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508篇
测绘学   254篇
大气科学   240篇
地球物理   498篇
地质学   1411篇
海洋学   301篇
天文学   88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对特定功能基因发展起来的油气微生物免培养检测技术,与传统培养法相比具有快速、稳定、特异性高的特点,非常适合工业化测试。在沾化凹陷邵家洼陷陈22井区,对钻孔、剖面以及区域所采集的微生物土壤样品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基因定量技术检测到的油气微生物异常与油气田有极好的对应关系,证明发展油气微生物分子勘探技术技术具有广阔的远景。  相似文献   
992.
郑虎 《工程地质学报》2014,22(5):851-854
针对颗粒材料剪切变形的细观尺度研究,介绍了基于密度匹配原理的颗粒实现完全移除底部摩擦力的光弹试验技术。通过对密实度为82%的光弹颗粒系统进行直剪变形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系统在直剪试验过程中,力链的主方向即主应力方向沿着剪切室短对角线方向发展,并贯穿于整个颗粒系统后在剪切室的边界处达到应力平衡; 而颗粒系统中各颗粒的位移场在归一化后表现出很好沿剪切室中轴的对称性。  相似文献   
99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于此同时产生的生态破坏、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及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对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内涵及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经济区生态地质环境的普遍情况,分层次探讨了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把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3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地质环境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环境子系统。并且根据宁夏沿黄经济区的特点,从正负两个方面对3个系统内的各个指标进行阐述,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打分。然后,利用GIS技术的空间叠加技术,对宁夏沿黄经济区的生态地质环境承载力进行分级。此区域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为适宜建设区,第二级为适度控制建设区,第三级为中度控制建设区。  相似文献   
994.
作为一种简便、经济,同时相对精确的检测方法,高应变检测技术在房屋建筑、市政桥梁、港口水工等工程的基桩承载力、完整性检测及打桩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是无论是仪器设备等硬件抑或是信号采集、数据分析等软件,仍然存在许多局限性与不足。为了改进检测方法,提高准确度,从多个方面介绍了高应变检测技术的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以期推动该项技术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95.
《Atmósfera》2014,27(4):335-352
The use of energy fluxes data to validate land surface models requires that energy balance closure conservation is satisfied, but usually this condition is not verified when the available energy is bigger than the sum of turbulent vertical fluxes. In this work,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energy balance closure problems is performed on a 2012 data set from Livraga obtained by a micrometeorological eddy covariance station located in a maize field in the Po Valley. Energy balance closure is calculated by statistical regression of turbulent energy fluxes and soil heat flux against available energy. Gener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a lack of closure with a mean imbalance in the order of 20%. Storage terms are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unclosed energy balance but also the turbulent mixing conditions play a fundamental role in reliable turbulent flux estimations. Recently introduced in literature, the energy balance problem has been studied as a scale problem. A representative source area for each flux of the energy balance has been analyzed and the closure has been performed in function of turbulent flux footprint areas. Surface heterogeneity and seasonality effects have been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canopy growth on the energy balance closure. High frequency data have been used to calculate co-spectral and ogive functions, which suggest that an averaging period of 30 min may miss temporal scal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turbulent fluxes. Finally, latent and sensible heat random error estimations are computed to g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asurement system and turbulence transport deficiencies.  相似文献   
996.
The injection of water (or CO2) at high pressure is a common practice to enhance oil production. A crucial component of this activity is the estimation of the maximum pressure at which the fluids can be injected without inducing the reactivation of pre-existing faults that may exist in the formation. The damage zones typically formed around the geological faults are highly heterogeneous. The materials involved in the damage zon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huge vari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 and high uncertainties associated with them. To estimate the maximum allowable injection pressure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based on: a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formulation (for the numerical analyses); a criterion based on the total plastic work (for the fault reactivation); and the evidence theory (fo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A case study based on information gathered from an actual field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相似文献   
997.
吕海波 《干旱区地理》2022,45(3):860-866
为探索湿地水位变化与土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对黄河中游芦苇湿地进行了半注水和满注水样地处理后的动态监测,对比了7 d水位变化过程中土壤气体排放差异。结果表明:注水造成了土壤CO2排放速率的显著差异;随土壤温度上升,H2O、CO2、H2S排放速率都有上升趋势(满注水样地的H2O除外);半注水和满注水造成的影响,H2O排放速率表现为趋同-异步-消失的特征,在注水前期(63.73 h)半注水和满注水差异基本一致,后期差异较大,直至125.64 h后注水的影响才消失,总体分别造成H2O排放总量76.3%和31.3%的增加;CO2排放速率表现为异步-趋同的特征,注水初期环境的改变造成CO2排放的一致减少,37.69~68.66 h二者出现明显差异,68.66~125.64 h水位虽然恢复,但差异仍然存在,注水分别造成CO2排放总量50.1%和43.2%的减少;H2S排放速率表现为无变化-异步-无变化的特征,总体造成H2S排放总量42.3%和32.3%的增加。研究追踪了水位上升后土壤H2O、CO2和H2S排放速率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影响具有异步性和持续性的特点,CO2排放速率表现出较长的响应周期。研究结果对于河流湿地生态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土壤气体排放对水位变化的响应滞后意味着对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影响,其波动过程需要更长时段的精准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朱乐坤  李林 《气象科技》2013,41(6):1003-1007
基于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使用环境,分析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测量误差来源、产生测量误差原因及误差模型,归纳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出厂标定方法、标定参数及标定参数修正方法。为确保能见度观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并根据将来量值传递需要,在分析了能见度量值传递参数基础上,提出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的实验室标定条件和方法,梳理了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现场光学装置校准、校准板校准及人工校准方法,为今后建立能见度量值传递体系和编写相关校准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降水集合预报集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狄靖月  赵琳娜  张国平  许凤雯  王志 《气象》2013,39(6):691-698
基于TIGGE(the THORPEX Interactive Grand Global Ensemble)资料,对中国气象局(CM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和日本气象厅(JMA)的集合数值预报结果进行降水集成.采用算术平均法、TS评分集成法和BS评分集成法在我国东南地区进行降水集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TS评分的多模式降水集成无论在分区降水评分中,还是在东南地区的台风型降水和非台风型降水实例中,都有效地改进了大雨以上的降水预报效果;基于BS评分的集成方法和算数平均集成法预报效果次之.东南地区5个子区域的降水集成试验结果表明:各子区域基于TS评分集成后降水的平均绝对误差普遍小于基于BS评分后的降水平均绝对误差.广东东南和浙江北部区域基于TS集成后的降水TS评分值最优,浙闽沿海和广东西北部区域基于TS集成后的降水TS评分次之,处于中上水平.基于算术平均集成和BS集成的降水的TS评分值只有在广东东南区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00.
为提高通信系统维修性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一种基于PCA-LINMAP-FCE 的维修性评价方法.在构建简化的维修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PCA-LINMAP与模糊综合评判(FCE)方法相结合,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维修性进行评价.实例仿真分析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且有效地降低了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使维修设计和作业人员全面掌控通信系统装备维修性的影响因素,能够为科学制定设计方案和维修实施决策方案提供决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