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93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37篇
地质学   243篇
海洋学   6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91.
Tamarix elongata Ledeb is a desert shrub found in the desert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nd is commonly cultivated as a sand‐holding plant in this region. To understand its water requirement an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onditions on its growth, trunk xylem sap flows of irrigated 8‐year‐old Tamarix elongata Ledeb plants were monitored continuously with heat‐pulse sap flow meters for the entire season. Soil moisture contents at 0–300 cm layer depth were also measured with a tube type 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 (Tube‐TD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i.e. solar radiation,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and wind speed were simultaneously monitored by an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at the site. Daily an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trunk sap fluxe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the meteorological factors, reference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contents in the root‐zone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rost influenced the trunk sap flux greatly under irrigated conditions, although the flux generally fluctuated with the varia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howed a mean trunk sap flux of 4·18 l d?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ap flux and the reference value of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R2 = 0·7172. The sap flux also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soil water contents at a depth of 150–300 cm from soil surface (R2 = 0·5014). The order of the mai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sap flux of Tamarix elongata Ledeb trees was solar radiation > air temperature > vapour pressure deficit > relative humidity > wind speed.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692.
以科尔沁沙地生长的沙漠植物差不嘎蒿(Artimisia halodendron)、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扁蓄豆(Ruthenian medic)、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黄柳(Salix gordejevii)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为材料,研究了自然状况下光合作用、保护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日变化特征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5个C3植物光合作用日变化为中午降低类型,净光合速率(Pn)在10:00到达第1个高峰,在14:00出现第2个高峰,其中4个植物第2高峰平均Pn仅为第1高峰的37%。C4植物猪毛菜光合作用为单峰型。(2)在第1个Pn高峰期间,伴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增高6.5倍和气温(Ta)增高,叶片水分亏缺度(VPD)增加3~6倍、气孔导度(Gs)下降60%;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增加18%,Pn增加3~13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除了扁蓄豆)平均增高29%、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除胡枝子)平均增加82%;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48%,脯氨酸含量(除差不嘎蒿)增加74%。(3)午间和午后在大气PARTa较高、叶片VPD较大、MDA含量和Pn下降时,渗调节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日间叶片光合特性与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日变化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抗氧化酶(尤其是POD和CAT)和渗透调节物(脯氨酸和可溶性糖)不仅在Pn增加过程中维护细胞氧自由基代谢和水分代谢平衡,而且在Pn较低时抑制膜脂过氧化和维持水分平衡,因此它们在日间提高Pn和恢复叶片光合作用上起重要的生理保护作用。6种植物参与抗逆生理调节的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物种类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93.
北京从20世纪50、60年代发现地面沉降以来,其一直呈快速发展的态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市地面沉降的范围和速度逐年增加。本文以北京市典型地面沉降区为研究区,选择永久散射体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所获取的2004-2010年间北京地面沉降信息作为主要数据源,补充水准测量数据(1955-2010年),从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2个角度,分析北京市平原典型区地面沉降演化特征。结合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数据、土地利用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研究各因素和地面沉降之间的时空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地面沉降严重区域面积不断扩大,且局部不均匀程度逐渐增加。在研究期内,地下水水位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地面沉降有较高的一致性,地下水超量开采是影响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因素,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工程活动也是影响地面沉降时空分布特征的因素之一。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94.
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德阳市水库土坝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震损。依据德阳市境内66座高危以上险情水库土坝震害考察资料和现场震害调查结果,对震损水库土坝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其震害特征及震损原因,结果表明:小型水库均质土坝在此次地震中震损数量最多、险情严重,且震害类型丰富;典型震害包括裂缝、滑坡、沉陷、渗漏以及泄水建筑物与其它附属设施损坏。以德阳市3座典型震损水库土坝为例,分析了水库土坝的基本情况、震前运行状况及震损情况,进而提出了有效的震后抢险措施。  相似文献   
695.
利用遥感数据评价燃煤电厂空气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星观测数据可以评价燃煤电厂的空气质量等级。NO2、SO2 和烟尘是燃煤电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本文利用卫星遥感观测的NO2、SO2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开展燃煤电厂空气质量评价。以中国华北地区为实验区,分析对比了3种污染物不同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污染状况,确定了单因子的5级分级标准,根据燃煤电厂排放污染物的权重不同,提出了评价近地表空气质量状况的模型。本文综合考虑3种污染因子来反映电厂空气质量,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以及反应信息的全面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正确反映不同地区电厂的空气质量特点。  相似文献   
696.
为了研究不同生活型植物营养元素含量随季节变化的响应机制,在生长季内,对阿拉善地区荒漠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n)、猫头刺(Oxytropis aciphylla)、沙冬青(Ammopipta nthus mongolicus)、红砂 (Reaumuria soongorica)、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6种灌木及多裂骆驼蓬(Peganum multisectum)、葡根骆驼蓬(Pegamum nigrllastrum)、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3种草本植物连续观察,采集叶片,分析矿质养分含量和比叶面积(SLA)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牧草的营养均衡价进行了评价,同时探讨了其叶片发育特征与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1)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生长季内的SLA变化规律不同,9种植物叶片SLA均在中等偏下的水平。(2)4种常量元素(K、Ca、Na、Mg)含量在生长季内的波动较大,4种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在生长季内的随月份变化不大,且大部分植物叶片Zn和Cu含量在生长季内维持在"低"水平。(3)9种牧草SLA与矿质元素Cu之间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而与其他元素无显著的相关性。(4)植物种类与采样月份对植物叶片元素的交叉分析显示,植物叶片K、Na、Ca、Mg、Mn、Cu、Zn含量的变异主要受植物种类影响,植物叶片Fe含量的变异主要受植物种类和采样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697.
王斌  黄刚  马健  李彦 《中国沙漠》2016,36(2):415-422
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N沉降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将会影响植物-土壤系统的养分循环。研究了5种荒漠优势短命植物在N添加和增加降水处理下,叶片N、P含量变化及叶片N、P的再吸收特征。结果表明:自然情况下,荒漠植物叶N、P含量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30.1 mg·g-1、3.6 mg·g-1),而叶片N:P很低(6.8~10.5);荒漠短命植物叶N再吸收率(NRE,34.08%)低于P再吸收率(PRE,73.03%);叶片养分含量和再吸收率在物种间的差异极显著;N添加对NREPRE没有显著影响;N添加使尖喙牻牛儿苗(Erodium oxyrrhynchum)、条叶庭荠(Alyssum linifolium)和卷果涩荠(Malcolmia scorpioides)N再吸收度(NRP)减小,使丝叶芥(Leptaleum filifolium)和齿稃草(Schismus arabicus)的NRP增加,对P再吸收度(PRP)影响很小。不同含量N添加处理对NRE没有显著影响,但对PRE具有显著影响;增加降水对NRE具有显著影响,使NRE增加(丝叶芥除外),对PRENRPPRP没有显著影响,但PRENRP增加,PRP变化很小;N添加和增加降水对NRE没有显著交互作用,对PRE具有显著交互作用,但其变化因物种而异。总之,N输入增加和降水格局的变化,显著改变了荒漠短命植物养分状态及再吸收特征,这将对短命植物群落组成及所处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98.
典型草原区芨芨草灌丛积雪形态与滞雪阻雪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合君  闫敏  刘宝河  董智 《冰川冻土》2016,38(3):725-731
通过对典型草原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灌丛积雪体的调查,研究了灌丛特征(灌丛高度、灌丛迎风侧宽度、灌丛顺风侧长度)对于积雪形态(积雪高度、积雪宽度、雪辫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芨芨草积雪形态参数与灌丛特征单一因子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指数<1),灌丛积雪发育过程及其形态特征是灌丛特征参数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灌丛高度对积雪高度与雪辫长度影响最大,灌丛迎风侧宽度对积雪宽度影响最大;在灌丛积雪的形成发育过程中,较小灌丛积雪形态发育较快,大灌丛积雪形态发育相对缓慢,不论灌丛特征如何变化,所有灌丛积雪体前期发育迅速,后期发育缓慢;灌丛二维空间滞雪范围模型直接反映灌丛对风力的干扰范围和积雪的潜在范围,间接反映灌丛的滞雪能力;灌丛三维空间阻雪量模型直接反映一定雪源、风况条件下灌丛的阻雪能力。建立的灌丛滞雪范围与灌丛阻雪体积模型,可为典型草原风吹雪区积雪资源估算和雪害植物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9.
李景保  谷佳慧  代稳  吕殿青  刘雯 《冰川冻土》2016,38(5):1373-1384
以1983-2014年长江中游5个水文站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据,利用Morlet小波和ARIMA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下长江中游典型河段水情变化特征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典型河段流量年际变化不显著,年内月分配较明显的趋于均匀化,这是气候波动与以三峡水库为标志的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江中游典型河段径流变化以18~26 a、8~13 a的周期变化较为明显,周期中心分别为22 a和12 a,并存在更小尺度的周期,三峡水库的运行对典型河段径流大尺度的变化周期影响微弱,对小尺度的变化周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上,2014年以后典型河段流量将偏丰,并持续若干年.其中枝城站流量将在2014年以后一段时期呈增大趋势,由偏枯期转为偏丰期,大致持续到2017年;沙市、监利、城陵矶、螺山站流量在2011年由偏枯期转入偏丰期之后,一直呈增大趋势,将于2016年左右达到最大值,之后呈减小趋势,但仍将处于偏丰期,大约持续到2018年.  相似文献   
700.
广西云开地区是广西境内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工作重点对象。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地质特征、总结成矿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元素富集特征、典型矿床特征和找矿新发现,探讨该区域成矿远景,提出了地质找矿主要目标。结果显示,本区以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基底变质程度深、成矿作用多样为特征,形成了以铅锌为优势矿种,银金为重要矿种,铜、钨锡钼等有良好资源前景的矿产地,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因素和已知矿产分布情况,优选9个集中区,作为找矿地质工作部署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