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158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天山北麓塔西河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穿过吐谷鲁背斜的塔西河变形阶地测量和年代学分析,计算出该背斜处地壳抬升速率在75~130ka间为1.70~3.24mm/a.12~13ka间增至12.25~8.16mm/a.全新世时则为2.25—2.57mm/a,明显具有脉动性的特点,其平均隆升速率为2.06~3.57mm/a.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及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下切和侧蚀作用的进行.因此塔西河阶地的形成和发育明显受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成因性和多层次性.是构造气候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22.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发育较好,沉积记录具旋回性的特点。根据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不同的层序界面类型、岩石组合特点及沉积相序叠置关系,在该区寒武系中识别出1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14个三级层序(—C1~—C14)。这些层序的共同特点是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发育较好,而典型的低水位体系域则未见及。通过分析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及其延续时限,它们被归并为两个中层序(MS1、MS2),分别对应于二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和碳酸盐台地的两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323.
新疆河谷阶地的年代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柏美祥 《内陆地震》1998,12(1):13-19
对新疆阿尔泰山,西准噶尔山地,天山南北及昆仑山26条河流河谷阶地的年代学研究表明:高河漫滩主要形成于晚全新世时期3000aB.P.;I级阶地形成于中全新世时期6000aB.P.;Ⅱ和Ⅲ级形成于晚更新晚期13000~34000aB.P;Ⅳ级以上阶地形成于晚更新世早期67000~95000aB.P.。这些地貌面的年代是第四纪重要地质事件出现的时期。阶地高出河床的高度(H)与其相应的形成年代(A)有较好  相似文献   
324.
Facies analysis of Severn Main terrace sediments at Eardington, Shropshire is instructive in determining aspects of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t a ‘proximal’ location in the terrace. Evaluation of the structural and dire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gravels indicates that the terrace is a composite feature comprising two units. The lower unit is notable for the 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large sandy facies, a near absence of massive gravel facies, and the presence of large, locally derived, lithoclasts in excess of 1 m in diameter. Facies associations observed indicate the existence of in-channel bars and large channels with bedforms at the dune-plane bed transition. The directional properties of the unit indicate flows parallel to the main valley axis and although the unit is unlike previously reported examples it is interpreted as being the product of a proximal low sinuosity environment. The upper unit is composed mainly of multistorey, coarse, massive gravel units with limited interbedded sand facies. Fabric analysis indicates progradation of the unit from the west. The facies sequence is similar to those encompassed by facies models proposed for proximal alluvial fan deposits and therefore, on structural and directional grounds, the upper unit is interpreted as an alluvial fan deposit which prograded into the main Severn valley from the adjacent Mor Brook tributar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composite nature of the terrace at this point are considered both in terms of terrace correlation and palaeohyrological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325.
六盘山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与构造变形的关键部位,其东麓泾河河流阶地是第四纪以来六盘山构造隆升的地貌载体。通过对泾河上游河流阶地的剖面实测,厘定了河流阶地的级序,泾河上游主要发育5级河流阶地T5-T1,不同地段阶地的形态类型不同,柳树沟T5、T4和T3为堆积阶地,T2和T1为基座阶地,高家山均为侵蚀或基座阶地;利用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并与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对比,建立了河流阶地的年代格架,T5-T1年代分别为541 ka B.P.、477 ka B.P.、279 ka B.P.、60 ka B.P.和8 ka B.P。阶地的形态类型、形成年代与气候阶段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泾河上游河流阶地以构造隆升驱动为主,气候变化影响为辅;541~279 ka B.P.期间柳树沟地区为堆积区,堆积速率为0.31 m/ka,而高家山为构造隆升区,河流下切速率为0.37 m/ka,堆积速率与侵蚀速率基本一致,说明T5、T4和T3阶面上较厚的砾石层是六盘山隆升的相关沉积;279 ka B.P.时期由于六盘山快速隆升驱使山前柳树沟地区由堆积区转为侵蚀区,河流侵蚀作用加强造成T2、T1平均下切速率增大为1.13 m/ka,这次地貌转换事件是在青藏高原扩展隆升的背景下六盘山向东挤出隆升的结果。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以面积和体积扩张的观点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326.
对华北山地低山麓面形成时代之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山地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的低山麓面比较发育。前人研究成果中,均把其与地文期中的"××期侵蚀"对比,形成于晚上新世。但不少研究资料表明,它向山地内部延伸,逐渐以喇叭口状收缩与河流谷地内的第三级阶地面相连。低山麓面和阶地面上的组成物质是红色砂、粘土砾石和红色土。古生物化石和测年数据表明其形成于中更新世。因此,它与地文期中的"××期侵蚀"是不同时期的面,二者不能对比。  相似文献   
327.
编制了珠江三角洲番禺台地东缘第四纪堆积阶地、陆域钻孔及海域地震探测等一系列联合剖面,分析了抬升区、下沉区和海陆之间的沉积差异和控制因素,剖析了地动型和水动型海平面变化对三角洲形成演化的影响,厘清了各组断裂的活动及其对三角洲沉积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北东东向和北北西向2组断裂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活动断裂,它们共轭联动,控制着珠江三角洲沉积的格局和水道的变迁,尤其是北东东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北部大陆架滨海断裂系的组成部分。相比而言,陆域断裂活动性较弱,以缓慢蠕动和断块的差异升降和掀斜为主,海域断裂活动性较强,滨海断裂带是危险性很高的活动大断裂。三角洲其他方向的断裂更新世以来无明显活动。  相似文献   
328.
通过多波束水深资料,研究了南海西沙海域甘泉海台地形特征。甘泉海台顶面平坦,坡度通常<1°,但存在3级阶梯状地形,水深范围介于550~700 m,这3级阶梯状地形总体向南西倾斜。在600~850 m水深范围内,甘泉海台普遍发育水下阶地,识别出的水下阶地多达5级,其中西侧阶地发育程度优于东侧。初步认为:甘泉海台顶部和周缘阶梯状地形是冰期―间冰期旋回尺度上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南海地壳沉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2个因素可能也控制着南海其他珊瑚礁的发育演化。在850~1 300 m水深范围内,甘泉海台周缘存在倒石堆状地形,推测主要是珊瑚礁碎屑从礁顶搬运沉积的产物,甘泉海台西北侧比东南侧倒石堆地形更加发育的现象估计与甘泉海台顶面向南西倾斜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329.
徐杨青  刘国锋  吴西臣 《岩土力学》2016,37(10):2915-2920
武汉地区长江Ⅰ级阶地含水层在水流等沉积动力的分选作用和上覆土层压力的固结作用下,其渗透系数必然存在各向异性。因此,基于含水层渗透系数的各向同性和以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得到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所完成的基坑降水设计亦必然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通过现场分层抽水试验、群井抽水试验,结合三维数值模拟反演计算,得出了武汉长江Ⅰ级阶地各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基本规律和特性,即:各含水层渗透系数自上而下逐渐增加且表现为各向异性,其水平渗透系数大于垂直渗透系数,其比值介于1.6~2.6之间。工程实例表明,采用各向异性的水文地质参数和三维渗流分析进行的超深基坑降水设计,结果更接近于实际,且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和基坑周边环境损伤,亦有利于节约宝贵的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330.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东坡扎兰屯东南前新生代基岩上高位砂砾石沉积的展布、沉积特征、砾组特征及孢粉分析等研究,分析本套砂砾石层的成因及其气候环境记录,并结合区域资料,探讨其形成时代和新构造意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位砂砾石层可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代初步厘定为早全新世、晚更新世和中更新世.3级高位砂砾石层均为河流作用的冲积成因,水动力条件较强,略具冲积扇特征,分别为雅鲁河Ⅰ级、Ⅱ级阶地沉积记录和嫩江Ⅲ级阶地沉积记录.孢粉分析显示,Ⅱ级和Ⅲ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为针叶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温凉干旱;Ⅰ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为落叶阔叶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温暖偏干,其后变为草原荒漠环境,气候寒冷干旱.雅鲁河主河道晚更新世以来由东向西略有迁移,嫩江主河道中更新世以来由西向东不断迁移,雅鲁河断裂和嫩江断裂所夹的断块中更新世以来存在3期抬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