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0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596篇
测绘学   1402篇
大气科学   213篇
地球物理   481篇
地质学   1129篇
海洋学   737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441篇
自然地理   32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80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224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92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地下水矿化度是划分地下咸淡水的重要参数,过去人们常用手工计算。但由于涉及的参数众多,计算过程烦琐,人工计算不仅速度慢,而且容易出错。一种利用Visual Fortrain和C^ 编制的批量计算地下水矿化度的软件系统,可有效地解决这类烦恼。该系统根据事先由电(磁)测深资料反演出的真电阻率数据,借助水文地质资料划分出不同区块的孔隙度、水质类型及温度等参数,自行判别计算公式,在数秒内可算完一条电(磁)测深剖面下的地下水矿化度。经实际试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2.
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小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首都圈地区以中等地震活动为主,本文用反映地震频率、能量、平均震级的基本参量如频率、缺震、断层总面积、地震活动度等研究该区中等地震前的活动性异常特征,发现这些异常对1999-2001年首都圈地区的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同时出现三项低值异常后,有震预后准确率较高。这些方法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的短期预报有重要作用,2001年12月28日滦县M14.2级地震就是用该方法在震前做了较成功的预测。由于参量指标与地震间的映震效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区域性,需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时刻跟踪并不断调整改进所使用的参量指标,才能更好地捕获地震信息。  相似文献   
93.
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赖旭龙  杨洪 《第四纪研究》2003,23(5):457-470
从第四纪化石和沉积物中获得的古代生物分子为第四纪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和独特的有关古代生物、遗传和古环境信息的定量和高分辨率的数据.过去10多年的研究证实来自第四纪材料中的各种古代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的能力在不断增加.文章总结了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不同类型的古代生物分子在地质体中的保存和降解;2)古DNA和古蛋白序列中的生物遗传学信息;3)单体分子同位素与第四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4)建于古代生物分子水平上的第四纪年代学.作者预见对第四纪地层中的原位和分散保存的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将在广度上以多分子综合研究而深度上与单体分子同位素技术相结合,为第四纪科学家们提供大量解决地质学和演化生物学问题的高精度数据.随着地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对古代生物分子的降解过程和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对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全站仪轴系补偿原理及检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阐述了全站仪的轴系补偿相关理论和实践,指出了我国检验规程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5.
张文胜 《四川测绘》2003,26(4):155-157
本文分析比较了目前城市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中主要方法的优缺点,并为实现数字化地形图中不连续线、面状符号及复杂线状符号向GIS的自动化导入,针对电子平板法提出了基础线的概念。对全站仪草图法,提出在全站仪上加挂微型计算机,并用常规摄像方法代替草图。  相似文献   
96.
从激光扫描数据中进行建筑物特征提取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提出了一套基于建筑物几何特征的信息挖掘方案,并具体介绍了研究中采用的一些原理、方法与实用算法,从而可以直接从激光扫描数据中提取建筑物的平面外轮廓信息。利用本方案对车载激光扫描系统获取的城市建筑物试验数据进行了具体的处理,并给出了三维建模和可视化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97.
从卫星遥感全色图像中自动提取城市目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一种从卫星遥感全色图像中自动提取城市目标的方法。在总结城市目标的卫星遥感全色图像特性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种层次提取的方法。首先在低分辨率图像中提取城市目标的候选区域 ;接着在候选区域内利用城市目标一些更复杂的特性在高分辨率图像中证实城市目标。为了获得城市目标的边界 ,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点密度的算法 ,并将算法应用去提取SPOT图像中的城市目标 ,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8.
煤田火区烧变岩光谱特征分析及其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北方煤田煤层自燃现象非常严重.利用遥感手段可以快速实现火区的动态监测,及时为灭火工程提供信息.烧变岩作为火区的地表指示性特征,是火区解译最直观的信息.本文从烧变岩的反射光谱曲线特征入手,对几种提取烧变岩信息的方法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解译烧变岩的最佳方法,为圈定火区的范围和位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The extensive territory of the ancient (Hellenistic to Byzantine) city of Sagalassos (SW Turkey) offered a rich variety in natural mineral resources.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iron slag in the excavations at the site proved the local working of metal. A geochemical prospection campaign was done in the territory of the ancient city in order to identify or discard the city and its territory as a self-sustaining metallurgical centre. Secondly, the geochemical impact of ancient metallurgy was investigated. Geochemical anomalies identified in stream sediments are explained by the presence of mineralised deposits and ancient metal working. Mg, Cr, Co and Ni anomalies point to chromite and chrysotile-magnetite deposits related to the basic rocks of the Lycian nappes in the area. Fe, V and Ti anomalie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iron mineralisations, which have been worked for iron production in ancient times. Finally, the association of P, Cu, Pb, Mn, As and Ag anomalies are an indicator of human activity at archaeological sit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is geochemical prospection, a metal working site apart from the city of Sagalassos was identified. Here, ore was both extracted and processed to workable iron.  相似文献   
100.
硫同位素混合总体筛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彬  赵磊  詹朝阳  和志军 《地球学报》2003,24(6):494-496
现代矿床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来源、多阶段、多成因的特点。定量研究S同位素来源可将形成一个矿床的过程看作是多个总体的混合或叠加,在数学上这种混合或叠加可以用混合总体筛分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笔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湖南东坡矿田中成功地应用混合总体筛分的数学模型,定量研究了S同位素来源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