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4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12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MODIS传感器从设计上考虑了火灾的监测,并为现有传感器的火灾监测系统提供独特的性能。在分析MODIS的火灾检测的通道的特性的基础上,设计了火灾预警检测系统。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对红外通道的亮度温度值进行阂值处理,提取火点。  相似文献   
852.
我国具有丰富的稠油资源,但国内外针对陆相薄互层稠油油藏热采动态的时移地震监测研究还很少.通过分析火烧油层对储层的影响,结合已有的岩石物理测量结果,建立了薄互层油藏火烧油层模型,开展了地震正演模拟研究,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稠油热采(注蒸汽、火烧油层、注热水)会引起储层岩石和孔隙流体弹性特性的显著改变,从而导致明显的地震属性差异;时移地震可以用来划分油层中高温区范围,跟踪高温前缘等.在陆相薄互层稠油田热采开发中,利用时移地震来监测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53.
共享单车是接驳地铁出行的最有效选择之一,但共享单车的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对使用者和管理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尤其是早高峰期间出现这种问题更会大大降低2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研究用于接驳地铁出行的共享单车的时空均衡性特点对提升早高峰期间的通勤效率有一定意义。为了了解接驳地铁骑行的时空均衡性特点,本文以厦门市作为实验区,将厦门市早高峰期间接驳地铁站的骑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出行OD提出了新的地铁站吸引区域建立方法,基于出行特点提出了考虑地铁站点的单车聚类方法。本文还从潮汐比统计角度和吸引区域角度对各个地铁站的早高峰整体出行均衡性做了分析,从时空角度对早高峰中不同时段的地铁站接驳骑行的时空均衡性做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3种角度下各个地铁站点均衡性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结果表明:(1)根据潮汐比特点,地铁站对骑行的接驳职能可划分为4类,分别为起始型,均衡型,到达型和不适合接驳地铁出行型,反映了各地铁站点的总体接驳特征;(2)地铁站对接驳骑行的吸引区域与潮汐比特点有所差别,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地铁站点的地理位置及周边土地利用类型;(3)对于时空均衡性分析结果而言,潮汐比对时空均衡性层面没有显著影响,其...  相似文献   
854.
2006年红花尔基樟子松林重大火灾发生的气象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慧颖  孟军  宋卫士  王彦平 《气象》2007,33(2):107-111
利用极轨卫星遥感资料、气象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2006年5月16日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重大火灾发生、蔓延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高温少雨型严重干旱、大风是林火发生和蔓延的重要背景。(2)计算的森林可燃性的综合指标为395、423,表明应是雷击起火,与实际情况相符。(3)风力4级、气温5.9~6.5℃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为137.2hm2·h^-1;风力5级、气温7.6~8.4℃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为173.2hm^2·h^-1。(4)风力在4~5级之间变化、气温在5.9~8.4℃之间变化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一般为137~173hm2·h^1,可为以后的林火预报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55.
In the eastern United States, the use of prescribed fire as a silvicultural technique to manage for desirable upland tree species is increasing in popularity. Bark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thickness, density, and porosity have known associations with fire tolerance among species. These physical properties simultaneously influence rainfall interception and canopy storage and thus are of interest across a range of disciplines. Furthermore, while these characteristics are innate to a species, it is unknown whether repeated exposure to fire facilitates physical change in bark structure and whether these changes are consistent among specie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ar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mature pine (Pinus taeda L.) and oak (Quercus montana Willd.) trees from sites across the Bankhead National Forest in Alabama, USA under three different burn regimes: 3-year cycle, 9-year cycle, and no fire. Samples were analysed in the laboratory for bulk density, porosity, water storage capacity, and hygroscopicity (the amount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ur absorbed by bark during non-rainfall conditions). Drying rates of saturated samples under simulated wetting conditions were also assessed. Oak bark had higher bulk density, lower porosity, and dried slower than pine bark. Interestingly, bark from both species had lower bulk density, higher porosity, greater water storage capacity, and dried faster in stands that were burned every 3 years compared to other fire regimes (p < 0.001). In summar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prescribed fire regimes in an eastern US forest alter bark structure and thus influence individual tree control 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The increase in bark water storage capacity, coupled with faster bark evaporation times may lead to less water inputs to the forest floor and drier overall conditions.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is fire-bark-water feedback loop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extent of these mechanisms controlling landscape-scal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856.
利用湖南省2008-2017年10年森林火灾数据、卫星MODIS和VIIRS监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湖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湖南省森林火灾高发月份是2、3、4月, 3月最多,总次数为3800次,森林火灾在邵阳发生次数最多,郴州、长沙和永州次之。森林火灾受灾面积最大的是永州市、怀化市、邵阳市,达6800-7500公顷。重点分析了2018年2月14-19日湖南致灾严重的森林火灾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期间,气温偏高、相对湿度较小,降水量少,平均风速一般超过0.5m/s,火灾严重时段最大风速增大到6m/s左右,风向以偏东风和偏南风为主,湖南高低空受上下一致的西南风气流控制,天气形势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