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6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1145篇
测绘学   165篇
大气科学   1521篇
地球物理   1080篇
地质学   881篇
海洋学   911篇
天文学   56篇
综合类   297篇
自然地理   7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43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07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196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中国短期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数值试验对高原地表反射率变化的气候效应进行了敏感性研究,同时与观测的近40年中国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地表反射率增加是我国短期气候变化的重要控制因子之一,它能造成东亚夏季风和高原夏季风的显著减弱,使夏季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方变暖,南方变冷,季风降水普遍减少  相似文献   
992.
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利用2002年11月-2004年9月广州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和PM10、NO2、SO2等污染物逐日浓度资料,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空气污染的变化特征及与同期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分别建立冬、夏季API指数及污染物浓度的预报方程。结果表明。PM10是广州市的主要污染物。其次为NO2、SO2。除SO2外,广州市API指数、NO2、PM10等污染物浓度具有冬半年(11-4月)偏高,夏半年(5-10月)偏低的变化规律。API指数及各种污染物浓度均具有明显的年周期振荡及5-7天的准单周、10-20天准双周、30-60天左右的季节内振荡,且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在冬半年较强而在夏半年较弱。冬半年API指数和PM10、NO2、SO2浓度与气压、风速、降水呈稳定负相关,与温度、相对湿度等呈稳定的正相关,而夏半年主要与风速、降水具有较好且稳定的负相关。增加前一天的污染物浓度作为预报因子后,所建的最优子集回归方程比单选用气象因子要稳定。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3.
大气污染物含量分布与环境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981—1986年我国大气降尘量、SO_2、NO_x及降水物pH平均值的分布特征与同期的平均雨量、雨日、相对湿度和地面风场等的分布作了对照,发现其间存在一定关系,当上述环境气象场发生变动或出现反常时,这些大气污染物的分布也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949~1996年4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的年个数资料和1958~1997年40年南亚高压(SAH)特征参数的月平均资料,讨论了西北太平洋TC年个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年个数周期和周期能量等特点及其与SAH特征参数的关系和异常TC年前期SAH环流场和100 hPa高度场的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TC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前期SAH对当年TC频数有一定影响,SAH中心位置偏北、偏西,中心强度偏弱时,当年TC偏多,反之,当年TC偏少。  相似文献   
995.
热带印度洋海温的年际变化与ENSO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文中讨论了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空间分布的年际变化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EOF分析的结果表明 ,印度洋海温的变化主要存在全区符号一致的单极型和西部与东南部符号相反的偶极型 ,它们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小波凝聚谱揭示了单极、偶极的变化与Nino3区海表温度距平存在密切关系 ,印度洋海温距平从偶极到单极的变化对应着ElNi no事件从发展到衰减的过程。平均而言 ,印度洋偶极超前Nino3区海温距平约 4个月 ,单极滞后约 6个月。整个热带印度洋 -太平洋地区海气耦合特征的演变表明 ,与ElNino从发展到衰减相联系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气耦合相互作用在印度洋海温距平从偶极到单极的演变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6.
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 I. 模拟的自然变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系统模式FGOALS 1.0_g控制试验(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工业革命前的浓度不变,代表无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变率)模拟结果,研究了模拟的自然变率下热带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简称ISO)的基本特征与年际、年代际变化。研究发现,模拟的自然变率下全球ISO主要活跃区与近六十年的实测结果基本接近;ISO主要活跃区的季节变动特征与实际结果基本一致;全球ISO强度冬强、夏弱的季节变化也与实际结果一致;但模拟的ISO强度偏弱与ISO周期不明显。进一步利用控制试验模拟结果研究了模拟的自然变率下热带ISO特征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得出:第一,模拟的自然变率下的热带ISO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与年代际变化,低强度指数阶段,全球ISO强度减弱,活跃区范围缩小,高强度指数阶段则相反;并存在季节性差异,冬季不明显,春秋季明显,实测结果有类似结论,但高、低指数似乎与增暖有关。第二,模拟的自然变率下的热带东传或西传ISO能量比值总体来看基本上维持一种平衡状态,不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与实际状况下的东传相对能量增强、西传相对能量减弱趋势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97.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0-2009年60 a的热带气旋资料、NOAA海温、NCEP再分析资料及74项环流指数等资料,研究了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既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自1950年以来,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经历了一个先增加再减少的过程,其中转折点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与之相对应,热带气旋路径频数也呈现明显年代际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前期春季海温场、大气环流异常及环流指数与夏季(6-10月)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相关关系,选取了影响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数的预测因子,建立了一个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1951-2003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年际变化,拟合率为0.6。对2004-2009年夏季热带气旋生成频数的独立样本预测试验表明,该模型对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频数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为热带气旋业务预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根际环境锌镉镍的形态变化与植物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抚顺西露天采场60平盘5种修复植物根际与非根际土为研究对象,运用顺序提取实验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中Zn、Cd、Ni的形态分布与植物有效性。结果表明,Zn、Ni在根际与非根际土中主要以硫化物态存在;而Cd在非根际土中以硫化物态为主,在根际土中以可交换态和松、紧有机态为主。与Ni相比,非根际土中Zn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和Cd的紧有机态、氧化物态、可交换态比例明显偏大;与非根际土相比,根际土中Zn的铁锰氧化物态和硫化物态含量增加,碳酸盐态含量降低,松有机态、紧有机态和可交换态Zn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Cd的硫化物态降低,可交换态、松有机态、碳酸盐态、氧化物态和紧有机态含量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Ni的紧有机态显著增加,可交换态、碳酸盐态和硫化物态明显降低,松有机态在不同植物根际变化不同;根际Cd的碳酸盐态增加和氧化物态降低有利于植物Cd的吸收;碳酸盐态Zn的减少可促进植物Zn的增高。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波动、振动和尾波的特征分析,提出以足够大的力冲击桩顶,在桩顶附近记录综合波列图,利用其振幅衰减、周期变化和反射波震相等判断桩身成型质量:波列周期均匀且较小,同时波列振幅衰减较快,而又未见明显反射波震相者桩身成型良好;而有缺陷如断裂、缩径等时波列振幅衰减变慢,反射波震相明显,且有大周期出现.它对桩的浅部(特别是桩顶下5米以内的)缺陷检测特别有效.另外利用动态PS曲线也可判断桩身成型质量:曲线较平滑者,桩身成型良好;曲线出现弯折者桩身存在缺陷,缺陷程度可参照承载力受影响大小确定.  相似文献   
1000.
庞重光  于炜 《水科学进展》2013,24(5):722-727
针对整个渤海海域悬浮泥沙分布全貌研究的不足,基于2000-2004年连续5年的354个SeaWiFS反演的渤海表层悬沙浓度资料,经多年月平均得到其季节变化特征;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给出其空间模态及时间系数,揭示渤海表层悬浮泥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渤海表层悬沙浓度除秦皇岛海域外近岸高,离岸低,辽东湾东岸浓度远大于西岸;冬季浓度最高,春秋次之,除河口海域外夏季浓度最低;河口海域冬夏季均为浓度高值区。经验正交分解显示第一空间模态反映渤海悬沙浓度的总体分布特征,其显著变化周期为12个月,显示渤海表层悬沙的季节变化特征。第二空间模态反映黄河入海径流对渤海表层悬沙浓度分布格局的影响, 其周期为6个月,代表黄河口海域悬沙浓度的变化周期。第三模态显示渤海不同海域悬沙浓度的增加或减小过程并不同步,存在明显的位相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