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80篇
  免费   1478篇
  国内免费   1785篇
测绘学   514篇
大气科学   778篇
地球物理   2300篇
地质学   4640篇
海洋学   664篇
天文学   113篇
综合类   481篇
自然地理   653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275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352篇
  2018年   304篇
  2017年   291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334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412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476篇
  2010年   376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59篇
  2007年   492篇
  2006年   485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88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95篇
  2001年   221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84篇
  1998年   240篇
  1997年   217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松辽盆地深层断陷沙河子组烃源岩分布预测与生气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宏  李剑  夏利 《世界地质》2014,33(3):630-639
松辽盆地下白垩统沙河子组是深层断陷的主要烃源岩发育层系,目前钻井揭示其厚度大(700 m),埋藏深(3 500 m),但钻井大都分布于深层断陷的边部,断陷内部烃源岩层揭示少。根据断陷结构样式及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出单断箕状断陷和双断地堑式断陷两种沙河子组烃源岩发育模式,并确定深层烃源岩主要有五种存在形式。断陷中部席状平行结构、成层性、连续性好的地震反射特征的烃源岩最为落实,主要为深湖--半深湖相,暗色泥岩厚度大,暗地比高(45%~70%)。深层沙河子组烃源岩总生气量约148.38×1012m3,天然气资源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42.
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滑坡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的优点,针对小流域滑坡稳定性分析,建立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模型。该模型主要采用灾害自身信息来修正原始模型中的参数,解决了区域稳定性评价中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该方法首先设定模型的初始参数分布,然后利用采样点雨前和雨后稳定性不同的信息建立验证方程,再根据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和贝叶斯方法确定最终的参数分布,进而得出区域稳定性分布。应用该模型对福建省蔡源小流域的6 13滑坡群发性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蔡源小流域地区的无量纲黏聚系数C为0.028,有效摩擦角为16.7,土壤的导水系数T和降雨量q的比值为529.026m,可能不稳定地区和不稳定地区达到76.0%。该模型利用历史灾害数据自动模拟出合适的参数,对区域滑坡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3.
根据工程应用的目的不同将隧道的涌水量划分为施工涌水量和长期涌水量,针对涌水量预测方法常常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在全面分析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适用条件的基础上,按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正确选择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及其计算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44.
桑植县油坊萤石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边缘,是一典型的小而富的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矿体主要由压扭性断裂控制,与围岩含Ca质有关,围岩界限清晰。矿体呈透镜脉状、似层状或扁豆状,矿石质量好,Ca F2含量高。该矿床广泛存在围岩蚀变作用,表现有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该类型萤石矿床有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45.
石炭-二叠系煤成气藏是冀中坳陷东北部亟待突破的勘探领域。文中基于大量的钻井、测井、地球化学和古地温资
料,分别模拟构建了大城凸起、文安斜坡和武清凹陷的埋藏史和考虑岩浆热液侵入作用的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冀中坳
陷东北部石炭-二叠系地层总体上经历了“三沉两抬”的构造演化过程,在印支运动前全区具有近似的演化历史,印支
期、燕山期区内构造演化开始分异,至新生代形成总体“东隆西坳”的构造格局。区内烃源岩热演化包括一次生烃和二次
生烃,并可细分为长期隆升型、后期强烈沉降深成变质型和岩浆热变质型三种类型。一次成烃主要发生在三叠系末期,二
次成烃分别在新近纪和古近纪岩浆侵入期。区内斜坡浅部和隆起区一次成烃,斜坡和凹陷深部为后期强烈沉降深成变质二
次成烃、斜坡和凸起岩浆热液侵入区发生岩浆热变质二次成烃。一次成烃期Ro 值在0.7%左右,不具成藏潜力,二次成烃
期烃源岩可达高熟、过熟阶段,成藏配置条件好,成藏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46.
奥陶系马家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的烃源岩层系之一,为了进一步认识马家沟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典型剖面烃源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GC-MS分析方法对研究样品的饱和烃馏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马家沟组烃源岩岩性不同,其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也存在差异。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推断,马家沟组各类源岩的沉积环境为盐度较高的还原环境,灰岩沉积环境的氧化性略高于灰质泥岩;灰岩的有机质母质来源以低等水生生物和微生物为主,而灰质泥岩有高等植物来源的有机质混入,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均达到成熟阶段;马家沟组各类源岩有机质均经历过降解作用,且碳质泥岩中有机质遭受的降解作用要强于灰岩。  相似文献   
947.
在沿海地区划分海水入侵界线具有重大意义,在海水入侵范围内,地下水由于含盐量高,虽然工业生产、人畜生活不能利(饮)用,但深部海水可为海产品养殖业带来较高的利用价值。利用高密度电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2种方法准确划分了浅、深部海水入侵界线,并根据电性特征分析探讨了海水入侵区域的由浅至深的侵入特点,推测了不同深度上岩石破碎及富水规律,为探讨沿海养殖业利用温度相对稳定或较高的深部入侵海水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48.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 T法)是一种利用人工场源研究地层、构造等深部地质特征问题的新技术新方法。在山东省海阳市郭城地区鑫泰金矿床的应用研究表明,CSAM T 法可以较好地用于确定矿体的产状和大致地层结构,在矿体成矿规律研究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49.
河南郁山铝土矿区包括郁山、李村、杏树洼、煤窑洼4个铝土矿段。本溪组含铝岩系的分布、埋深及岩相特征直接控制铝土矿的赋存和空间特征。区内构造对含矿岩系的分布、产状、埋深及完整性等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含铝岩系厚度与铝土矿厚度及品位一般呈正变关系,即含铝岩系厚度大,铝土矿层厚而富。铝土矿物沉积于古地形中,大的凹陷沉积盆地控制着铝土矿带的分布范围和展布方向,其中小的洼地、溶洞、溶斗等具体控制铝土矿的矿体形态、产状、规模。河南郁山铝土矿为典型的喀斯特型铝土矿。铝土矿成矿物质均来自上地壳,为上地壳岩石经过风化而成,非花岗岩以及玄武岩等岩石类型;铝土矿物质来源与基底碳酸盐岩关系不大,具有一定距离的搬运,说明铝土矿物质来源非原地,而是异地来源;秦岭古陆提供了重要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950.
In situ zircon U–Pb ages and Hf isotopic data,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Sr–Nd–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are reported for Nanshanping alkaline rocks from the Zijingshan district in southwestern Fujian Province (the Interior or Western Cathaysia Block) of South China. The Nanshanping alkaline rocks, which consist of porphyritic quartz monzonite, porphyritic syenite, and syenite, revealed a Late Cretaceous age of 100–93 Ma. All of the rocks show high SiO2, K2O + Na2O, and LREE but low CaO, Fe2O3T, MgO, and HFSE (Nb, Ta, P, and Ti) concentrations. These rocks also exhibit uniform initial 87Sr/86Sr ratios of 0.7078 to 0.7087 and εNd(t) values of −4.1 to −7.2, thus falling within the compositional field of Cretaceous basalts and mafic dikes occurring in the Cathaysia Block. Additionally, these rocks display initial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with a 206Pb/204Pbi ratio of 18.25 to 18.45, a 207Pb/204Pbi ratio of 15.63 to 15.67, and a 208Pb/204Pbi ratio of 38.45 to 38.88. Combined with the zircon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εHf(t) = −11.7 to −3.2),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basement rocks, we suggest that Nanshanping alkaline rocks were primarily derived from a subduction-related enriched mantle source. High Rb/Sr (0.29–0.65) and Zr/Hf (37.5–49.2) but relatively low Ba/Rb (4.4–8.1) ratios suggest that the parental magmas of these rocks were most likely formed via partial melting of a phlogopite-bearing mantle source with carbonate metasomatism. The relatively high SiO2 (62.35–70.79 wt.%) and low Nb/Ta (10.0–15.3) ratio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iO2 and (87Sr/86Sr)I,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iO2 and εNd(t) of these rocks suggest that the crustal materials were also involved in formation of the Nanshanping alkaline rocks. Combined with 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features, we infer magmatic processes similar to AFC (assimilation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involving early fractionation of clinopyroxene and olivine and subsequent fractionation of biotite-dominated assemblages coupled with a lesser amount of crustal contamination, thereby forming the Nanshanping alkaline rocks. The Nanshanping alkaline rocks appear to be associated with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in the Cathaysia Block. This extensional regime could have resulted in the slab break-off and rollback of the subducting paleo-Pacific plate and the upwelling of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which induced partial melting of the enriched lithospheric mantle in the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