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6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351篇
地质学   387篇
海洋学   1228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40篇
自然地理   1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Ice processes taking place in steep channels are sensitive to the thermal and hydrological regimes of upstream reaches and tributaries as well as to the local channel morphology. This work presents freezeup, mid‐winter, and breakup data from four channels of increasing order located in a cold temperate watershed during the winter 2010–2011. From headwater channels to the main drainage system, water temperature, ice coverage, and ice processes are reported and related to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o channel characteristics. Headwater channels only formed ephemeral ice features, and their water temperature reached as much as 4 °C in mid‐winter. On the other hand, larger channels formed impressively large ice dams, some of them reaching 2 m in height. The development of a suspended ice cover partially insulated the channels; as a result, water temperatures remained above 0 °C even for air temperatures well below freezing. This work presents steep channels ice processes that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in previous publications. The concept of a watershed cryologic continuum (WCC) is developed from the data collected at each channel order. This concept emphasizes the feedback loops that exist between morphology, hydrology, heat, and ice processes in a given watershed and can lead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ice processes taking place at any channel location within that watershed. The WCC can also contribute in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cryologic and thermal regimes of steep channels. Copyright © 201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72.
长江口水下三角洲地形地貌对于长江口航道安全、生态环境、海岸带工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拟采用世界上第一颗静止水色卫星GOCI(Geostationary Ocean Color Imager)开展长江口Kd(490)的季节和潮汐变化规律研究,以期为采用机载激光测深提供预评估信息。研究得到结论如下: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体为典型的二类水体,悬浮泥沙含量最高可由杭州湾内几千mg/L迅速降低至10 mg/L以下,因此,分段式的漫衰减系数反演算法适用于研究区域;Kd(490)反演结果表明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Kd(490)值的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高夏低,春秋居中,长江冲淡水流量和季风是影响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在一个潮周期内,Kd(490)值总体表现为低潮期低于高潮期,悬浮泥沙浓度和潮水的潮位是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Kd(490)值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指出,长江口及杭州湾内激光可探测深度约在5~22 m范围内,夏季退潮低潮位最适合激光雷达观测。由此可见,GOCI 8景/d,1景/h的分辨率可以实现Kd(490)的动态变化监控,而且可以实现在相同潮位下更为合理地描述Kd(490)值的季节变化,为机载激光雷达探测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73.
磨刀门河口是珠江流域西江的主干入海口,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网河区无序采砂和磨刀门整治工程的双重影响, 潮汐动力必然发生相应的调整。本文基于多年的水文资料, 结合统计分析、调和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 对近五十年以来磨刀门河口的潮汐动力变化过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20世纪80年代以前, 磨刀门河口总体上呈现出高、低潮位缓慢上升、潮差逐渐减小的趋势, 潮汐动力变化呈现出径流优势型入海口门水道向海延展的自然演变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网河区无序采砂使水位下降、诱使潮汐动力增强, 磨刀门整治工程使水位上升、潮汐动力减弱, 由于河口不同段受到人类活动以及外海潮汐多年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干扰程度不同, 其潮汐动力变化呈现出不同特征。近口段受网河区无序采砂影响较大, 水位下降, 潮汐动力增强; 河口段受两种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水位上升, 在整治工程期间(1983—1993)潮汐动力减弱, 在整治工程后(1993—2003)受网河区无序采砂的影响潮汐动力增强; 口外海滨段受外海潮汐多年变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以及整治工程的共同作用, 水位上升, 潮汐动力减弱  相似文献   
974.
为研究了江苏辐射沙洲地区潮流场对涌浪能量传播的影响,本文利用双向耦合的Delft3D-FLOW和SWAN模型进行了对江苏辐射沙洲地区风-浪-潮流的整体模拟。时间尺度,是表达波能传播速率的有量纲参数。本文利用时间尺度这一物理概念来描述涌浪的波能在地理空间和谱空间中的传播规律。时间尺度越小,波能的传播速率越快。研究发现,通过计算和对比波能的时间尺度在地理空间、谱空间内的变化规律,发现在辐射沙洲地区,波能时间尺度在谱空间内变化偏大。而在潮流影响下,涌浪的频率运移表现更明显。通过理想实验的对比,发现涌浪能量的时间尺度在有潮流明显较无潮流作用时变小,这反映了潮流对于涌浪能量的传递速率有正向作用。在地理空间上,波能的时间尺度在涨潮时刻减小,落潮时刻增大。  相似文献   
975.
钱塘江年最大涌潮几乎都发生在台风期间。基于实测潮汐资料,结合天文潮调和分析,研究台风对钱塘江河口涌潮起潮点下游河段潮汐的影响,探讨因潮汐变化间接引起的钱塘江涌潮变化。结果表明:台风引起低潮位、潮差、潮到时间、涨潮历时等变化,间接影响涌潮,造成涌潮高度、陡度、传播速度、到达时间和涌潮流速等变化。总体而言,台风期间盐官涌潮高度平均增大0.18 m,到达时间平均提早37 min;澉浦至盐官段涌潮传播速度平均增大8.9%,陡度变陡,流速有增有减,但单宽流量增大。  相似文献   
976.
Using satellite images taken on different dates,GIS analysis of aerial photos,bathymetric maps and other field survey data,tidal troughs and major sand ridges in the northern Jiangsu coastal area were contra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have been three types of movement or migration of tidal trough in this area:(1) Periodic and restricted,this type of trough usually developed along the beaches with immobile gully head as a result of the artificial dams and the swing range increased from gully head to the...  相似文献   
977.
苏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对环境动力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7年9—11月在南黄海辐射沙脊区和江苏北部潮滩采集的表层底质样品进行粒度分析,获得了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态、峰态等粒度参数,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9 m以浅和20 m以深的样品可归为两种类型的沉积物,而水深9~20 m之间的沉积物两种类型都有,多样性较大。由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获得的沉积物净输运趋势显示,除外毛竹砂处沉积物有向外海输运的趋势之外,其他外围的断面均显示泥砂向辐射沙洲中心输运,这与历史资料中记录的结果相一致,表明粒径趋势分析适用于大型辐射沙洲海域。根据Stern-berg图分析,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是由差异性输运造成,沉积物从射阳河口岸外向大丰潮间带上部输运的过程中,众数粒径几乎全部以悬移质的形式输运,而小庙洪向东灶潮滩上部输运的众数粒径以悬移方式输运的概率只有60%,从而使射阳河口岸外与大丰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物粒度参数相同,而小庙洪与东灶潮间带上部的沉积物粒度参数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78.
在CARIS HIPS中实现多潮位站水位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雷  张永合 《海洋测绘》2010,30(2):61-63
多波束测深系统以其高精度、宽覆盖的作业特点在海道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多年来,多验潮站的潮位改正问题成为制约其在大区域应用的瓶颈。主要阐述了在最为常用的多波束数据后处理软件CARIS HIPS中如何实现多验潮站潮位改正,并以条带测量区域为例验证了其精度。  相似文献   
979.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地倾斜观测台站2002~2017年EW和NS分量的固体潮潮汐因子,获取潮汐因子异常与动态组合的3种特征量(扩容膨胀、剪切应变、介质的各向异性)时间序列,并分析其与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中等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1)断裂带上地倾斜潮汐因子受海潮负荷影响较小,潮汐因子并未因纬度的改变而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其差异可能是因为受地壳横向不均匀变化的影响;2)地倾斜固体潮潮汐因子动态组合特征量与观测站点周边350 km范围内发生的ML4.0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