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被动源面波和体波成像在内蒙古浅覆盖区勘探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勘探具有勘探深度和分辨率的优势,在矿产勘探中多被采用.但主动源反射地震具有成本高、在矿区采集困难等难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无需主动源激发、利用天然噪声的被动源地震应用于勘探,可成为其低成本替代选项.本文在内蒙古浅覆盖区矿区进行了被动源勘探试验,采用相关计算获得拟炮集记录,并基于频率域信噪比计算,在生成拟炮集前实现了...  相似文献   
62.
南海北部地壳的深地震地质结构探测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1993年5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与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南海北部共同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测量实验,本文介绍了其中的海底地震仪海上资料采用,室内资料处理,根据资料的初步处理解释结果,文中分析了测区的地壳地质结构。  相似文献   
63.
煤层瓦斯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煤层中的节理裂隙密集带则容易导致瓦斯聚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依据振幅随炮点和检波点入射角的变化可以预测裂隙的发育方向和发育密度。在对淮南地区张集西三煤矿的三维地震数据资料处理时,按不同的方位角增量抽取方位角道集,并对其方位角道集进行速度分析、NMO校正、叠加和偏移,得到6个方位偏移数据体。根据Malick等人的理论模型对其进行计算,获得d、A、B值,并据此预测裂缝发育方向与发育密度。将其预测成果与常规地震解释成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非常吻合,可见利用方位角道集处理方法预测煤层裂隙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4.
某勘探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固原市,具黄土高原地貌特征:黄土冲沟发育,地形切割剧烈,部分沟壁近乎直立,地形总体北低南高,最大高差大568m。该区基岩少有裸露,大多数被第四系所覆盖,盖层厚度一般大于100m,地震激发条件属Ⅲ类区,原始资料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该区目的层主频率为30Hz,通过试验,采用井深20m、药量3kg及多井组合激发,同时增加排列长度,提高覆盖次数等野外技术措施,改善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65.
煤炭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技术在野外采用单点激发、单点接收,可有效避免野外组合时差对高频的影响及组合产生的接收各向异性问题,并有利于室内对规则干扰进行压制。通过开展高密度空间采样试验,对高密度勘探技术中空间采样密度与分辨率的关系,高密度激发技术、静校正、高保真室内组合方法、噪声压制方法及三维去噪最小数据集抽取方法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以HNDJ区的高密度地震勘探项目为例,高密度地震勘探获得的新剖面,其各煤层的反射特征都比过去普通三维资料有明显提高,特别是Td波。对该区的高密度空间采样数据利用多种地震属性对断层进行识别,新发现6~8m的断层2条,尤其2m断距的断层显示的也非常清晰,实例表明高密度空间采样地震勘探技术,可提高地震勘探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66.
用于AVO分析的振幅保真平面波叠前时间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o support amplitude variation with offset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structure areas, we introduce an amplitude-preserving plane-wave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based on the double-square-root wave equation in media with little lateral velocity variation. In its implementation, a data mapping algorithm is used to obtain offset-plane-wave data sets from the common-midpoint gathers followed by a non-recursive phase-shift solution with amplitude correction to generate common-image gathers in offset-ray-parameter domain and a structural image. Theoretical model tests and a real data example show that our prestack time migration approach is helpful for AVO analysis in complex geological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67.
陇东巨厚黄土塬区,由于表层地震激发条件复杂多变,潜水面深,反射波衰减强烈,导致目的层反射波难以分辨,为此在陇东地区的多个地震勘探项目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多井组合、井深对比、检波器组合等一系列试验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黄土塬地区可使用中密度成型炸药,多井组合激发,且井越深记录质量越好;检波器采用9串2并或9串线形组合,组内距2m,可有效压制随机干扰;观测系统须根据不同地貌条件进行选择,在黄土塬上宜采用多道、小炮间距、小偏移距、高覆盖等直线观测系统;而在黄土沟、坡中,可采用弯线观测系统,并适当减少道数及覆盖次数、增大炮间距及偏移距等;在沟塬过渡段为避免出现空白段,应采用变观系统。  相似文献   
68.
流动SLR北京站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流动SLR观测站于2000年8-11月在北京房山卫星激光观测站作对比观测,获得了344圈资料,描述了观测情况,并展示了部分有结果。这是我国流动SLR取得的第一批观测结果,其数据已上Internet网,全球共享。  相似文献   
69.
三维VSP数据高效偏移成像的超道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的三维VSP地震数据偏移成像实现都是在共炮点道集或共检波点道集中逐个道集循环进行的,计算效率相对较低.根据三维VSP观测系统中炮点和检波点布置的特殊性和地震波场满足线性叠加的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三维VSP数据的高效偏移成像方法,即首先通过对三维VSP共接收点道集进行地震数据的广义合成得到一种超道集,然后在共接收点道集的波场深度外推过程中逐步应用多震源波场对超道集进行偏移成像,即利用一次波场深度外推循环完成对所有共检波点道集数据的偏移成像.通过三维VSP模型数据与实际地震数据的偏移成像试验验证了这种高效的超道集偏移成像方法可取得与常规共检波点道集相当的偏移成像效果,还具有极高的计算效率,其计算量与单个共检波点道集的偏移成像计算量相当.  相似文献   
70.
三维倾斜界面PS转换波CMP道集时距及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PS转换波资料处理过程中,往往需要联合P波资料提供相应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P波和PS转换波层位对比困难.本文仅利用PS转换波数据,通过三维倾斜界面PS转换波CMP道集精确时距关系推导了近似时距解析表达式;分析了PS波的精确与近似时距关系随测线方位、界面倾角与倾向的变化规律及其拟合误差;并讨论了近似时距关系的三个时距参数随方位的变化特征;理论上给出描述时距的三维倾斜界面倾角、倾向、深度、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这5个独立参数的估计方法,并通过理论模拟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