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77篇
  免费   3330篇
  国内免费   3650篇
测绘学   1416篇
大气科学   2136篇
地球物理   3609篇
地质学   9254篇
海洋学   2888篇
天文学   241篇
综合类   1286篇
自然地理   4027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663篇
  2020年   635篇
  2019年   802篇
  2018年   685篇
  2017年   734篇
  2016年   788篇
  2015年   837篇
  2014年   1058篇
  2013年   958篇
  2012年   1119篇
  2011年   1142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1209篇
  2008年   1063篇
  2007年   1284篇
  2006年   1275篇
  2005年   1148篇
  2004年   1044篇
  2003年   1003篇
  2002年   879篇
  2001年   701篇
  2000年   571篇
  1999年   527篇
  1998年   434篇
  1997年   401篇
  1996年   390篇
  1995年   339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22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52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5篇
  1954年   3篇
  18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41.
利用图像分形编码中定义域块和最小均方误差一一对应的特点,提出了1种基于分形编码的多姿态、表情的人脸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将待检索图像分割为相同大小的值域块,然后将每一值域块按给定的定义域块进行分形编码,得到最小均方误差,计算该最小均方误差与图像库中最小均方误差的欧氏距离。将待检索图像所有值域块的欧氏距离求平均,此平均欧氏距离较小的几幅图像即为检索出的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检索出图像库中存储的同一人的不同姿态、表情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2.
热带气旋活动对中国夏季雨带类型与ENSO的响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研究了热带气旋1)活动与中国夏季2)3组(包括8种)主要多雨带类型的响应关系。同时对热带气旋活动与夏季大陆气温和ENSO事件的始终时间的响应关系,也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夏季中国的雨带分布特征对热带气旋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热带气旋活动与中国大陆气温有着正相关关系,与ENSO事件的发生有着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3.
中太平洋海山群漂移史及其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太平洋海山群的海山呈簇状排列且近EW向展布于太平洋海山密集区,其四周分布着一系列NW走向的线性列岛及规模巨大的水下海山链。它位于明显属于海山链构造的夏威夷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处于莱恩群岛的北西向延伸方向上,与热点作用的板内火山作用关系密切。结合前人对中太平洋海山群形成和漂移的认识,从板块运动和几何学角度出发,采用Backtracking和Hot-spotting海山追踪方法对该区海山进行了追踪,发现该区海山的热点源主要位于现今法属玻利尼西亚群岛区(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这与前人从古地磁和钻探资料出发得到的结果相接近。研究表明,中太平洋海山群是多热点成因的板内火山作用和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产物,它在130~90Ma期间起源于法属玻利尼西亚热点群,曾随着太平洋板块发生过向南和向北的运动,既有水平方向的漂移又有垂直方向上的升降,在漂移和升降过程中还受到了当时大规模多期的热点活动和断裂活动的改造作用,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后才到达今天的位置,最后形成了现今呈簇状分布的海山群。  相似文献   
144.
在分析山东南部海岸几十年来的地形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砂质海岸等深线变化预测理论,建立该区的岸滩侵蚀演变预测模型,研究了该区域岸滩演变规律。实测资料验证表明:预测结果合理,基本反映了本区岸滩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5.
黄海海域陆相中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海海域油气勘探已40余载,尚未实现油气突破,其找油前景引起石油地质学家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邻区油气地化资料,探讨了黄海海域中生界地层生、储、盖特征,特别是白垩系,它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达到较好生油岩标准,并且生、储、盖组合理想,中生界是该区下部油气勘探首选目标。  相似文献   
146.
21世纪的大洋钻探——IOD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在地球科学方面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就研究范围而言,却仅仅触及了地球的表层。IODP是一项国际性的大洋钻探计划,预期将于2003年10月正式开始实施。IODP将运用新的科学方法、科技设备,使人类对大洋底乃至整个地球系统得出更深、更广的认识。简单介绍了IODP的由来、组织机构、钻井技术、前期科学目标及中国的深海研究现状,提出中国参与IODP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了解21世纪的IODP在研究课题及研究技术方面的最新动态,不仅有助于我国根据国际动态调整深海研究的方向,制定符合我国需求的研究计划,而且有助于我国把握参与21世纪IODP的时机和策略,迎接“海洋世纪”的挑战,从而逐步实现“从地学大国走向地学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7.
As a fundamental study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Kuroshio to primary production in the East China Sea (ECS), we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pattern of the intrusion from the Kuroshio onto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EC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intruded Kuroshio water, using the RIAM Ocean Model (RIAMOM). The total intruded volume transport across the 200m isobath line was evaluated as 2.74 Sv in winter and 2.47 Sv in summer, while the intruded transport below 80m was estimated to be 1.32 Sv in winter and 1.64 Sv in summer. Passive tracer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main intrusion from the Kuroshio to the shelf area of the ECS, shallower than 80m, takes place through the lower layer northeast of Taiwan in summer, with a volume transport of 0.19 Sv. Comparative studies show several components affecting the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across the 200 m isobath line. The Kuroshio water intruded less onto the shelf compared with a case without consideration of tide-induced bottom friction, especially northeast of Taiwan. The variations of the transport from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 east of Taiwan have considerable effects on the intrusion of the Kuroshio onto the shelf.  相似文献   
148.
南海南部约30 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196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Bond周期事件在本海区皆有表现,说明“西太平洋暖池”在末次冰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49.
对东白令海水域双线鲽(Lepidopsetta bilineata)、太平洋拟庸鲽(Hippoglosso-ides elassodon)和阿拉斯加鲽(Pleuronectes quadrituberculata)等三种经济鲽类的捕捞群体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是:(1)捕捞群体结构复杂;(2)渐近体长和渐近体重较大、寿命长、K值小;(3)雌鱼比雄鱼个体大、生长快、寿命长;(4)三种鲽类的捕捞群体结构和生长特性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0.
渤、黄、东海内潮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的海洋中,中国东海和临近海域是最显著的内潮生成地之一。本文采用NODC(Levitus) World Ocean Atlas 1998提供的季平均温、盐资料,计算海水的密度,并计算垂向密度梯度的最大值点,得到一个较符合海水实际的密度分层。使用三维非线性数值模型(将海洋分为2层)研究了潮汐(M2,S2,K1,O1分潮)作用下渤黄东海的内潮,揭示了整个海区内潮起伏的空间分布,结果发现大振幅的波动均发生在台湾东北(冲绳海槽)海域和中国近海地形突变之处,其中前者更显著。对于各分潮模拟得到的表面潮与TOPEX/Poseidon高度计资料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上层海水的深度和厚度的梯度对内潮有一定的影响;冬季分布区域比夏季小,强度比夏季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