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53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21.
TTG岩石构造组合(或岩类)表征洋壳俯冲作用。本文提出TTG岩类的4个亚类:(1)镁安山岩系列(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非常年轻和很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例如活动洋中脊俯冲的板片窗的边缘;(2)镁安山岩系列(MA)高压型TTG亚类,形成于比较年轻和较热的洋壳俯冲,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3)低镁(或非镁)安山岩系列(LMA)低压型TTG亚类,形成于洋内弧下地壳,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4)低镁(或非镁)安山岩系列(LMA)高压型TTG亚类,形成了大陆边缘弧山根带,压力≥1 500~1 600 MPa,深度≥50~60 km。对TTG岩类4个亚类的研究,并结合对无TTG形成的老的冷的俯冲带洋壳和冷的弧地壳以及幔楔有无岩浆产生等方面的研究,可以重建岩浆弧的壳幔结构和热结构,进而可为与洋俯冲有关的成矿作用提供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422.
青藏高原中强地震前的地电场变异及构成解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及邻区的地电场常态波形存在场地的选择性现象,场地的岩石结构、裂隙及裂隙水、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地电场的常态波形,较大湖泊有助于附近出现TGF-A波形,在第四纪沉积层较厚、岩石含水度高和透水性强的地区多出现TGF-B波形,而构造活动剧烈的基岩山区易出现无日变形态的地电场.该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电场的短临异常存在时间上或同步或有十余天差的丛集现象,而在空间上可分布于该区多个断层附近,表现出离散现象,这种时间上丛集、空间上离散的现象是该区域地电场短临前兆特征.引入Σ-Δ求和方法从地电场观测数据中解析出自然电场通常的稳定性,说明了中强地震之前部分地电场的背景值跃变是一种自然电场变化现象;建立潮汐谐波振幅比TA值的概念及计算方法,从定量角度说明了青藏高原地区TGF-A、TGF-B和无日变波形的潮汐影响在逐次降低;使用一阶差分ΔE方法,解析出地电场分钟数量级的高频电磁成分,通常这种高频突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随机性、有限性.三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从地电场的构成中解析出自然电场、大地电场和高频电磁成分的特征,为地电场的物理解析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基础.  相似文献   
423.
岩石塑性变形条件下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Mohr-Coulomb强度准则仅描述了峰值强度状态下正应力和剪应力之间的关系,作为岩石破坏的判据.本文拓展概念,提出Mohr-Coulomb屈服准则表述岩石发生塑性变形后不同应力状态下屈服面的应力应变关系.在总结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使用三轴压缩试验数据确定塑性参数c和φ随内变量κ变化的实验技术方法,给出了评价各向同性模型精度的参量表达以及某些测试结果.采用具有各向同性强(软)化规律的Mohr-Coulomb屈服准则,利用岩石的初始屈服、峰值屈服和残余屈服三组参数可以将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简化表征为四直线模型,它比三线性模型有更广泛的适用性.本文的结果为工程地质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4.
半无限横观各向同性介质中多裂纹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炳军  肖洪天  岳中琦 《岩土力学》2012,33(8):2527-2535
为评估含矩形裂纹的半无限横观各向同性介质的局部强度和稳定性,采用基于双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基本解的对偶边界元数值方法,分析了在沿裂纹面法向和切向均布力分别作用下矩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及两个共面或平行的矩形裂纹的相互作用问题。通过数值计算考察了自由面对应力强度因子值的影响,以及裂纹间距、边长比及自由面对共面或平行双裂纹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由面的存在引起该类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值大于无限域情况;裂纹形状和裂纹间距对共面或平行双裂纹相互作用效应均有较明显的影响,但自由面对共面或平行双裂纹的相互作用效应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25.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富集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盆地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综合研究了穆格莱德盆地Fula凹陷油气藏的控制因素。该凹陷发育了Abu Gabra组优质烃源岩和3套生、储、盖组合,第1套为Abu Gabra组自生自储自盖;第2套为下生上储盖的大组合,即Abu Gabra组生、Bentiu组储和Darfur群盖;第3套组合为Abu Gabra组生,Darfur群储、盖。它们都是有利的勘探组合:断层控制油气运移和聚集,构造背景和砂体展布控制油气分布,区域盖层控制油气富集。凹陷中部构造带是油气主要聚集区,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426.
东南亚新生代两类埃达克岩的分布、成因和含矿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南亚的巽他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是新生代埃达克岩和类埃达克岩发育的地区。这些中酸性岩浆岩广泛见于印度尼西亚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 零星见于苏门答腊、班达岛弧、西爪哇和中加里曼丹等地。本区埃达克岩和类埃达克岩岩石类型分别属于岛弧拉斑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 以重稀土元素Y, Yb含量低(分别为Y ≤19 ×10-6和Yb ≤1.8 ×10-6)和高Sr值(>355 × 10-6)为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有明显的Ba、K、Sr正异常峰和负的Th、Nb (Ta)异常谷。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富集。本区埃达克岩和类埃达克岩的构造位置为新生代缝合线附近的大洋岛弧和陆缘造山带, 可划分为两种成因类型:第一种为岛弧拉斑/钙碱性系列, 其REE配分模式属于大洋岛弧型, 见于现代大洋岛弧, 称为岛弧型(O-型)埃达克岩; 另一种为高钾钙碱性系列, 其REE配分模式属于大陆型, 产于大陆板块边缘造山带, 与弧-陆碰撞和后碰撞构造环境有成因联系, 见于大陆边缘, 称为大陆型(C-型)埃达克岩。 研究结果表明:大陆型(C-型)埃达克岩和类埃达克岩分布区域与世界级斑岩铜-金矿分布相一致, 而大洋岛弧型(O-型)主要与浅成热泉金矿和喷气型有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427.
目的利用重磁异常数据微弱信息增强技术识别线性构造的方法,并介绍其实现过程.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梯级带滤波增强非线性滤渡技术与Tilt梯度及其水平导数的有效结合,增强放大微弱信息再识别提取线性构造,利用数字图象显示技术成图.结果识别出柴迭木盆地线性构造多条,分析对比柴达木盆地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重力解释成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为深入研究该地区线性构造、成矿特征、寻找勘探靶区补充了新的证据.结论该方法提取了区域航磁异常资料中的微弱信息,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对断层边界及异常的边界划定更为准确.梯级带滤波增强技术与Tilt梯度及其水平导数相结合取得良好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428.
陕北吴起县退耕还林(草)成效的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登科 《中国沙漠》2009,29(1):125-130
利用GIS综合解译分析NOAA/AVHRR、TM和DEM数据,揭示吴起县退耕还林(草)生态建设工程所取得的实效。1998—2003年NOAA/AVHRR遥感监测表明,吴起县域版图在遥感影像上凸现,这就是该县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留在大地上的绿色印记,表明吴起县植被状况正在逐年改善,而且植被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周围区域。退耕前后的LANDSAT TM影像解译结果对比分析说明,吴起县近年来退耕还林(草)的成绩是显著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与1997年相比,到2004年该县有81.31%耕地不再耕种,退出的耕地主要变为草地、林地和果园;林草覆盖度增加显著,由1997年的37.06%提高到2004年的83.63%;高坡度耕地绝大部分实现退耕,大于25°的坡耕地89.36%实现了退耕;低植被覆盖度的土地面积在大幅度减少,植被覆盖度小于10%的面积减少了90.91%。土壤侵蚀强度总体上降低,但土壤侵蚀状况仍然严重,需要继续加强治理。  相似文献   
429.
在东南亚一带的地质研究工作中,查阅了近10多年来地质文献上发表的有关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弧的岩石化学数据,查出符合埃达克岩条件的中、酸性岩岩石样品25个。样品分布于南苏拉威西、中苏拉威西、北西苏拉威西和北苏拉威西,构成巽他古大陆边缘新生代埃达克岩分布带。埃达克岩岩石类型分别属于岛弧拉斑系列、钙碱性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以重稀土元素Y、Yb含量低和高Sr值为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有明显的Th, Sr峰。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富集。本区埃达克岩和埃达克质岩可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岛弧拉斑/钙碱性系列,见于大洋岛弧和陆缘火山弧,其REE配分模式属于大洋岛弧型(O型);另一种产于大陆板块内部,与陆-陆碰撞和后碰撞构造环境有成因联系,属于大陆型(C型)埃达克岩。  相似文献   
430.
赵晓西  张保雷  王宗敏 《岩土力学》2005,26(Z2):219-221
根据基本方程及定解条件的比较分析,将ANSYS软件的温度场分析功能应用于渗流场的分析,利用APDL语言实现了渗流参数化建模,采用死活单元技术,通过迭代算法计算浸润线位置,解决了黄壁庄水库土坝渗流稳定问题的求解,为今后该大坝的工程管理及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