian Krumbein (1902–1979) and John Cedric Griffiths (1912–1992), were dominant figures in the formative and development years of mathematical (or quantitative) geology as a subdiscipline of geology.  相似文献   
388.
湘东南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小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8,自引:15,他引:58  
湘东南花岗闪长质岩石以高K2O/Na2O,K2O+Na2O>6.0%为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其形成主要受部分熔融作用制约;岩石稀土元素富集,铕负异常不明显,δEu=0.71~0.89;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亏损,P、Ti或亏损或不亏损,具岛弧型岩浆作用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属板内钾质岩石,源区可能存在早期俯冲组分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组分,或是源于软流圈的岩浆与中下地壳混合作用的产物;其形成与该带中生代早期岩石圈的伸展-减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89.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了约束条件为参数平差的相关观测值的一次范数最小平差(L1平差)模型,并对不同的数学实例进行了试算。结果表明,L1平差具有较好的抗粗差能力。  相似文献   
390.
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空间扩散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贺灿飞  陈颖 《地理科学》1997,17(3):193-200
对港澳地区在中国内地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转移做了上分析,表明了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趋向于沿海地区和与这这有特殊社会文化联系的区位,同时更有向中西部和北部转移的趋势,决定港澳地区对中国内地投资空间模式和转移态势的因素是经济规模,经济增长速率,劳动力因素,经济开放度,与沿海的经济距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