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9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711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440篇
地球物理   428篇
地质学   1495篇
海洋学   311篇
天文学   124篇
综合类   144篇
自然地理   26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3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辽西区巫闾山的隆升历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裂变径迹年代学方法 ,结合其他同位素年代学资料 ,通过构造热演化的定量分析 ,认为医巫闾山山脉的隆升历史经历了 118~ 81Ma期间的第 1个快速隆升阶段、81~ 14Ma期间的缓慢隆升阶段和 14Ma以来的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医巫闾山的隆升历史与两侧盆地的沉降历史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山脉隆升相对盆地沉降有一个滞后期 ,山脉的快速隆升阶段对应盆地快速沉降的后期和消亡阶段。现今的医巫闾山山脉是 14Ma以来第 2个快速隆升阶段的产物 ,其隆起时间距今大约有 4~ 5Ma。  相似文献   
992.
松辽盆地双城-太平川地区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双城-太平川地区为松辽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通过对该区青1段、青2 3段、嫩1段和侏罗系暗色泥岩的有机质丰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熟的青1段泥岩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烃源岩,青2 3段有局部的生烃贡献,嫩1段的生烃意义有限,侏罗系只能作为煤成气烃源岩。利用热演化程度参数推断出该区源岩的生烃模式和两个生烃高峰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构造单元的青1段泥岩生烃潜力与成熟度的综合评价,明确了该区3个有利的青1段生烃方位。  相似文献   
993.
几种典型地表粗糙度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别利用最小二乘拟合迭代法、牛顿迭代法、TVM法和Martano法计算2003年长白山森林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Martano法计算结果偏小,其他三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不确定性分析表明,Martano法的不确定性与参与计算的数据量有关。拟合迭代法和牛顿迭代法的不确定性在于,通常假设u*不随观测高度而变化,而实际u*随观测高度变化。若相邻两个观测高度之间的u*变化1%,地表粗糙度计算误差8.3%。TVM法由于参数C1的选取范围为0.9~1.05,引起地表粗糙度不确定性平均值为29.9%。经计算得到长白山森林在各种大气层结条件下的地表粗糙度,拟合迭代法得到的2003年稳定、中性和不稳定条件下的地表粗糙度年平均值分别为2.642、2.103和1.616m。  相似文献   
994.
近期气候波动与LUCC过程对东北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利用199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末土地利用数据,估算了东北地区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农田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90年代东北地区由于作物生长季内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生产潜力普遍降低6.45%,其中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差异是导致生产潜力变化区域分异的主要原因。在LUCC过程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2 402.79×104t。从气候波动和LUCC过程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程度看,气候波动要低于LUCC过程的作用,LUCC过程所导致的生产潜力的增长趋势抵消了气候波动所带来的降低趋势,10年间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总量净增加992.23×104t。  相似文献   
995.
低氧/缺氧已成为严重威胁河口/近海与陆架浅海生态系统安全的要素之一。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大量耗氧与水体分层限制表、底层水体交换是河口/近海低氧/缺氧问题的直接原因;而河口/近海和陆架海的各种物理过程控制了营养盐和有机质输运、水体层化,成为导致低氧/缺氧发生的根本原因之一。先讨论了近几年来国内外主要大河河口/近海和陆架浅海低氧现象发生的物理机制:径流冲淡水、潮汐、风、环流对低氧的影响,以及低氧对海-气大尺度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再以长江口为例,重点分析了水动力过程对长江口夏季底层低氧的具体影响,同时对溶解氧统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阐述。最后对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对长江口外海夏季底层低氧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温度操作对褐牙鲆幼鱼的生长和能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在温度胁迫及温度调整后的生长与能量分配进行了研究。驯养于17.5℃的褐牙鲆幼鱼分别在8.5℃(T8.5),13.0℃(T13.0),17.5℃(T17.5),22.0℃(T22.0)和26.5℃(T26.5)养殖10 d后,除T22.0处理的褐牙鲆幼鱼除以干重表示时与T17.5和T26.5处理差异不显著外,以湿重、蛋白质和能量表示的鱼体重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所有处理调整养殖温度至22.0℃继续养殖,由于不同温度造成的生长差异在30 d内可获得完全补偿。在不同温度养殖期间,摄食量少和分配于生长的能量减少是导致低温处理(T8.5和T13.0)生长慢的主要原因,而T17.5和T26.5生长慢的主要原因是分配在生长的能量较少。低温处理分配于生长的能量较少主要是由于其粪便损失和用于呼吸的能量比例较多,而高温处理则主要是由于排泄损失的能量比例较高导致生长能减少。温度调整后的第2个10 d,T8.5,T13.0,T17.5和T26.5的摄食量都显著比T22.0多,而温度调整后的30 d内不同处理的总摄食量没有显著差异,个体水平上的摄食能在生长、粪便、排泄、呼吸上的分配也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补偿生长的获得主要依靠阶段性的提高摄食量。在温度调整后的30 d内,T8.5,T13.0,T17.5和T26.5的幼鱼单位体重日摄食能和生长能都比T22.0多,表现出明显的补偿生长现象。对于整个实验期间而言,T8.5的幼鱼摄食比其他处理少,但由于其排泄和呼吸损失的能量比例较少,因此分配于生长的能量比例比其他处理略多。养殖在不同温度的褐牙鲆幼鱼会在身体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上产生差异,在实验结束时T8.5和T26.5的能量含量与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对温度变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短期的温度变动不会对其长期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沿海挡潮闸所处环境特点及金属热喷涂的机理分析,比较热喷涂锌、铝的优越性,对热喷涂工艺进行对比以及封闭涂层的选择,阐述和推荐挡潮闸钢闸门金属热喷涂防腐蚀方案.  相似文献   
998.
刘洪林  邹辰  梅珏  张介辉  李晓波 《地质学报》2022,96(7):2562-2572
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已经发现丰富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煤系地层为例,通过开展微观特征分析及物理模拟实验,查明山西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有机质孔隙、残余原生孔隙、不稳定矿物溶蚀孔、黏土矿物层间孔,认为黏土矿物层间孔和有机质纳米孔隙是页岩储集空间与常规砂岩储层的显著区别;山西组煤系地层广泛发育的有机质纳米孔,经过模拟实验认为形成于早期液态烃裂解气,随着原油沥青化,气泡被固化在沥青条带中形成纳米孔隙;集中发生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末的异常热事件控制了裂解气生成的强度和范围,在此过程中沥青化产生的有机质纳米孔大幅度提高煤系地层非常规气储集空间和资源丰度。这一认识对于深入了解山西组煤系地层孔隙结构特征及非常规油气地质评价选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李志康  李春峰  朱塽  黄亮  刘文潇 《地质学报》2022,96(8):2670-2682
南海构造环境复杂,海盆内海山规模不一,为了探究南海岩石圈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海山演化的联系,本文利用Parker-Oldenburg法计算得到地壳密度分布并结合基于小波变换的导纳法计算南海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简称Te),提高了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和分辨率。南海大洋岩石圈Te整体较小,分布在0~16 km范围内。南海Te与居里点深度和热流点相关性高,说明岩石圈强度受温度结构影响强烈,海山Te值与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未表现出相关性,表明岩浆活动等热异常会削弱岩石圈强度。  相似文献   
1000.
近期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南斜坡地区多口探井钻遇风城组厚层烃源岩,为重新认识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带来了契机,搜集玛湖凹陷南部、北部5口重点探井资料,经分析取得了以下认识:(1)风城组烃源岩在玛湖凹陷内广泛发育,综合玛北、玛南地球化学参数表明其为一套Ⅱ型优质烃源岩;(2)综合现今地温、热解、生物标志物、族组分等参数,认为玛湖凹陷及其周缘地区4 350 m以深的风城组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4 800 m以深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大范围处于生油高峰期;(3)综合多个生物标志物参数,玛北地区风城组烃源岩为咸化还原沉积,玛南地区风城组二段烃源岩为咸化半还原沉积,风三段烃源岩为半咸化-半还原沉积,陆源有机质输入较多。研究区风城组沉积古环境总体表现出早中期咸化、晚期淡化,北部咸化还原程度高于南部的规律。研究结果对玛湖凹陷风城组后续致密油、页岩油勘探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