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9篇
  免费   3685篇
  国内免费   2378篇
测绘学   1481篇
大气科学   924篇
地球物理   7055篇
地质学   6687篇
海洋学   1654篇
天文学   683篇
综合类   894篇
自然地理   1804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473篇
  2020年   583篇
  2019年   766篇
  2018年   854篇
  2017年   921篇
  2016年   997篇
  2015年   1014篇
  2014年   1061篇
  2013年   1477篇
  2012年   1104篇
  2011年   1104篇
  2010年   914篇
  2009年   938篇
  2008年   975篇
  2007年   885篇
  2006年   918篇
  2005年   837篇
  2004年   750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459篇
  2000年   454篇
  1999年   335篇
  1998年   308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15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1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人类活动是引起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很多学者对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和近几十年的人口分布格局与人口流动开展了大量研究,但有关人群时空分布的精细尺度研究相对缺乏。海量的位置大数据为认识高原人群短期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利用手机定位数据、人口迁徙数据等高时空分辨率的位置大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和基于统计检验的异常判别方法,分析了2017年国庆期间青海与西藏的人群分布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假期旅游行为及人口迁徙与变化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 在省级和城市整体尺度上,定位请求量的假期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先降后升的“潮汐”变化模式;② 在精细网格尺度上,西宁和拉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人群分布变化在空间上呈现中心跌、周边涨的“离心化”变化模式。国庆假期人们向城市周边热门景点移动聚集的旅游行为和城市之间的人口迁徙都是导致西宁和拉萨周边地区定位请求量上涨的重要潜在原因,而两座高原城市中心定位请求的下跌不仅与人口迁徙有关,还与假期人类日常行为及定位请求频次的变化等因素有关。通过位置大数据挖掘节庆假期人群分布的时空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高原人口分布格局与流动变化的认识,也为高原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精细化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52.
合理构建PM2.5浓度预测模型是科学、准确地预测PM2.5浓度变化的关键。传统PM2.5预测EEMD-GRNN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但是存在过于关注研究数据本身而忽略其物理意义的不足。本研究基于南京市2014-2017年PM2.5浓度时间序列数据,分析PM2.5浓度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因子的尺度响应,基于时间尺度重构进行EEMD-GRNN模型的改进与实证研究。南京市样本数据PM2.5浓度变化表现为明显的天际尺度和月际尺度,从重构尺度(天际、月际)构建GRNN模型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PM2.5对PM10、NO2、O3、RH、MinT等因子存在多尺度响应效应,以其作为GRNN模型中的输入变量更具有时间序列上的解释意义。改进后的EEMD-GRNN模型具有更高的PM2.5浓度预测精度,MAE、MAPE、RMSE和R2分别为6.17、18.41%、8.32和0.95,而传统EEMD-GRNN模型的模型有效性检验结果分别为8.37、27.56%、11.56、0.91。对于高浓度天(PM2.5浓度大于100 μg/m3)的预测,改进模型更是全面优于传统EEMD-GRNN模型,MAPE为12.02%,相较于传统模型提高了9.03%。  相似文献   
953.
阐述了剪切波速法判别饱和砂土液化的原理,结合武汉地区某工程实例,对场地内埋深超越"规范法"适用范围的砂层进行液化判别,确定场地的临界液化深度。通过与室内动三轴试验的对比得出,2种方法的液化判别结果及确定的临界液化深度均吻合较好,验证了以剪切波速为指标的液化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4.
基于3S技术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县级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的现状和要求,探讨了采用信息化手段如移动执法和在线分析等工具辅助土地执法监察管理,建立土地动态监管新模式.研究方法:采用全B/S架构,ArcGIS Server Standard 9.3 GIS平台和ArcPad 7.1嵌入式GIS平台,建立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结论:利用3S技术建立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可以满足土地监管工作信息化需求,操作简单便捷,适合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使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成本,规范土地执法监察行为.  相似文献   
955.
The book "micropedolog" by Kubieana and a larg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has induced many people to practice soil micromorphology. Quantification of the soil fabric and its components was a major challenge. The use of the image analyses in soil science was a breakthrough. Attempts to make soil thin sections go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oth century. Microscopic techniques and recently high resolu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use of computer assisted imaging techniques enabled the in vitro study of soils in three dimensional levels. It is now possible to store and process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Micro- morphological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are applied in paleopedological, ecological, and archaeological studies. The aim of this work was to examine soil micromorphological imaging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956.
潍坊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潍坊市是国家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耕地资源迅速退化和流失,使得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日渐突出。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了潍坊市自改革开放以来耕地资源的变化趋势。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潍坊市耕地资源利用的具体情况,提出保护耕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57.
基于部件可靠度和多阶段动态库存理论,分析了备件需求与库存管理。提出了基于部件可靠度的动态需求模型;以部件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为例,结合实际生产中备件的使用情况,通过确定备件储备的时间点,动态确定各周期备件的需求量。在确定备件动态需求量的基础上,采用多阶段动态库存理论确定了订货次数和每次订货数量,使库存量更符合实际和趋于合理。通过算例分析,给出了最小库存费用,表明基于部件可靠度和多阶段动态库存的备件管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8.
Deep‐water coral habitats are scattered throughout slope depths (360–800 m) off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SEUS, Cape Lookout, North Carolina, to Cape Canaveral, Florida), contributing substantial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to bottom habitats. In some areas (e.g. off North Carolina) deep corals form nearly monotypic (Lophelia pertusa) high profile mounds, and in other areas (e.g. off Florida) many species may colonize hard substrata. Deep coral and hard substrata ecosystems off the SEUS support a unique fish assemblage. Using the Johnson‐Sea‐Link submersible (in 2000–2005, 65 dives), and a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in 2003, five dives), fishes were surveyed in nine deep reef study areas along the SEUS slope. Forty‐two benthic reef fish species occurred in deep reef habitats in these study areas. Species richness was greatest on the two coral banks off Cape Lookout, North Carolina (n = 23 and 27 species) and lowest on the two sites off Cape Canaveral, Florida (n = 7 and 8 species). Fish assemblages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ANOSIM, Global R = 0.69, P = 0.001) different patterns among sites. Stations sampled off North Carolina (three study areas) formed a distinct group that differed from all dives conducted to the south. Although several species defined the fish assemblages at the North Carolina sites, Laemonema barbatulum, Laemonema melanurum, and Helicolenus dactylopterus generally had the most influence on the definition of the North Carolina group. Fish assemblages at three sites within the central survey area on the Blake Plateau were also similar to each other, and were dominated by Nezumia sclerorhynchus and L. melanurum. Synaphobranchus spp. and Neaumia sclerorhynchus differentiated the two southern sites off Cape Canaveral, Florida, from the other station groups. Combinations of depth and habitat type had the most influence on these station groups; however, explicit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se assemblages remain unclear.  相似文献   
959.
黄河口粉质土沉积物侵蚀性动态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了黄河口粉质类沉积物在循环动荷载作用后侵蚀性的变化.在试验中,采用真空预压固结装置制备重塑土样,采用液压伺服土动三轴试验机实现了不同幅值及不同振次的动荷载作用条件,并通过动三轴静态试验及贯入强度测试,测定了动荷载作用后土样强度的变化.通过水槽冲刷试验测试了不同条件的动荷载作用后,土样抗冲刷能力的变化,并进行了临界剪切应力的计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黄河口粉质类沉积物,动荷载作用后其强度及抗侵蚀性均降低;沉积物强度指标(不排水剪切强度、残余强度、贯入阻力)、侵蚀性指标(起动流速、临界剪切应力、冲刷率)与动荷载幅值、动荷载振次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0.
卫星高度计实现了对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海洋参量的实时监测,TOPEX卫星高度计提供了迄今为止时间序列最长、数据质量最高的全球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的同步观测资料。利用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分析了有效波高4m以上的巨浪在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台湾岛周边海域巨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是1a中有效波高最小的季节,而秋季和冬季是巨浪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波高大于6m的巨浪大都出现在台湾岛东部及东北部海域,在南部海域出现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